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神奇寧夏,印象最深還是西夏王陵,唯有靈雲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自駕西北,多次經過寧夏。無論是從內蒙古的烏海經過那一段比月球還荒涼的路段向南進入沙湖溼地,還是從陝西定邊的長城邊塞西進吳忠平原的黃河岸邊,寧夏似乎都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乾旱缺水的西北地區居然在寧夏變身為綠水長流的塞上江南。

遇見神奇寧夏,印象最深還是西夏王陵,唯有靈雲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在賀蘭山東麓,黃土高原與蒙古高原過渡之地,彎流北上的黃河岸邊,散佈著數不清的溼地和吳忠、銀川兩個沖積平原。

自北魏時期開始,便有移民來到這塊水草豐美、灌溉便利的肥沃之地,興農屯墾;到了北宋時期(公元1038年)党項人李元昊終於在此建立政權,國號“大夏”,前後立國達189年。因大夏位於北宋之西,中原王朝稱之為“西夏”。

西夏立國初期先敗北宋,再退大遼,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到了中期,不想金朝崛起,先後滅了大遼和北宋,西夏也只能臣服於如日中天的大金。到了後期,漠北大蒙古國異軍突起,橫掃亞歐大草原,唯獨西夏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蒙古大軍先後六徵西夏,誰成想縱橫天下的成吉思汗最後竟然急火攻心,傷病急轉直下,逝於攻伐西夏的前線。復仇心切的蒙古鐵騎最終還是滅了西夏,不但屠了城,就連西夏國在賀蘭山腳下的九代帝王陵也未放過,悉數摧毀,被夷為平地。

遇見神奇寧夏,印象最深還是西夏王陵,唯有靈雲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歷史風雲不斷變幻,元朝統治中華僅僅90年上下,存續時間尚不及西夏國的一半,便成了朱元璋揮師北上決意驅除的韃虜,先後被明朝大將徐達和藍玉所滅亡。

寧夏為明朝西北邊防的九鎮之一,朱元璋分封其十六子朱栴為寧夏藩王,朱栴所修的《寧夏志》有道:賀蘭山之東數冢巍然,傳以為西夏僭竊時,所謂嘉陵裕陵者。朱栴形容西夏王陵像水面上冒出的氣泡一樣多不勝數。

1970年一位名叫劉最長的人乘坐長途汽車途徑人跡罕至的賀蘭山腳下,意外地發現了上百個形似蒙古包的土包,趕忙告訴了在寧夏展覽館工作的大學同學鍾侃。於是,沉寂於賀蘭山下長達七、八個世紀的西夏王陵終於被發現了,此時已是公元1972年。

被稱作“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的西郊,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其規模等同於北京的明十三陵。

遇見神奇寧夏,印象最深還是西夏王陵,唯有靈雲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2012年的國慶節假期,我們把寧夏作為旅行目的地,以時速100磨合著新車,不緊不慢來到了幾經路過而從未細遊的塞上江南。

我們遊覽了黃河上的青銅峽,走進了壯觀的中華回鄉園,看到了沙坡頭前的飛天石,單車挺進了騰格裡沙漠,然而印象最深的還是賀蘭山下的西夏王陵。

800年的時光交錯,曾經壯觀的陵臺只留下了夯土堆,唯有靈雲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遇見神奇寧夏,印象最深還是西夏王陵,唯有靈雲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最近有幸看過了CCTV9記錄頻道播出的《揭祕西夏陵》,其中特別還原了西夏王陵未被摧毀前的壯闊圖景,令人驚詫不已。原來,被風蝕雨淋的堆土曾經支撐起如此莊嚴的陵塔,蒿草萋萋的戈壁荒原上曾經矗立過如此壯觀的建築群。

遇見神奇寧夏,印象最深還是西夏王陵,唯有靈雲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太陽西斜時我們乘車入園參觀,西北的山風剎是強勁,吹得人眼迷濛,然而臨近了西夏陵丘,瞧見堆堆夯土倔強地矗立在賀蘭山下,不免令人印象深刻,想必那是党項人的精神依然堅守著這片曾經生活過的熱土。

也正是在賀蘭山的護佑下,來自西北的風沙依然不能奈何這些西夏的遺存,讓我們得以窺見党項人早已湮滅的蛛絲馬跡。

遇見神奇寧夏,印象最深還是西夏王陵,唯有靈雲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每一段殘牆都曾經堅固無比,只是歲月太無情,讓遊人看到破敗下的筋骨依然綿延雄臥。

遇見神奇寧夏,印象最深還是西夏王陵,唯有靈雲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不知何時飄過一片白雲,多像一隻妙音鳥,回望著曾經的西夏故地,漸漸隨風逝去;又像一隻悅動的神犬,忠誠地護佑著主人,雖近千年,依然不輟。

遇見神奇寧夏,印象最深還是西夏王陵,唯有靈雲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縱然是國慶假期,這裡的遊人也並不多。其實能夠靜下心來慢走細觀,何嘗不是有心來此的遊人不可多得的一種小幸福呢?

遇見神奇寧夏,印象最深還是西夏王陵,唯有靈雲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遇見寧夏是幸福的!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西夏王陵,這裡的黃河清如許,這裡的沙漠漫無邊,這裡的水鄉賽江南,寧夏就是如此另類地演繹著祖國大西北不同尋常的壯美。

我是健行漸遠,喜歡長途自駕旅行,樂於分享旅途的見聞,喜歡我圖文的朋友敬請不吝點贊和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