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現新三難:半條腿進城、農地轉用切蛋糕、規模經營的冷豆腐

農村 農村改革 農民 三農 農地圈 農地圈 2017-09-13

一、封建農業社會均田地、薄賦斂的歷史怪圈已終結!

中華文明5000年,這是客氣和籠統的說法。但如果我們撥開這種大而虛的優雅定位,從歷史長河的細節中觀察就會發現,整個封建社會其實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大部分的朝代更迭都是皇權和農民之間關於均田地和薄賦斂的血淚史。

目前我們已經跳出了這個惡性循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實現了按人頭均田地,2005年農業稅等的廢除則在歷史上首次免除了農民的稅(農業稅收佔比太小,權衡成本和收益後,直接廢除三提五統)。

農村出現新三難:半條腿進城、農地轉用切蛋糕、規模經營的冷豆腐

二、當前農村的主要問題是新三難!

1、半條腿進城的農民工

城市化是被廣泛證明了的社會發展規律。城市化說白了就是農民進城,農民的收入來源於非農業,農民的就業與農業脫離關係。按理說,政策就是應該為了順應農民進城而制定,把保障農民進城安居樂業作為階段性施政的主要目標。

但是在現實中,由於城市資源,財力和意識的原因,農民進了城,卻無法平等的享受到城市的教育、醫療、就業等福利。城市管理者或城市人對農民工的歧視並非個例,就連進城的農民工自己都覺得好像低人一等。

尷尬的農民工一條腿(就業)邁進了城市,另外一條腿卻不敢從農村拔出來,也不能拔出來,因為,他要防止某一天城市裡失業了,回到農村最起碼還能有個退路。

農村出現新三難:半條腿進城、農地轉用切蛋糕、規模經營的冷豆腐

2、農地轉用蛋糕分配惹眾怒

農村改革各條線都在往前推,但實際效果各不相同。其中爭議最大的就在於農地轉用的收益分配矛盾。誰都知道在現有的規劃和用途管制制度下,把農用地轉換為商業用地會帶來巨大的升值。地方政府開發商村集體和農民都對此心知肚明。

有增益是好事,但問題是增益如何分配?數據統計在農地轉用(徵地拆遷)增值收益分配中,原來作為農地主體的農民僅僅分得了5%。徵地後不僅生活水平沒有提高,反而降低了。這被農民形象的比喻為“牽走一頭牛,送回一隻雞”!

重新調整農地轉用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增加農民的收益分配比例,改變過去徵地拆遷只要地不要人的弊端,是解決農村問題的當務之急。

農村出現新三難:半條腿進城、農地轉用切蛋糕、規模經營的冷豆腐

3、農業規模經營的冷豆腐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農業的規模經營這塊豆腐是怎麼加溫都不熱。那你說農業技術也發展了(機械化),很多農民工進城也留下了很多地不種,規模經營應該不是特別難的事情。

但實際完全不是這樣。規模經營的推動困難重重。最核心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果行政強力推動規模經營後,剩餘的勞動力無法安置會引發的社會問題,二是強力推動規模經營成本巨大,短期內大規模經營未必就能降低成本,增加的收益無法覆蓋改革的成本。

農村出現新三難:半條腿進城、農地轉用切蛋糕、規模經營的冷豆腐

因此,在農地圈看來,能否妥善解決農村的這三個新問題,應該是衡量農村改革成敗的核心標準!


農地圈微信公號:農地圈,農村資產交易一站式服務平臺,農村資產評估、農村抵押金融的探索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