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路上”記者駐村日記(5):90後農村小夥笑戰重病

農村 尿毒症 農民 農業 未來網新聞 2017-05-14
“脫貧攻堅在路上”記者駐村日記(5):90後農村小夥笑戰重病

編者按: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之年。4月下旬,中宣部啟動“精準扶貧駐村調研”,組織120名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分赴全國109個貧困村採訪調研。這些記者將與各個貧困村的幹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深入生動、形式多樣的採訪報道,時間長達一個月之久。

5月2日下午,中國江西網駐村記者在乘坐將近6個小時的大巴後,來到全國唯一曾被毛澤東譽為“風景這邊獨好”的贛州市會昌縣,在該縣文武壩鎮古坊村駐村蹲點,及時報道該縣幹部群眾同心協力脫貧奔小康、移風易俗等現場見聞、感人故事。中國江西網為此特別推出“‘脫貧攻堅在路上’記者駐村日記”,敬請關注。

編者按: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之年。4月下旬,中宣部啟動“精準扶貧駐村調研”,組織120名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分赴全國109個貧困村採訪調研。這些記者將與各個貧困村的幹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深入生動、形式多樣的採訪報道,時間長達一個月之久。

5月2日下午,中國江西網駐村記者在乘坐將近6個小時的大巴後,來到全國唯一曾被毛澤東譽為“風景這邊獨好”的贛州市會昌縣,在該縣文武壩鎮古坊村駐村蹲點,及時報道該縣幹部群眾同心協力脫貧奔小康、移風易俗等現場見聞、感人故事。中國江西網為此特別推出“‘脫貧攻堅在路上’記者駐村日記”,敬請關注。

“脫貧攻堅在路上”記者駐村日記(5):90後農村小夥笑戰重病

地點: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麻州鎮小河背村新屋

在會昌縣麻州鎮小河背村新屋,“90後”小夥曾超志是個名人,身患尿毒症多年,但每天樂呵呵,從沒皺過眉頭。2011年,他就被查出患了尿毒症,從此左手長期被用於打針輸液;多年尿毒症及反覆多次靜脈輸液,形成靜脈血栓,導致血液迴流不暢,致使左手上臂長起一個個駭人大包不敢見人,他家也因此成為中國廣大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典型代表

近日,我跟隨會昌縣衛計委宣傳股股長任麗娟,見到了住在縣城親戚家、一個星期得做三次透析的曾超志,他個子矮小、面容憔悴,但不乏幽默詼諧,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根本不敢相信他已經被尿毒症折磨了7年之久。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他居住的麻州鎮小河背村新屋,瞭解他家在當地政府實施“健康扶貧”(精準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系列措施後,奮力與病魔抗爭的故事。

“脫貧攻堅在路上”記者駐村日記(5):90後農村小夥笑戰重病

曾超志家建在半山腰,是一幢建了10多年的舊房子,家裡擺設簡單、陳舊。曾超志父親曾錦遠年近五旬,坐下和我們立馬聊開了:家裡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加上他們夫妻倆共5個人,大兒子曾超志,1990年出生,2009年,進入贛州農校就讀畜牧獸醫專業。“所以外人戲稱我們是獸醫”,坐在一旁的小曾笑著插嘴。

2011年下半年,小曾去廣東汕頭一家豬場打工,老是感冒發燒,一個星期打針吃藥都沒用,小曾就病懨懨地回到了家中,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患了尿毒症。家人連忙先後將其送往南昌、石家莊及廣州等地醫院治療。“大半個中國跑遍了,吃了很多藥,也吃了很多保健品,但都沒什麼效果。”小曾直言不諱地說。

曾父說,小曾患病前,家裡雖然窮點,但不至於年年借債。“這幾年,幸虧政府大力幫扶、救濟,吃了低保,2015年還被列為貧困戶,2016年又實行了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償,才大大減輕了我家的經濟壓力,否則小曾可能早就放棄透析、不在人世了。他一個禮拜要做三次透析,去年一年就花了30多萬,其中在縣人民醫院就花了10多萬,報銷後,家裡只花了1萬多元。”曾父掰著手指算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