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廬陽董鋪國家溼地公園,將有效保障合肥用水安全

動物 旅遊 新浪樂居 2017-08-01

溼地是人類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它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生命的搖籃”、“文明的發源地”和“物種的基因庫”。合肥又添一個“綠色之腎”, 2016年12月,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溼地公園獲國家林業局同意開展試點建設。

董鋪溼地公園坐擁“合肥大水缸”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廬陽區西部,西起南淝河支流會合口,東至董鋪水庫大壩,北起三國城路,南達水庫水源一級保護區南界,規劃總面積4667.43公頃,溼地面積2949.79公頃,溼地率為63.2%,為省內最大國家溼地公園。公園周邊擁有國家4A級三國新城遺址公園、國家4A級三十崗生態旅遊景區及李牌坊、馬神廟、“雞鳴三縣”等眾多歷史悠久的名勝遺蹟和奇異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

公園坐擁合肥人民的大水缸——董鋪水庫,董鋪水庫是一座以防洪和城市供水為主,兼顧生態補水及生態養殖功能的大型水庫。園內主要河流南淝河屬長江水系,是合肥的母親河,南淝河經由溼地公園後,流入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最終注入長江。因此,保護董鋪水庫、南淝河優良的水資源,對保障合肥用水安全及巢湖流域水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國家級溼地公園

董鋪溼地公園主要以庫塘溼地為主,兼有永久性河流溼地、洪泛平原溼地。根據公園現狀及國家林業局對溼地公園建設的相關要求,結合溼地資源分佈和公園定位,從維護溼地生態系統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出發,將公園分為5個功能區,即溼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

廬陽董鋪溼地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高等植物共86科、241屬、331種,野生脊椎動物25目52科144種,其中魚類5目9科31種,兩棲類動物1目4科9種,爬行類動物2目3科7種,鳥類14目31科87種,哺乳動物3目5科10種。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2種,分別是小天鵝和虎紋蛙。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溼地公園的建成,將有效保護合肥市飲用水水源地,為城市生活生產用水提供安全保障,為巢湖流域乃至長江下游生態安全提供保障;修復溼地生境,恢復溼地植被,將進一步恢復董鋪水庫沿岸及部分受到人類干擾的鳥島生境,營造良好的鳥類棲息環境;同時,可以充分發揮現有的溼地資源、旅遊資源及人文資源,開展溼地科普宣教和觀賞遊憩活動。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溼地公園將是集溼地保護、歷史文化展示、科研監測及溼地生態旅遊於一體的國家溼地公園。

(獲取更多合肥樓市最新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合肥城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