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去產能工作會議:“地條鋼”是“紅線”,鋼價有“上線”

能源 鋼鐵行業 財經 澎湃新聞 2017-03-30
鋼鐵去產能工作會議:“地條鋼”是“紅線”,鋼價有“上線”

圖片來源於 產業協調司子站

2017年鋼鐵去產能的具體部署已經完成,“地條鋼”、“殭屍企業”、新增產能等成為今年鋼鐵去產能的重要抓手。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國家發改委網站獲悉,3月27日,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在京召開鋼鐵去產能工作會議。會議指出,2017年是鋼鐵去產能深化之年,也是攻堅之年,更是決勝之年。

按照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在去年化解了6500萬噸鋼鐵過剩產能的基礎上,將繼續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這一目標和2016年4500萬噸的目標量相比有所提高,但低於去年實際完成量。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3月初曾表示,“從數字上看確實是比6500萬噸稍低了一些,但是這個量也是很大的。”

本次鋼鐵去產能工作會議中認為,在化解過剩產能5000萬噸的同時,有效處置“殭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上半年徹底取締“地條鋼”等,都是必須完成的硬指標、硬任務。

會議要求,鋼鐵去產能必須從5個方面走向深入。一是堅定不移處置“殭屍企業”,二是堅決依法取締“地條鋼”,三是切實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四是徹底退出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的產能,五是統籌推進化解產能和結構調整工作。

為確保工作完成到位,會議為鋼鐵去產能設置了“三條線”: 第一條線是“底線”,要確保完成5000萬噸左右的去產能任務;第二條線是“紅線”,要徹底取締“地條鋼”;第三條線是“上線”,要密切關注鋼材市場價格,防止市場出現大起大落。

值得注意的是,“地條鋼”在過去的2016年裡,已成為鋼鐵去產能的重要抓手。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多年來屢禁不絕的“地條鋼”遭到全面清除,相關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對其打壓,確保“地條鋼”死灰復燃。同時,監管部門還設置了“地條鋼”清除期限,也就是到2017年6月底之前,“地條鋼”必須徹底清除。

為配合“地條鋼”整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還發文界定工頻爐和中頻爐的使用範圍。這就意味著,此前在鋼鐵業內對“地條鋼”生產的主要設備工頻爐、中頻爐是否該一併拆除的爭議也就此結束。中鋼協的界定中規定,用中(工)頻爐熔化廢鋼生產地條鋼、普碳鋼、不鏽鋼等鋼坯(錠)及鋼材,不僅保證不了質量要求,而且嚴重干擾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必須堅決予以拆除。

“地條鋼”成為了2016年去產能工作中的一匹“黑馬”。李克強在今年“兩會”期間也對“地條鋼”取締工作作出評價,“市場最渴望公平競爭環境,政府轉變職能就要把更多精力轉向監管。宏觀部門不僅要會審批,更要學會監管。去年查了個地條鋼,比你批個鋼鐵項目震動可大多了。”

不過,打擊“地條鋼”在今年的去產能工作中是“額外任務”。工信部部長苗圩此前曾明確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化解5000萬噸鋼鐵過剩產能的目標,並不包括“地條鋼”。

另外,今年的鋼鐵工作會議還將鋼價納入了討論範圍。會議指出,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基本面仍然沒有改變,價格恢復性上漲、效益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任務依然艱鉅。

和此前的煤價快速上漲一樣,去年年底今年年初鋼價的急劇拉昇也引起了調控部門的關注,“不具備大幅上漲條件”已成為高層多次強調的重點。

在3月16日由去產能、去槓桿、降成本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聯合召開的全體成員會議就指出,近期鋼價上漲主要是受鋼鐵去產能取得積極成效、鐵礦石價格上漲導致鋼材生產成本增加、市場預期有所改善等影響,這些都是短期的階段性現象。總的看,當前和下階段煤炭、鋼材供應都是有足夠保障的,供大於求的矛盾並未發生根本性改變,煤價、鋼價都不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

更早的2月20日,中鋼協也專門召開了長材企業生產經營座談會。會上,中鋼協黨委書記兼祕書長劉振江指出,長材企業對今年長材的價格要保持定力,求穩為好,短時暴漲以後還會吐出來,一定要考慮相關價格的平衡關係。劉振江的講話中甚至還出現了 “坐等靠漲價要效益”等嚴厲措辭,以強行業應調維護鋼材市場平穩運行。

受益於鋼鐵去產能,特別是“地條鋼”出清,鋼價在2017年春節之後迎來暴漲。據Mysteel數據,相較於春節之前,鋼材綜合指數最高漲幅曾達到近10%。不過,近兩週以來,因房地產受到政策調控等因素,鋼價已出現回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