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電網改造升級助力觀背村蝶變

能源 十三五 農村改革 三農 博羅發佈 博羅發佈 2017-09-24

博羅電網改造升級助力觀背村蝶變

博羅電網改造升級助力觀背村蝶變

為了不破壞博羅觀背村的文藝氣息,供電部門對線路重新規整,連電線杆的下端都被刷成了白樺樹狀,與壁畫相映成趣,彷彿一幅生動形象的立體畫。

博羅電網改造升級助力觀背村蝶變

如今村裡用電設備多了,負荷也比以前翻了好幾倍,當地供電所的工作人員也頻繁為設備體檢,做好當地文化產業的後勤保障工作。

博羅電網改造升級助力觀背村蝶變

空中的“蜘蛛網”早已不見,整齊的低壓線路通過10米高杆從空中穿過,既保證了線路的運行安全,也最大程度降低了對村內壁畫整體性的影響。

竹籬柴門、青瓦白牆,一座座精緻的農家小院散落村中,一幅幅彩色壁畫點綴村道,一個個“文化部落”方興未艾……這是日前記者在博羅縣羅陽鎮觀背村看到的景象。讓人難以想象的是,短短3年前,觀背村還是一個髒亂差的“城中村”、“空心村”。通過整合挖掘自身資源,以文化創意為特色打造新農村後,如今已成為百家爭鳴的文化家園和炙手可熱的旅遊景點。這一整合挖掘自身資源、堅持修舊如舊、打響新農村建設品牌的做法和成效,多次獲得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並被視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從“問題村”逆襲為“文化村”的過程中,作為經濟發展先行官的惠州供電部門功不可沒,為配合建設,博羅供電局下功夫花心思推進農網改造,不僅有效提升了當地的供電可靠性,還使外觀漂亮、內部整潔的電力配套設施與“最美鄉村”村貌相得益彰,為新農村建設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大變身 先築巢後引鳳,“空心村”轉型文化部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農村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多次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讓農村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8月底,全市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舉行,會議強調要把新農村建設擺上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力爭用10年時間把全市1043個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標誌著惠州新一輪新農村示範村創建號角全面吹響。

前不久,廣東省委領導在惠州調研時充分肯定惠州新農村建設思路和示範村建設模式,希望進一步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觀背村正是其中之一。“在2014年以前,觀背村只是一個佔地0.3平方公里、近六成村民搬離的 ‘空心村’。”觀背村村委治保主任、文化部落理事會副會長鄭連海告訴記者,當時,這個衛生、治安、容貌都乏善可陳的舊村落裡,多數老房子被長期閒置,牆體剝落,長滿苔蘚,破舊不堪,其中不少被出租作廢品店或開了小作坊。

乘著新農村建設的東風,2014年,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陳湘提出了打造“文化村”的想法,並和村幹部一起,帶領村民主動建設家鄉,通過植入創意壁畫等方式,對空殼空巢的村落進行內容補濟。漂亮牆繪加上宣傳標語,很快讓鄉村充滿詩情畫意,成為一個有“顏值”,又有內涵的特色村。

先築巢後引鳳。該村以“文化部落”的形式,吸引了數十家文創團隊入駐,閒置老屋成了“搶手貨”。“一畝三分地”“雅苑”“創享家”“驢家客棧”……這些由舊房子改造而成的文化場所、創客空間、民宿旅館、工作室等,讓觀背村“華麗轉身”變為文人雅士的文化聚集地,並由此一步步轉化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如今,走進觀背村,沿著村道一路行走,400多幅、2000多平方米的壁畫,讓這個村莊充滿了詩情畫意。放眼望去,整齊劃一的電線,以及路旁繪有不同圖案的電線杆,都彷彿是藝術村的“一份子”,毫無違和感。鄭連海表示,這得益於博羅供電局的全力支持與改造。

驅動力 供電高效改造,村民主動提出家門口立杆

“農村發展,路、水、電是三個基礎,電力又是基礎中的基礎。沒有電力支持,我們的‘築巢引鳳’計劃也不會那麼順利推進。”鄭連海回憶說,當時,村裡的電線、通訊線等都是橫七豎八如同“蜘蛛網”懸掛於低空,而且因為原本用戶少、用電負荷低,有時用起大功率電器便會出現電力“卡脖子”現象。

對此,博羅供電局於2014年觀背村改造之初,就參與到其中,一方面通過陸續更換、新增大容量變壓器,滿足預測增長的用電負荷,消除安全隱患,保證安全、可靠、優質供電;另一方面則大力整改供電線路走向與電杆,力求線路與村景和諧美觀。比如農村一般是用6米至8米的電線杆,但為了降低架空電線的“存在感”,更加突出壁畫的美觀與道路的空曠,博羅供電局特將電杆更換為10米高的,同時將走向雜亂的電線整改得整齊劃一,真正實現“改一片,成一片,受益一片”。

更讓村民和“文化部落”點讚的,是博羅供電局的貼心服務。“我是最早一批入駐觀背村文化部落的,當時這裡還是危房,裝修花了很大功夫和心思,電力改造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驢吧”的店主羅女士回憶說,當時屋內只有照明用電,但要開店就得用到冰箱、空調,於是在裝修期間,供電工作人員屢次來訪溝通,並高效為其更換好相應配套電力設備。“平時有什麼用電問題找他們,都很快解決,就像昨天我不小心剪斷一根線,跳閘了,打個電話給客戶經理就搞定了。”

58歲的村民有姐也表示,如今的供電服務讓她很滿意,“以前家裡電器開多了就容易跳閘停電,現在不會了。看著他們夏天大中午都爬上電線杆去幹活,我們也是很感動的。”看到供電人員的付出,有姐在感動的同時也大力配合改造工作,比如她家門口斜對面本要立一根電杆,但因為那裡正好是商鋪,難免影響美觀度,於是有姐主動提出將杆立在自家門口。

談規劃 “十三五”將大力推進電網改造升級工作

據悉,觀背村的電網改造只是農網建設的縮影。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電量增幅迅猛,農網供電負荷驟增。農網改造成為供電系統的重點工作之一。

以博羅供電局為例,在博羅縣“十三五”配網規劃中,涉及了中心村139個和貧困村42個。據該局配網項目管理人員介紹,該局從規劃入手加強農村電網建設,使得網架結構更為合理,今後的用電增長空間也將得到保證。目前,博羅供電局在“十三五”配網規劃中已初步完成縣城17個核心片區規劃,形成目標網架;同時,按照“一村一方案”的原則,在全縣範圍內深化“一鎮一冊”滾動修編。在有針對性的規劃指引下,139箇中心村的工程已完工,共計新建及改造中壓線路38.786千米,新建及改造臺區75個,新增配變容量約1.75萬千伏安。“貧困村的工程也在逐步推進,這一部分預計投入1550多萬去完成臺區和線路改造。”相關管理人員透露,“十三五”期間博羅縣配電網投資總計13億元,計劃2017年底完成3.8億元,後續的改造規模仍將持續加大。

與此同時,全市的農網改造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記者從惠州供電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惠州中低壓配網合計投資約69億元,去年完成投資11.5億元,其中5.04億元用於農網改造。2017年惠州供電局則計劃投資約13.6億元對全市181箇中心村進行農網改造,包括新建及改造中壓線路315.5千米,新建及改造臺區430個,新增配變容量約16.2萬千伏安。

在以農網改造為切入點的配網建設工程推進中,全市供電可靠性持續提升,用戶用電體驗不斷優化。據悉,惠州供電局今年已著力解決配網重過載線路73回、重過載低電壓臺區626臺;同時優化停電管理,試點推行配變終端監控平臺,實現43977臺變壓器的終端微信APP實時全監控,提高故障定位和快速覆電能力;開展配網轉供電897次、帶電作業3335宗,極大的減少了用戶平均停電時間。

(來源:惠州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