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官員: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局面基本扭轉'

能源 十三五 煤炭 經濟 南方都市報 2019-09-02
"

南都訊 記者李飛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8月30日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18年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5.8%,2018年碳強度跟2017年比下降了4.0%,基本扭轉了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

南都訊 記者李飛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8月30日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18年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5.8%,2018年碳強度跟2017年比下降了4.0%,基本扭轉了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生態環境部官員: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局面基本扭轉
來源: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

氣候變化主要指由於人為活動排放溫室氣體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引起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嚴重威脅水資源、糧食安全、人體健康、沿海地區安全及自然生態系統。

2009年,我國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2015年,我國進一步提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

據李高介紹,生態環境部採取措施持續落實“十三五”碳強度下降目標,同時持續推動開展各類低碳試點示範,支持地方制定低碳發展戰略和政策。

2018年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5.8%,2018年碳強度跟2017年比下降了4.0%,基本扭轉了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2005年煤炭的比重是72.4%,2018年是59%,也就是在過去十多年當中我們國家煤炭佔能源消費比重基本上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下降。如果考慮到我們國家能源總量,取得這個成績是非常不容易的。”李高表示,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14.3%對於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對應對全球氣侯變化作出突出貢獻,也為落實“十三五”國家應對氣侯變化目標任務,以及實現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據他介紹,在評估相關進展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採取措施確保落實“十三五”碳強度約束性目標。加強落實目標任務的基礎能力,推動建立完善溫室氣體管理、統計核算、監督考核等工作機制。同時也要開始謀劃“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