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寧靜 佛教 李叔同 老陳雜說 2019-07-12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很多人心裡大多有這種想法,我要活得轟轟烈烈,我要活得不同凡響,於是在生活中使出渾身解數,絞盡腦汁去追求看似輝煌和成功的人生,如此一來,追求便永無止境,因為不管你是否達到了目標,內心都不會得到滿足,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累死你。

當我們靜下心來的時候,不妨想想,即使我們吃的、用的、住的都達到了最好,我們終究不過還是一個平凡的人,最終迴歸的還是平淡,事實上,我們只有在平淡中才能更加珍惜人情中的溫暖,才能有心情去體味幸福的時光。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弘一法師說過,持戒嚴謹,淡泊無求。於繁華世界淡然隱退,依歸佛門,憑藉堅強的意志和看破功名利祿的清淨心,成為一代大師,功德圓滿。這也正是我們這些還在世俗裡掙扎的眾生,需要好好反思的地方,不要總以為只有一番大作為,活得轟轟烈烈才夠,有時候平淡是另一種境界。

常說: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做到生活中保持一顆平常心,在平淡中思索,在平淡中努力,在平淡中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想做的事,不再那麼計較得失,怎能不快樂呢!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做到生活中保持一顆平常心,在平淡中思索,在平淡中努力,在平淡中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想做的事,不再那麼計較得失,怎能不快樂呢!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人到無求,心自安寧,不會被名利所擾,失去本心,也不會被浮雲遮望眼,一葉障目。

得魚故可喜,無魚亦欣然。一個人做到無求的時候,就是放棄了心中的得失計算,清空了心靈裡面的汙穢殘渣,得與失,生與死,都能置之度外。修身養性,超凡脫俗,物我兩忘,品自高尚。

追名逐利,失去本心,沒有真情,滿身銅臭,一輩子為名利所困,有何意義?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正是知足常樂,忘記得不到的,珍惜已經得到的,守住我們內心的純淨與安寧,讓一切順其自然,迴歸簡單,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人到無求品自高。

參考摘自《因為苦過,所以知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