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牛雜 中藥 清朝 旅遊 快點視線 快點視線 2017-10-15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蘇稽鎮位於樂山與峨眉之間,屬樂山市市中區。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蘇稽得名,傳說一是當時境內有隱士蘇稽居住,傳說二為蘇東坡到此稽查過。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千年古鎮實則老街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峨眉河流經古鎮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可釣魚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儒公橋為石橋,修建於清朝,橫臥峨眉河,連接蘇稽鎮兩岸老街。長約百米,寬4米,有16座橋墩,17個涵孔,鋪有119條細質紅砂條石。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賣菸葉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喝茶,打樂山流行的二七十字牌。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亮點:二維碼。

蘇稽米花糖產於樂山市蘇稽鎮,前身為峨眉豬油谷花。清代末年就有名,後由張吉武將其製作技術帶到蘇稽鎮,並取名為“蘇稽米花糖”,在抗戰時流傳出川,甚至遠達香港。

1949年後,張吉武家庭作坊生產的"張吉武蘇稽米花糖"最為著名,其生產方法、成品均保留了傳統特色,香、甜、酥、脆,具有"甜而不膩、脆不頂嘴"的特點。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湯要熬一兩天,裡面加了多種香料和藥材。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翹腳牛肉是樂山源遠流長的地方名食,百年曆史,三代演變。

翹腳牛肉得名,有兩種說法

  1. 相傳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百姓民不聊生,貧病交加。樂山有位擅長中草藥、精通歧典之術的羅老中醫,懷著濟世救人之心,在樂山蘇稽鎮河邊懸鍋烹藥,救濟過往行人。他看到一些大戶人家把牛雜(諸如腸子、牛骨、牛肚、草肚之類)扔到河裡,覺得很可惜,於是把牛雜撿回洗淨後,放在有中草藥的湯鍋燉煮,發現熬出來的湯味甚是鮮香。味道甚美,又能治病,特意來飲者絡繹不絕,沒有席位者,有的站著,有的蹲著,有的就直接坐在門口的臺階上蹺著二郎腿端碗即食,久而久之食客們便形象地起了一個“蹺腳”牛肉的別稱。

  2. 清時川南鹽場淘汰的牛都運送到蘇稽進行宰殺處理,牛皮牛肉都被賣掉了,唯牛雜被棄,當時峨眉河裡漂的全是牛雜。一名叫周天順的人,見大堆牛雜棄之可惜,支起爐灶便賣起牛雜,味道鮮美,價格低廉。當時蘇稽有許多沿著茶馬古道賣勞力的挑夫和雜工吃不起肉,低廉又美味的牛雜湯鍋的出現,極大的滿足了他們疲勞困頓的身軀和透支的身體,牛雜湯鍋成為沿路挑夫和雜工最喜歡的肉食。吃牛雜的工人們多著急趕路,端起碗,便翹腳踏於板凳或石階上或站或坐匆忙就餐,翹腳牛肉由此得名。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這個牌牌要錢不?

蘇稽翹腳牛肉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都開車2小時到樂山大飽口福

檔次比較高的飯店,好像都是4層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