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本無染,心靜自然清

寧靜 蒼蠅 雞湯 美文 少林寺官方網站 2017-07-03

寧靜不是歸於混沌,亦不是避世求隱,而是置身於喧囂之中,你的心依然能夠保持安寧……

人心本無染,心靜自然清

不管世界多麼熱鬧,熱鬧永遠只佔據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裡有著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這就好像在海邊,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貝殼,有人聚在一起高談闊論,而我不妨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坐著。是的,一個角落——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邊,哪裡找不到這樣一個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卻是整個大海,也許比那些熱鬧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一個囚犯的“醜事”大白於天下,定罪以後遂被關押在某地區監獄。他的牢房狹小、陰暗,住在裡面很是受拘束。囚犯內心充滿了憤慨與不平,他認為這間小囚牢簡直就是人間煉獄。在這種環境中,囚犯所想的並不是如何認真改造,爭取早日重新做人,而是每天都要怨天尤人,不停地嘆息。

一天,牢房中飛進一隻蒼蠅,它“嗡嗡”地叫個不停,到處亂飛亂撞。囚犯原本就很糟糕的心情,被蒼蠅攪得更加煩躁,他心想:我已經夠煩了,你還來招惹我,真是氣死人了,我一定要捉到你!他小心翼翼地捕捉,無奈蒼蠅比他更機靈,每當快要被捉到時,它就會輕盈地飛走。蒼蠅飛到東邊,他就向東邊一撲;蒼蠅飛到西邊,他又往西邊一撲。捉了很久,依然無法捉到。最後,囚犯感慨地說道:“原來我的小囚房不小啊,居然連一隻蒼蠅都捉不到。”

感慨之餘,囚犯突然領悟到,人生在世無論稱意與否,若能做到心靜,則萬事皆可釋懷,若能做到心靜,自己也絕不至於身陷囹圄。其實他早該明白——“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天地寬”。

心中平靜,內心自然涼快。我們在遭遇問題、困難、挫折時,若能放平心態,以一顆平常心去迎接生活中的所有問題,則世界就會變得無限寬廣。

曾聞人言:心靈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貧窮。一個人,倘若脫離外界的刺激依然能夠活得快樂自得,那麼,他就能夠守住內心的安寧與安詳。然而,我們多是普通人,每日穿梭於嘈雜人流之中、置身於喧囂的環境之下,又有幾人能夠做到任心清淨呢?於是,很多人需要寄託於外界的刺激來感受自己的存在;於是便見得一些人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久久不能自拔;於是又見得一些人自詡為“隱者”,遠避人群以求得安寧。殊不知,故意離開人群便是執著於自我,刻意去追求寧靜實際是騷動的根源,如此又怎能達到將自我與他人一同看待、將寧靜與喧囂一起忘卻的境界呢?

求得內心的寧靜在於心,環境在於其次,否則把自己放進真空罩子裡不就真靜無菌了嗎?其實,這樣的環境雖然寧靜,假如不能忘卻俗世事物,內心仍然是一團繁雜。何況既然使自己和人群隔離,同樣表示你內心還存有自己、物我、動靜的觀念,自然也就無法獲得真正的寧靜和動靜如一的主觀思想,從而也就不能真正達到身心俱安寧的境界。

老子主張“守靜篤”,任世間萬物在那裡一齊運動,只是靜觀其往復,如此便能成為萬物運動的主人。這叫“靜為躁君”。

當然,人是不能只靜不動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你的身體儘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儘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於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夠成為你的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人心本無染,心靜自然清

佛家所謂的“六根清淨”,不單是指耳不聽惡聲,也包括心不想惡事,眼、耳、鼻、舌、身、意六者都要不留任何印象才行。而物我兩忘是使物我相對關係不復存在,這時絕對境界就自然可以出現。可見想要提高人生境界就必須除去感官的誘惑,要做到“六根清淨”,四大皆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