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崛起的兩種模式?東京山蔦屋書店每月1億日元是怎麼做到?

最近在優衣庫經歷了一次線下體驗、線上優惠購買的購物體驗。

閒來無事,去優衣庫試穿了幾件衣服,店員告知目前線下沒有活動,建議我到線上看看,而且線上下單還可以選擇到門店自提。

我上網一查,優衣庫網上旗艦店第二天就有滿減活動,促銷力度還很大,如果選擇門店自提還可以進一步優惠。

因為門店離家很近,我第二天在網上下單,晚飯後散步到門店提貨,不僅滿足了即得感,而且同樣的商品優惠了很多。

零售,是“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萬千組合,新零售,是對三種要素進行重構與優化,屬於更高效率的零售。

所謂更高效率,無外乎信息流上的更齊全、資金流上的更便宜、物流上的更快捷。

電商相比傳統百貨商店,沒有貨架空間的限制,提供了更齊全的商品;又因短路中間商,價格上更優惠。因此,電商想比傳統百貨,分別提高了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效率。

電商購物,雖然既多又省,但它的物流是低效的。

而711社區商店雖然價高,商品數量也無法跟電商相比,但它具有即得性的優勢,相當於單獨提升了物流的效率。

而阿里賦能下的天貓小店,S2B模式保證了其貨源的低價、大數據帶來供給的精準彌補了商品少的劣勢。

相比於711等社區商店,天貓小店提升了信息流、資金流的效率,且物流上跟711不相上下,是三要素全面高效的零售形式。

因此,任何零售,只要提升了任何一個要素的效率,都可以被叫做新零售。

但在過去,新零售的產生往往是提升了某個要素的效率,伴隨著其他要素的效率的降低。(比如電商提升了資金流、信息流的效率,卻降低了物流效率)。

但是現在,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不僅僅是提升單一要素的效率,而是全面提升各要素的效率。也許,這才是最高效率的零售。

新零售崛起的兩種模式?東京山蔦屋書店每月1億日元是怎麼做到?

傳統的場景:在商場逛街完成信息流、在結帳櫃檯完成資金流、包裝後帶走完成物流。改換順序:

1. 若將資金流先行,下訂單後才開始生產,就能節省信息流的庫存壓力。

2. 若物流先於資金流,則需要第三方交易平臺,先發貨再收錢,提升物流時程。

針對其中一個變化,也能帶來革命性的創新:

1. 希爾斯透過郵購,顛覆過去的物流模式。現今衍生的,還包括國外旅遊時購物,不必託運或隨身帶著,直接空運回家,在飛機落地前已經收到包裹。

2. 互聯網改善了信息流,除了能蒐集數據,網上提供的流行款式、消費者的反饋和開箱心得,讓好的產品瘋傳,同時壞的產品也無所遁形。

3. 資金流給了第三方平臺機會,Paypal、支付寶在廠家和消費者間找到平衡點,櫃檯不需要了,而多出一箇中介機構來保障交易。

日本東京2011開業的代官山蔦屋書店,在實體書店都在關門的時候,卻能實現每日1萬的人流,每月1億日元(600萬左右的人民幣),這家書店是怎麼做到的?

創始人增田宗昭認為蔦屋書店是在出售生活方式提案,而非實體書本身。

一,改變信息流的呈現方式

蔦屋書店的書,是由專業人員按照內容進行分類。涉及到旅遊、料理、文學、建築、藝術、人文6個領域。

比如旅遊板塊,按照介紹”藝術魔都布拉格”這樣的主題,將相關的書籍擺放到一起,這要求導購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旅遊板塊的導購就是出過多本旅遊指南的專業人士。

這有點像costco,來幫你挑選和推薦合適的商品。

二,關聯產品一起陳列

在料理書籍旁邊,就有大米,意大利麵,醬料等出售。

三、設計打造舒適空間

蔦屋書店外場由英國知名設計事務所設計,內部由無印良品總監原研哉設計,意在打造一個舒適的空間,讓人能長時間逗留。

四、打造複合商業體

以書店為核心,聚集了30多個獨立店鋪,包括餐廳,寵物店,自行車店,攝影器材,兒童玩具等。

在線上交易為主的時代,曾田宗昭認為,線下的優勢在於及時性和直接性,也就是我們說的既得性和體驗。

通過提升體驗,利用大數據進行選品,專業人員推薦,蔦屋書店大受歡迎,成為日本60歲以上老人,和年輕人的朝聖之地。

新零售崛起的兩種模式?東京山蔦屋書店每月1億日元是怎麼做到?

名創優品、小米之家和盒馬鮮生這三家新零售的代表,它們都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完成相同的目的—提高效率。

名創優品是短路經濟,跳過中間商直接參入製造商產品設計和生產,實現價格低廉,品質上乘讓顧客無需選擇,直接買就對了。

小米之家是數據賦能+坪效革命,先通過線上數據分析給線下提供備貨決策,當顧客進了店,會有200件商品,總有一款是顧客想要的,如果顧客說真沒有,沒關係我們下個米家有品APP,20000件商品總有你想要的了吧,下單即刻物流送貨上門,小米實現27萬的坪效,世界第二。

盒馬鮮生是數據賦能+短路經濟,

一是盒馬鮮生的海鮮之所以能價廉物美,是因為採取了原產地直採的短路經濟;

二是通過數據賦能,打造一個基於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能服務系統。

新零售崛起的兩種模式?東京山蔦屋書店每月1億日元是怎麼做到?

買蘋果手機的時候,覺得他們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預售模式,也是一種很好的零售業的創新。

1、預售本身就是一種銷售模式的創新,如果企業可以提前預知消費者的數量,就可以做到反向定製,減少庫存壓力。

2、利用線上預付款線下門店取貨方式,又可以合理分配店鋪人員,提前預估門店客流,做到應對。

線上購物的弊端就是無法直接觸達消費者,只能等著消費者被動挑選商品,客單價低,但是門店銷售又怕價格沒有優勢,留不住消費者。

現在將兩者融合,消費者在線上購買,讓他們對價格信息放心,然後到達店鋪取貨時,又可以讓銷售人員進一步推銷其他產品,獲得更高的客單價。

比如我們去取手機的時候,經過和銷售的溝通,又購買了本來言之鑿鑿說不買的上千的apple care。

總結一下,只要能通過現有技術提高效率的地方,就有創新商業模式的機會。

線下進駐高端商場的品牌門店們,不可避免地被商場收走了高額的扣點,有的多達百分之20多,根本就不賺錢,甚至是賠錢,但是賠錢賺吆喝商場有店,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品牌宣傳。

商場本身對進駐的品牌店也有很嚴苛的選擇標準,品牌知名度,銷售額,店鋪形象,裝修要求,產品陳列。

如果線下店不做銷售,那麼商場就要改變合作方式,轉而向品牌商收取線上收益分潤,那麼怎麼界定收取範圍與標準。將是商場與品牌商的一場博弈。

如果不進駐商場,靠只收固定租金街邊店鋪,那麼就不可避免地會少掉很多流量。

因此我總覺得線下不做銷售的體驗店會不會就是一個噱頭,對於大多數品牌商而言是個難實現的夢。

新零售崛起的兩種模式?東京山蔦屋書店每月1億日元是怎麼做到?

新零售的崛起,兩種模式:

●會員店:

信息流、資金流一部分搬到電商平臺上,以獲取更多客戶、支付款項。物流依然放在線下。線上獲得客戶,反哺線下。

●體驗店:

把信息流放在線下,把資金流和物流搬到電商平臺。線下獲得客戶,反哺線上——體驗店以展示商品的美好體驗為主,而不再以銷售為目的。

不斷優化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優化交易結構,提升效率。打造屬於自己的貿易壁壘,擁有網絡效應,弱創新,強執行,在目前這個一片紅海的商業界中,打造自己差異化曲線,獲得超額利潤才是王道!

招商銀行有句口號:因您而變,因勢而變。就能很好的化解之前流傳的一句傳統企業魔咒:“面對新興互聯網這一群門口野蠻人的不斷跨界打劫和降維打擊,傳統企業不轉型是等死,轉型是找死”。

所謂新零售模式,就是根據經濟大環境,技術大趨勢一步步優化交易結構的漸變過程

傳統認識上,商場能夠集聚人流的前提是可以分享彼此之間的流量順風車。

但商場的建設成本,設備成本,租金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而消費者的時間成本和出行成本也越來越高。

所以我覺得未來的商場將會根據經營特質,行業屬性,產品品類,逐步演變成特色社區商店。未來所有的比價均在線上完成,流量便車隨之消逝。

新零售崛起的兩種模式?東京山蔦屋書店每月1億日元是怎麼做到?

互聯網公司的協同效應,會逐步取消傳統的冗餘環節:

1.網絡比價取代面對面的討價還價;

2.郵購到家取代提袋式消費

3.體驗式消費將大行其道,成為人們新的聚集地和社交場所,比如:健身館,游泳館,羽毛球館,花藝沙龍,讀書沙龍,社區商店,社區醫院,社區銀行,社區圖書館,老年社區活動中心等等。

3.線上支付與二維碼支付將徹底取代現場刷卡與現金支付。

4.未來的增強現實(AR)技術可以根據產品類型使用貼身電感為人體感官系統賦能,包括觸覺,視覺,味覺,聽覺等,甚至會結合3D打印技術一步步的取代線下終端門店。

零售的本質是以用戶為中心,做好產品,而新零售,其實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效率提升後,自然而然的產物。

就像電商從來都不是一種更先進的商業模式,只是處在某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上網消費者數量猛增,商戶卻很少,讓少部分的敏感者收到了一段時間的低成本流量。——因此在短時期內產生了短暫的供需失衡,被少部分敏感者抓住了商機。

所以到現在依存互聯網的電商機構,都開始重新回到線下尋找流量,所有的紅利終將消失,消失後,商業再次重歸本質,開始競爭產品、創新、效率。

所以新零售線上線下發展的融合,提升雙倍甚至更多的平效,這樣必然對只有線上或者線下的企業有致命打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