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的人生是不是消極的人生'

寧靜 阿毛Rico 2019-08-16
"

這幾年出現了一個詞——佛系,這個詞一出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各種活動套上了“佛系”的噱頭,平庸的生活彷彿變得高大了一些。但不得不說,也有很多人打著“佛系”的名號,心甘情願的享受著安靜的生活,但其實這也不算是真正的佛系,佛系不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

先說生活態度,它指的是人類生存過程中對社會中各種人和事物以及情感所持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何為消極的生活態度?那應該是反面的,不利的,阻礙自身發展的態度與行為,或自暴自棄,或憤世嫉俗等等。而佛系,是一種都行,沒關係,無所謂的淡然的生活態度,喜歡按照自己的愛好和節奏生活。

佛系是建立在一種不觸碰我們人生底線原則的基礎上的。我們知道,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極端,會像反方向轉化,比如認真過了頭,我們會說一個人固執。而無所謂,過了頭,那也將會失去探討的意義。我們不能被披著所謂佛系皮的頹廢所矇蔽,而應該看清他們的不同。

頹廢是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與希望,麻木冷漠,陷入絕望的泥沼中難以自拔。而佛系則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也正如上方所說,是建立在不觸碰底線原則的基礎上的。

生活態度,體現在待人待事的方方面面上。其一,便是待人,即面對、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

佛系人在人際交往中秉持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無所謂呢?隨緣交友,合得來就交,也不強求。要加氣?不方便開過來?好,我等一等,麻煩您了。不撕逼,不動怒,不傳謠。不適合就分開吧,感情的事勉強不來。就像佛系經典語錄,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應去珍惜?可以、都行,沒關係。不因別人的行為而過度影響自己的情緒。而消極的人在待人時是怎樣的表現呢?消極者的心理與其他人有明顯差異,表現為對事物產生一些反常的,或者過於亢奮,過於消沉的行為反應。比如憤世嫉俗,時常與人為忤,稍有不順心便憤怒暴躁,缺乏人和;或是固執己見,不能容人;或是清高傲慢,自大虛榮;或是缺乏自信,自卑懦弱,等等。兩相對比,佛系與消極在待人時的表現是不同的。

其二,就要說到待事,即面對、處理結果的態度。佛系人在面對結果是的態度仍不離其核心詞——無所謂。這是指淡然地接受既成事實,無論結果是好是壞,都以一種不在意的心態來面對它。佛系人會減少自己的精力在沮喪、抑鬱等負面情緒上的消耗。何必呢?氣出病來也無人替。與其陷入悲傷或糾結於結果,不如將自己的精力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就像佛系男子那樣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事。而消極的人呢?在面對結果時,消極者總是先關注到的是事物的負面,他們總能把事情往壞的的方向想,從而陷於諸如憤怒、沮喪、抑鬱、焦慮、等情緒狀態中,或是自怨自艾,自我否定;或是焦慮憤怒,怨天尤人。其反映的是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一種否定,一種對於結果的質疑。

我們可以看出,佛系與消極在待人待事的表現上是不同的,佛系絕非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

在繁忙的快節奏生活中,佛系,一種較為淡然的慢的生活態度出現了,我們不應被那些披著佛系皮的頹廢矇蔽雙眼。而應該以一種客觀的態度,理性的去看待,去思考佛系,那你就會發現,佛系,其實不過是一種正常的方式,佛系人選擇了無所謂,不因外物而大喜大悲,以自己的愛好與興趣為主導。捨棄外物,迴歸本心,簡單寧靜。就像你愛都市繁華,車水馬龍,我愛田園嫻靜,流水落花;你愛商場職場殺伐果斷,千軍萬馬,我愛午後睡前,紅棗枸杞,養生泡茶。

"

這幾年出現了一個詞——佛系,這個詞一出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各種活動套上了“佛系”的噱頭,平庸的生活彷彿變得高大了一些。但不得不說,也有很多人打著“佛系”的名號,心甘情願的享受著安靜的生活,但其實這也不算是真正的佛系,佛系不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

先說生活態度,它指的是人類生存過程中對社會中各種人和事物以及情感所持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何為消極的生活態度?那應該是反面的,不利的,阻礙自身發展的態度與行為,或自暴自棄,或憤世嫉俗等等。而佛系,是一種都行,沒關係,無所謂的淡然的生活態度,喜歡按照自己的愛好和節奏生活。

佛系是建立在一種不觸碰我們人生底線原則的基礎上的。我們知道,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極端,會像反方向轉化,比如認真過了頭,我們會說一個人固執。而無所謂,過了頭,那也將會失去探討的意義。我們不能被披著所謂佛系皮的頹廢所矇蔽,而應該看清他們的不同。

頹廢是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與希望,麻木冷漠,陷入絕望的泥沼中難以自拔。而佛系則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也正如上方所說,是建立在不觸碰底線原則的基礎上的。

生活態度,體現在待人待事的方方面面上。其一,便是待人,即面對、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

佛系人在人際交往中秉持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無所謂呢?隨緣交友,合得來就交,也不強求。要加氣?不方便開過來?好,我等一等,麻煩您了。不撕逼,不動怒,不傳謠。不適合就分開吧,感情的事勉強不來。就像佛系經典語錄,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應去珍惜?可以、都行,沒關係。不因別人的行為而過度影響自己的情緒。而消極的人在待人時是怎樣的表現呢?消極者的心理與其他人有明顯差異,表現為對事物產生一些反常的,或者過於亢奮,過於消沉的行為反應。比如憤世嫉俗,時常與人為忤,稍有不順心便憤怒暴躁,缺乏人和;或是固執己見,不能容人;或是清高傲慢,自大虛榮;或是缺乏自信,自卑懦弱,等等。兩相對比,佛系與消極在待人時的表現是不同的。

其二,就要說到待事,即面對、處理結果的態度。佛系人在面對結果是的態度仍不離其核心詞——無所謂。這是指淡然地接受既成事實,無論結果是好是壞,都以一種不在意的心態來面對它。佛系人會減少自己的精力在沮喪、抑鬱等負面情緒上的消耗。何必呢?氣出病來也無人替。與其陷入悲傷或糾結於結果,不如將自己的精力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就像佛系男子那樣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事。而消極的人呢?在面對結果時,消極者總是先關注到的是事物的負面,他們總能把事情往壞的的方向想,從而陷於諸如憤怒、沮喪、抑鬱、焦慮、等情緒狀態中,或是自怨自艾,自我否定;或是焦慮憤怒,怨天尤人。其反映的是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一種否定,一種對於結果的質疑。

我們可以看出,佛系與消極在待人待事的表現上是不同的,佛系絕非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

在繁忙的快節奏生活中,佛系,一種較為淡然的慢的生活態度出現了,我們不應被那些披著佛系皮的頹廢矇蔽雙眼。而應該以一種客觀的態度,理性的去看待,去思考佛系,那你就會發現,佛系,其實不過是一種正常的方式,佛系人選擇了無所謂,不因外物而大喜大悲,以自己的愛好與興趣為主導。捨棄外物,迴歸本心,簡單寧靜。就像你愛都市繁華,車水馬龍,我愛田園嫻靜,流水落花;你愛商場職場殺伐果斷,千軍萬馬,我愛午後睡前,紅棗枸杞,養生泡茶。

佛系的人生是不是消極的人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