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寧靜 紀昀 清朝 美文 清虛雲子 清虛雲子 2017-10-03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是清代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撰寫的一副聯書。

“無求”,是告誡人們要捨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雲遮雙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

“無求”不是人生的不思進取和漫不經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更不是一籌莫展和難掩煩悶的消極態度和庸人哲學。而是告誡人們要擺脫功名利祿的羈絆和困擾,不必強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就我們自身而言,自己有多大“能量”,能幹出多少成績,應該有自知之明。當然我們應努力在平淡的時候去爭取輝煌;在輝煌的時候也應清醒地看到山外有山,並非“老子天下第一”。這樣就避免了浮躁,避免了錯誤。能夠創造輝煌固然可喜,但奇蹟的產生往往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天時地利人和加機遇,缺哪一樣都只能是功虧一簣,這是所謂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說到底,“無求”是一個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得失隨緣,心無增減”。世上萬事萬物都歸於一個“淡”字,清淡明志,雅淡抒節,平淡處世。隨緣而安,得之不喜,失亦無憂。知道了先人們的無求,心中銘記“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句名言。

用一份超然物外的靜心,慢慢體味“人到無求品自高”裡“無求”的境界。坐看雲起,笑看滄桑,自己的人生一定會色彩紛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