脫貧記|傾情幫扶促發展 心繫群眾暖民心

農村 三農 種植業 微黔江 2017-08-02

點擊上方“公眾號”關注我們

“在政府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今年我家餵了2頭肥豬、3頭黃牛、10多隻雞,還種了5畝包穀、2畝辣椒、1.5畝水稻,加上在外務工的收入,全年總收入有6萬多元。”7月15日,鵝池鎮社溪村3組建卡貧困戶程時平告訴記者,近幾年來,社溪村在黨委政府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完善,產業發展短期與長期發展結合,讓村民們走上了致富之路。

脫貧記|傾情幫扶促發展 心繫群眾暖民心

基礎設施建設助推脫貧

“過去說條條大路通北京,現在是條條大路通農家,寬闊平整的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門口呢!”社溪村3組建卡貧困戶張澤芹開懷地說,現在的政策好,不但路修到了家門口,還安裝了路燈,家裡還用上了自來水,什麼都方便了,發展產業也有信心。

社溪村黨支部書記王友江告訴記者,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社溪村重點圍繞“解決八難、實現八有”的脫貧目標,新建產業路14.6公里,維修村道路6公里,硬化村道4.08公里,新建人行便道8公里,新建便民橋2座,安裝路燈82盞,整治河堤60米,修建水池20口,維修水池10口,管道鋪設2.2萬米。

社溪村1組建卡貧困戶李永素,從山上搬下來,在公路邊建起了新房。“政府給我補助了3萬元資金,加上兒子媳婦的打工收入,修了這棟房子。”李永素說,沒有政府的支持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這輩子都很難住上新房子。

據瞭解,社溪村高山移民易地搬遷23戶80人,C級危房改造12戶、D級危房改造1戶、兜底搬遷1戶、改廁26戶,新建文化中心1處,建設文化中心戶1戶。為了改善村裡的環境,設置了垃圾集中處理點3個,配垃圾箱體4個,垃圾箱20個。基礎設施的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好了,出行不難了。

脫貧記|傾情幫扶促發展 心繫群眾暖民心

產業發展助農增收致富

建卡貧困戶程時平,兒子去世、兒媳離家出走,留下孫子獨自撫養。在家裡缺勞動力的情況下,依靠黨委政府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通過發展養殖業、種植業,逐步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據介紹,社溪村成立專業合作社2個,發展產業示範片2個,發展核桃242畝,辣椒642畝,梔子花200畝,蠶桑175畝。政府為貧困戶免費提供核桃種苗,為他們增加了一條穩定的增收之路。

同時,社溪村把舉家在外務工的建卡貧困戶納入專業合作社,鼓勵外出務工家庭把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在年底分紅給土地流轉貧困戶,增加了貧困戶的經濟收入。

社溪村1組建卡貧困戶何開林,一家4口,因學致貧。今年,他家流轉了3畝土地,基地負責人石勝福聘請他為基地管理人員,每月工資4000元,何開林的妻子在基地務工每月工資2000多元,夫妻倆進入基地後,每月工資達到6000多元。“有政府、扶貧工作隊和產業大戶的幫助,何愁脫不了貧呢!”何開林說。

脫貧記|傾情幫扶促發展 心繫群眾暖民心

社會保障事業造福群眾

社溪村3組建卡貧困戶彭明仲的妻子雷京平,今年4月因患冠心病血管堵塞,住院20多天,安裝了5個支架,花去醫療費用13.8萬元。她通過大病救助政策,一次性報銷費用12萬元,再通過二次報銷,自己只花了極少的錢。“要不是黨和政府的關懷,我哪有這麼多錢啊,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雷京平說。

據瞭解,2016年社溪村新農合參保率達100%,電視入戶率達100%,養老保險應保人員參保率達98%,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201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8123元,人均佔有糧食量450公斤,全村的貧困戶均已達到鞏固脫貧標準。

社溪村現有在校學生214人,其中適齡兒童全部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建卡貧困戶家庭子女小學6人、初中4人、中職2人、高中6人、大學6人,在讀的貧困學生全部享受了各項教育資助。

社溪村委會主任唐建懷告訴記者,社溪村已完成衛生室的改造,藥品設備齊全,衛生室功能全面啟動。扶貧辦統一為建卡貧困戶購買了精準脫貧保,並對全村33戶家庭實施了大病醫療救助,有效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與此同時,社溪村280戶家庭都通了廣播電視,32戶家庭通了寬帶,村活動室開通了免費WiFi,建有文化圖書室1個,建設文化中心戶1個,組建文化隊伍1支,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記者:劉良玉

總編:鄭清華

編輯:李紅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