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夫第”,顧名思義是士大夫的宅第,主人不是“平民百姓”。清代的“大夫第”,一般是指從五品 “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員的宅第。

眼前的高橋村的“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傳統民居,可惜已經嚴重損壞。但這裡的“大夫第”主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清代官宦,這一點是不假的。寧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縣,歷經滄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科舉時代,講究“讀書做官”,專制社會的統治者也希望以此來穩定社會。然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是很困難的。所以統治者一方面極力宣揚“耕讀傳家”、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對於“科考成功”者和“入仕當官”者採取“封妻廕子”、“加官進爵”等等手段以籠絡人心。

我們所看到大門口有“大夫第”匾額,即這家人(或家族)是當官入仕的“不一般人”。 據當地年過八旬的老人講,這家主人是晚清時代的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官員,這家人的後代現都在國外。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夫第”,顧名思義是士大夫的宅第,主人不是“平民百姓”。清代的“大夫第”,一般是指從五品 “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員的宅第。

眼前的高橋村的“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傳統民居,可惜已經嚴重損壞。但這裡的“大夫第”主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清代官宦,這一點是不假的。寧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縣,歷經滄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科舉時代,講究“讀書做官”,專制社會的統治者也希望以此來穩定社會。然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是很困難的。所以統治者一方面極力宣揚“耕讀傳家”、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對於“科考成功”者和“入仕當官”者採取“封妻廕子”、“加官進爵”等等手段以籠絡人心。

我們所看到大門口有“大夫第”匾額,即這家人(或家族)是當官入仕的“不一般人”。 據當地年過八旬的老人講,這家主人是晚清時代的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官員,這家人的後代現都在國外。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尚書門第舊,憑弔話滄桑。”漫步至庭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殘破荒敗的房屋格局,彷彿在向我們傾訴那消逝的往事。睹物思人,我不禁喟然嘆息世事滄桑、好景不長。誠然自然界的風雨,人世間的興替,使千百年來的人、事、物蕩然無存,但印證了《三國演義》中一句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夫第”,顧名思義是士大夫的宅第,主人不是“平民百姓”。清代的“大夫第”,一般是指從五品 “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員的宅第。

眼前的高橋村的“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傳統民居,可惜已經嚴重損壞。但這裡的“大夫第”主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清代官宦,這一點是不假的。寧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縣,歷經滄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科舉時代,講究“讀書做官”,專制社會的統治者也希望以此來穩定社會。然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是很困難的。所以統治者一方面極力宣揚“耕讀傳家”、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對於“科考成功”者和“入仕當官”者採取“封妻廕子”、“加官進爵”等等手段以籠絡人心。

我們所看到大門口有“大夫第”匾額,即這家人(或家族)是當官入仕的“不一般人”。 據當地年過八旬的老人講,這家主人是晚清時代的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官員,這家人的後代現都在國外。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尚書門第舊,憑弔話滄桑。”漫步至庭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殘破荒敗的房屋格局,彷彿在向我們傾訴那消逝的往事。睹物思人,我不禁喟然嘆息世事滄桑、好景不長。誠然自然界的風雨,人世間的興替,使千百年來的人、事、物蕩然無存,但印證了《三國演義》中一句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夫第”,顧名思義是士大夫的宅第,主人不是“平民百姓”。清代的“大夫第”,一般是指從五品 “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員的宅第。

眼前的高橋村的“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傳統民居,可惜已經嚴重損壞。但這裡的“大夫第”主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清代官宦,這一點是不假的。寧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縣,歷經滄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科舉時代,講究“讀書做官”,專制社會的統治者也希望以此來穩定社會。然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是很困難的。所以統治者一方面極力宣揚“耕讀傳家”、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對於“科考成功”者和“入仕當官”者採取“封妻廕子”、“加官進爵”等等手段以籠絡人心。

我們所看到大門口有“大夫第”匾額,即這家人(或家族)是當官入仕的“不一般人”。 據當地年過八旬的老人講,這家主人是晚清時代的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官員,這家人的後代現都在國外。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尚書門第舊,憑弔話滄桑。”漫步至庭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殘破荒敗的房屋格局,彷彿在向我們傾訴那消逝的往事。睹物思人,我不禁喟然嘆息世事滄桑、好景不長。誠然自然界的風雨,人世間的興替,使千百年來的人、事、物蕩然無存,但印證了《三國演義》中一句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夫第”,顧名思義是士大夫的宅第,主人不是“平民百姓”。清代的“大夫第”,一般是指從五品 “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員的宅第。

眼前的高橋村的“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傳統民居,可惜已經嚴重損壞。但這裡的“大夫第”主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清代官宦,這一點是不假的。寧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縣,歷經滄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科舉時代,講究“讀書做官”,專制社會的統治者也希望以此來穩定社會。然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是很困難的。所以統治者一方面極力宣揚“耕讀傳家”、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對於“科考成功”者和“入仕當官”者採取“封妻廕子”、“加官進爵”等等手段以籠絡人心。

我們所看到大門口有“大夫第”匾額,即這家人(或家族)是當官入仕的“不一般人”。 據當地年過八旬的老人講,這家主人是晚清時代的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官員,這家人的後代現都在國外。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尚書門第舊,憑弔話滄桑。”漫步至庭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殘破荒敗的房屋格局,彷彿在向我們傾訴那消逝的往事。睹物思人,我不禁喟然嘆息世事滄桑、好景不長。誠然自然界的風雨,人世間的興替,使千百年來的人、事、物蕩然無存,但印證了《三國演義》中一句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回族鎮位於陝西省寧陝縣東北部,東臨金川鎮、西連皇冠鎮、南與寧陝縣城接壤、東北與廣貨街鎮及戶縣澇峪鎮為鄰。江河,洵河兩條河流匯聚於此流入鎮安。

江口,史稱東江口,始於秦末漢初。因江河發源於秦嶺主峰太白山之東,出口處在此與洵河彙集,故稱“東江口”。解放前,為洵江鄉。解放後,1950年設江口鄉。1958年改稱江口公社,轄江口、沙溝、黃金、豐富、旬陽壩五個管理區。1961復設江口區,下轄九個公社,1984年成立江口回族鄉,1996年12月經省民政府批准,改建為江口回族鎮,下轄7個行政村,1996年撤區並鄉後,將原竹山鄉4個村併入沙坪鄉,2001年又將沙坪鄉併入江口回族鎮,現轄9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是全省僅有的2個回族鄉鎮之一。鎮政府駐地江口街東江大道中段。 江口中學創建於清光緒9年,原名旬江書院。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夫第”,顧名思義是士大夫的宅第,主人不是“平民百姓”。清代的“大夫第”,一般是指從五品 “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員的宅第。

眼前的高橋村的“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傳統民居,可惜已經嚴重損壞。但這裡的“大夫第”主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清代官宦,這一點是不假的。寧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縣,歷經滄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科舉時代,講究“讀書做官”,專制社會的統治者也希望以此來穩定社會。然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是很困難的。所以統治者一方面極力宣揚“耕讀傳家”、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對於“科考成功”者和“入仕當官”者採取“封妻廕子”、“加官進爵”等等手段以籠絡人心。

我們所看到大門口有“大夫第”匾額,即這家人(或家族)是當官入仕的“不一般人”。 據當地年過八旬的老人講,這家主人是晚清時代的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官員,這家人的後代現都在國外。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尚書門第舊,憑弔話滄桑。”漫步至庭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殘破荒敗的房屋格局,彷彿在向我們傾訴那消逝的往事。睹物思人,我不禁喟然嘆息世事滄桑、好景不長。誠然自然界的風雨,人世間的興替,使千百年來的人、事、物蕩然無存,但印證了《三國演義》中一句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回族鎮位於陝西省寧陝縣東北部,東臨金川鎮、西連皇冠鎮、南與寧陝縣城接壤、東北與廣貨街鎮及戶縣澇峪鎮為鄰。江河,洵河兩條河流匯聚於此流入鎮安。

江口,史稱東江口,始於秦末漢初。因江河發源於秦嶺主峰太白山之東,出口處在此與洵河彙集,故稱“東江口”。解放前,為洵江鄉。解放後,1950年設江口鄉。1958年改稱江口公社,轄江口、沙溝、黃金、豐富、旬陽壩五個管理區。1961復設江口區,下轄九個公社,1984年成立江口回族鄉,1996年12月經省民政府批准,改建為江口回族鎮,下轄7個行政村,1996年撤區並鄉後,將原竹山鄉4個村併入沙坪鄉,2001年又將沙坪鄉併入江口回族鎮,現轄9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是全省僅有的2個回族鄉鎮之一。鎮政府駐地江口街東江大道中段。 江口中學創建於清光緒9年,原名旬江書院。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鎮高橋村2014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第二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夫第”,顧名思義是士大夫的宅第,主人不是“平民百姓”。清代的“大夫第”,一般是指從五品 “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員的宅第。

眼前的高橋村的“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傳統民居,可惜已經嚴重損壞。但這裡的“大夫第”主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清代官宦,這一點是不假的。寧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縣,歷經滄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科舉時代,講究“讀書做官”,專制社會的統治者也希望以此來穩定社會。然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是很困難的。所以統治者一方面極力宣揚“耕讀傳家”、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對於“科考成功”者和“入仕當官”者採取“封妻廕子”、“加官進爵”等等手段以籠絡人心。

我們所看到大門口有“大夫第”匾額,即這家人(或家族)是當官入仕的“不一般人”。 據當地年過八旬的老人講,這家主人是晚清時代的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官員,這家人的後代現都在國外。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尚書門第舊,憑弔話滄桑。”漫步至庭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殘破荒敗的房屋格局,彷彿在向我們傾訴那消逝的往事。睹物思人,我不禁喟然嘆息世事滄桑、好景不長。誠然自然界的風雨,人世間的興替,使千百年來的人、事、物蕩然無存,但印證了《三國演義》中一句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回族鎮位於陝西省寧陝縣東北部,東臨金川鎮、西連皇冠鎮、南與寧陝縣城接壤、東北與廣貨街鎮及戶縣澇峪鎮為鄰。江河,洵河兩條河流匯聚於此流入鎮安。

江口,史稱東江口,始於秦末漢初。因江河發源於秦嶺主峰太白山之東,出口處在此與洵河彙集,故稱“東江口”。解放前,為洵江鄉。解放後,1950年設江口鄉。1958年改稱江口公社,轄江口、沙溝、黃金、豐富、旬陽壩五個管理區。1961復設江口區,下轄九個公社,1984年成立江口回族鄉,1996年12月經省民政府批准,改建為江口回族鎮,下轄7個行政村,1996年撤區並鄉後,將原竹山鄉4個村併入沙坪鄉,2001年又將沙坪鄉併入江口回族鎮,現轄9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是全省僅有的2個回族鄉鎮之一。鎮政府駐地江口街東江大道中段。 江口中學創建於清光緒9年,原名旬江書院。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鎮高橋村2014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第二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高橋村曾是革命時期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1933年3月,革命前輩劉瑞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之父)到川陝革命根據地曾被任為陝南紅二十九軍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部長。參加鞏固發展川陝革命根據地和歷次反“圍攻”鬥爭。期間,劉瑞龍曾在高橋村駐地工作些時日。

每當人們乘車路過寧陝江口鎮下街時,一座高聳的豐碑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就是中共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陵園的紀念碑。198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原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書寫了“豫鄂陝革命根據地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在《紅旗》雜誌發表了《向革命先烈學習,保持共產主義的純潔性——紀念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的悼念文章。中顧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原豫鄂陝邊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行署主任汪鋒書寫了“骨埋秦嶺傳千古,血灑東江育新人”的題詞。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夫第”,顧名思義是士大夫的宅第,主人不是“平民百姓”。清代的“大夫第”,一般是指從五品 “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員的宅第。

眼前的高橋村的“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傳統民居,可惜已經嚴重損壞。但這裡的“大夫第”主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清代官宦,這一點是不假的。寧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縣,歷經滄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科舉時代,講究“讀書做官”,專制社會的統治者也希望以此來穩定社會。然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是很困難的。所以統治者一方面極力宣揚“耕讀傳家”、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對於“科考成功”者和“入仕當官”者採取“封妻廕子”、“加官進爵”等等手段以籠絡人心。

我們所看到大門口有“大夫第”匾額,即這家人(或家族)是當官入仕的“不一般人”。 據當地年過八旬的老人講,這家主人是晚清時代的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官員,這家人的後代現都在國外。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尚書門第舊,憑弔話滄桑。”漫步至庭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殘破荒敗的房屋格局,彷彿在向我們傾訴那消逝的往事。睹物思人,我不禁喟然嘆息世事滄桑、好景不長。誠然自然界的風雨,人世間的興替,使千百年來的人、事、物蕩然無存,但印證了《三國演義》中一句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回族鎮位於陝西省寧陝縣東北部,東臨金川鎮、西連皇冠鎮、南與寧陝縣城接壤、東北與廣貨街鎮及戶縣澇峪鎮為鄰。江河,洵河兩條河流匯聚於此流入鎮安。

江口,史稱東江口,始於秦末漢初。因江河發源於秦嶺主峰太白山之東,出口處在此與洵河彙集,故稱“東江口”。解放前,為洵江鄉。解放後,1950年設江口鄉。1958年改稱江口公社,轄江口、沙溝、黃金、豐富、旬陽壩五個管理區。1961復設江口區,下轄九個公社,1984年成立江口回族鄉,1996年12月經省民政府批准,改建為江口回族鎮,下轄7個行政村,1996年撤區並鄉後,將原竹山鄉4個村併入沙坪鄉,2001年又將沙坪鄉併入江口回族鎮,現轄9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是全省僅有的2個回族鄉鎮之一。鎮政府駐地江口街東江大道中段。 江口中學創建於清光緒9年,原名旬江書院。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鎮高橋村2014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第二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高橋村曾是革命時期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1933年3月,革命前輩劉瑞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之父)到川陝革命根據地曾被任為陝南紅二十九軍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部長。參加鞏固發展川陝革命根據地和歷次反“圍攻”鬥爭。期間,劉瑞龍曾在高橋村駐地工作些時日。

每當人們乘車路過寧陝江口鎮下街時,一座高聳的豐碑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就是中共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陵園的紀念碑。198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原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書寫了“豫鄂陝革命根據地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在《紅旗》雜誌發表了《向革命先烈學習,保持共產主義的純潔性——紀念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的悼念文章。中顧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原豫鄂陝邊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行署主任汪鋒書寫了“骨埋秦嶺傳千古,血灑東江育新人”的題詞。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夫第”,顧名思義是士大夫的宅第,主人不是“平民百姓”。清代的“大夫第”,一般是指從五品 “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員的宅第。

眼前的高橋村的“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傳統民居,可惜已經嚴重損壞。但這裡的“大夫第”主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清代官宦,這一點是不假的。寧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縣,歷經滄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科舉時代,講究“讀書做官”,專制社會的統治者也希望以此來穩定社會。然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是很困難的。所以統治者一方面極力宣揚“耕讀傳家”、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對於“科考成功”者和“入仕當官”者採取“封妻廕子”、“加官進爵”等等手段以籠絡人心。

我們所看到大門口有“大夫第”匾額,即這家人(或家族)是當官入仕的“不一般人”。 據當地年過八旬的老人講,這家主人是晚清時代的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官員,這家人的後代現都在國外。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尚書門第舊,憑弔話滄桑。”漫步至庭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殘破荒敗的房屋格局,彷彿在向我們傾訴那消逝的往事。睹物思人,我不禁喟然嘆息世事滄桑、好景不長。誠然自然界的風雨,人世間的興替,使千百年來的人、事、物蕩然無存,但印證了《三國演義》中一句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回族鎮位於陝西省寧陝縣東北部,東臨金川鎮、西連皇冠鎮、南與寧陝縣城接壤、東北與廣貨街鎮及戶縣澇峪鎮為鄰。江河,洵河兩條河流匯聚於此流入鎮安。

江口,史稱東江口,始於秦末漢初。因江河發源於秦嶺主峰太白山之東,出口處在此與洵河彙集,故稱“東江口”。解放前,為洵江鄉。解放後,1950年設江口鄉。1958年改稱江口公社,轄江口、沙溝、黃金、豐富、旬陽壩五個管理區。1961復設江口區,下轄九個公社,1984年成立江口回族鄉,1996年12月經省民政府批准,改建為江口回族鎮,下轄7個行政村,1996年撤區並鄉後,將原竹山鄉4個村併入沙坪鄉,2001年又將沙坪鄉併入江口回族鎮,現轄9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是全省僅有的2個回族鄉鎮之一。鎮政府駐地江口街東江大道中段。 江口中學創建於清光緒9年,原名旬江書院。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鎮高橋村2014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第二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高橋村曾是革命時期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1933年3月,革命前輩劉瑞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之父)到川陝革命根據地曾被任為陝南紅二十九軍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部長。參加鞏固發展川陝革命根據地和歷次反“圍攻”鬥爭。期間,劉瑞龍曾在高橋村駐地工作些時日。

每當人們乘車路過寧陝江口鎮下街時,一座高聳的豐碑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就是中共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陵園的紀念碑。198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原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書寫了“豫鄂陝革命根據地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在《紅旗》雜誌發表了《向革命先烈學習,保持共產主義的純潔性——紀念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的悼念文章。中顧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原豫鄂陝邊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行署主任汪鋒書寫了“骨埋秦嶺傳千古,血灑東江育新人”的題詞。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1946年六、七月間,中原人民解放軍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戰略部署,突破國民黨二十多萬軍隊的層層包圍,克服重重困難,轉戰到陝南勝利地完成了戰略轉移任務。國民黨反動派多次要求我中原部隊派出代表到西安和談。為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我中原軍區派幹部旅旅長張文津、政治部主任吳祖貽、軍區幹部毛楚雄三同志為和談代表,前往西安談判。8月7日,他們從鎮安縣楊泗廟出發,於10日途徑寧陝縣江口鎮時,被國民黨胡宗南部隊祕密殺害。為緬懷和悼念革命先烈,1984年在江口回族鎮修建了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陵園,2001年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夫第”,顧名思義是士大夫的宅第,主人不是“平民百姓”。清代的“大夫第”,一般是指從五品 “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員的宅第。

眼前的高橋村的“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傳統民居,可惜已經嚴重損壞。但這裡的“大夫第”主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清代官宦,這一點是不假的。寧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縣,歷經滄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科舉時代,講究“讀書做官”,專制社會的統治者也希望以此來穩定社會。然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是很困難的。所以統治者一方面極力宣揚“耕讀傳家”、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對於“科考成功”者和“入仕當官”者採取“封妻廕子”、“加官進爵”等等手段以籠絡人心。

我們所看到大門口有“大夫第”匾額,即這家人(或家族)是當官入仕的“不一般人”。 據當地年過八旬的老人講,這家主人是晚清時代的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官員,這家人的後代現都在國外。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尚書門第舊,憑弔話滄桑。”漫步至庭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殘破荒敗的房屋格局,彷彿在向我們傾訴那消逝的往事。睹物思人,我不禁喟然嘆息世事滄桑、好景不長。誠然自然界的風雨,人世間的興替,使千百年來的人、事、物蕩然無存,但印證了《三國演義》中一句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回族鎮位於陝西省寧陝縣東北部,東臨金川鎮、西連皇冠鎮、南與寧陝縣城接壤、東北與廣貨街鎮及戶縣澇峪鎮為鄰。江河,洵河兩條河流匯聚於此流入鎮安。

江口,史稱東江口,始於秦末漢初。因江河發源於秦嶺主峰太白山之東,出口處在此與洵河彙集,故稱“東江口”。解放前,為洵江鄉。解放後,1950年設江口鄉。1958年改稱江口公社,轄江口、沙溝、黃金、豐富、旬陽壩五個管理區。1961復設江口區,下轄九個公社,1984年成立江口回族鄉,1996年12月經省民政府批准,改建為江口回族鎮,下轄7個行政村,1996年撤區並鄉後,將原竹山鄉4個村併入沙坪鄉,2001年又將沙坪鄉併入江口回族鎮,現轄9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是全省僅有的2個回族鄉鎮之一。鎮政府駐地江口街東江大道中段。 江口中學創建於清光緒9年,原名旬江書院。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鎮高橋村2014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第二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高橋村曾是革命時期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1933年3月,革命前輩劉瑞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之父)到川陝革命根據地曾被任為陝南紅二十九軍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部長。參加鞏固發展川陝革命根據地和歷次反“圍攻”鬥爭。期間,劉瑞龍曾在高橋村駐地工作些時日。

每當人們乘車路過寧陝江口鎮下街時,一座高聳的豐碑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就是中共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陵園的紀念碑。198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原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書寫了“豫鄂陝革命根據地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在《紅旗》雜誌發表了《向革命先烈學習,保持共產主義的純潔性——紀念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的悼念文章。中顧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原豫鄂陝邊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行署主任汪鋒書寫了“骨埋秦嶺傳千古,血灑東江育新人”的題詞。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1946年六、七月間,中原人民解放軍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戰略部署,突破國民黨二十多萬軍隊的層層包圍,克服重重困難,轉戰到陝南勝利地完成了戰略轉移任務。國民黨反動派多次要求我中原部隊派出代表到西安和談。為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我中原軍區派幹部旅旅長張文津、政治部主任吳祖貽、軍區幹部毛楚雄三同志為和談代表,前往西安談判。8月7日,他們從鎮安縣楊泗廟出發,於10日途徑寧陝縣江口鎮時,被國民黨胡宗南部隊祕密殺害。為緬懷和悼念革命先烈,1984年在江口回族鎮修建了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陵園,2001年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已經大變樣

進過中國各地不少古宅,但從大美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古宅"大夫第"的外牆一路走過,心中泛起詫異:雕樑畫棟,百多年的風雨沖刷,歷經歲月蒼桑,古舊的“大夫第”牌匾高懸門楣。繞過遮擋視線的'大門過道,原先的詫異變成了吃驚:這老宅,竟不是多年來在高橋村回族民風及周邊村落看慣的進式屋宅,闊落落的“回”字形嚴然清代北京城四合院式結構。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面前是一個小天井,烈日下卻讓人感到隱隱涼意。穿過廳堂眼前豁然開朗——大天井全用青磚鋪就,這裡,就是大夫第的中心了。天井北面是上房,有大廳、走廊和兩個閣樓式房間,屋簷上、棟樑上、門窗上遍佈磚雕、木雕、瓷雕、石雕,皆是精雕細刻,匠心獨具,花草蟲魚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形象逼真,人物故事生動傳神。我們於是或貯足端詳或移步觀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聲。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文魁、武魁、見義勇為、兄弟登科、誥封中憲大夫……大夫第裡的牌匾尤其多,建造屋宅主人乃晚清三品官員的老宅。這裡除了四合院式結構外,硬山頂翹脊,古樸簡潔的裝飾令它明顯與其他南方官宅不同。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夫第”,顧名思義是士大夫的宅第,主人不是“平民百姓”。清代的“大夫第”,一般是指從五品 “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員的宅第。

眼前的高橋村的“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傳統民居,可惜已經嚴重損壞。但這裡的“大夫第”主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清代官宦,這一點是不假的。寧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縣,歷經滄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科舉時代,講究“讀書做官”,專制社會的統治者也希望以此來穩定社會。然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是很困難的。所以統治者一方面極力宣揚“耕讀傳家”、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對於“科考成功”者和“入仕當官”者採取“封妻廕子”、“加官進爵”等等手段以籠絡人心。

我們所看到大門口有“大夫第”匾額,即這家人(或家族)是當官入仕的“不一般人”。 據當地年過八旬的老人講,這家主人是晚清時代的三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官員,這家人的後代現都在國外。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尚書門第舊,憑弔話滄桑。”漫步至庭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殘破荒敗的房屋格局,彷彿在向我們傾訴那消逝的往事。睹物思人,我不禁喟然嘆息世事滄桑、好景不長。誠然自然界的風雨,人世間的興替,使千百年來的人、事、物蕩然無存,但印證了《三國演義》中一句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回族鎮位於陝西省寧陝縣東北部,東臨金川鎮、西連皇冠鎮、南與寧陝縣城接壤、東北與廣貨街鎮及戶縣澇峪鎮為鄰。江河,洵河兩條河流匯聚於此流入鎮安。

江口,史稱東江口,始於秦末漢初。因江河發源於秦嶺主峰太白山之東,出口處在此與洵河彙集,故稱“東江口”。解放前,為洵江鄉。解放後,1950年設江口鄉。1958年改稱江口公社,轄江口、沙溝、黃金、豐富、旬陽壩五個管理區。1961復設江口區,下轄九個公社,1984年成立江口回族鄉,1996年12月經省民政府批准,改建為江口回族鎮,下轄7個行政村,1996年撤區並鄉後,將原竹山鄉4個村併入沙坪鄉,2001年又將沙坪鄉併入江口回族鎮,現轄9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是全省僅有的2個回族鄉鎮之一。鎮政府駐地江口街東江大道中段。 江口中學創建於清光緒9年,原名旬江書院。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鎮高橋村2014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第二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江口高橋村曾是革命時期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1933年3月,革命前輩劉瑞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之父)到川陝革命根據地曾被任為陝南紅二十九軍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部長。參加鞏固發展川陝革命根據地和歷次反“圍攻”鬥爭。期間,劉瑞龍曾在高橋村駐地工作些時日。

每當人們乘車路過寧陝江口鎮下街時,一座高聳的豐碑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就是中共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陵園的紀念碑。198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原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書寫了“豫鄂陝革命根據地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在《紅旗》雜誌發表了《向革命先烈學習,保持共產主義的純潔性——紀念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的悼念文章。中顧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原豫鄂陝邊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行署主任汪鋒書寫了“骨埋秦嶺傳千古,血灑東江育新人”的題詞。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1946年六、七月間,中原人民解放軍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戰略部署,突破國民黨二十多萬軍隊的層層包圍,克服重重困難,轉戰到陝南勝利地完成了戰略轉移任務。國民黨反動派多次要求我中原部隊派出代表到西安和談。為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我中原軍區派幹部旅旅長張文津、政治部主任吳祖貽、軍區幹部毛楚雄三同志為和談代表,前往西安談判。8月7日,他們從鎮安縣楊泗廟出發,於10日途徑寧陝縣江口鎮時,被國民黨胡宗南部隊祕密殺害。為緬懷和悼念革命先烈,1984年在江口回族鎮修建了張文津、吳祖貽、毛楚雄三烈士陵園,2001年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大美秦嶺系列古宅篇(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清代“大夫第”古宅

寧陝縣江口高橋村現今在陝西省政府機關事務局幹部幫扶下,村容村貌已經大變樣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觀寧陝縣江口回族自治鎮高橋村"大夫第",這裡的一磚一瓦,依然迴盪著潮水來去的聲音。 (作者 盧劍利)

來源:博客中國

責編:苟瑩 監製:雷明

人民傳媒通訊社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餘偉安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法律責任。信息創造價值,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人民傳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