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七電企上書要求降煤價後,煤企“溫馨提示”不簽約就停供

能源 大唐集團 經濟 楊昆 澎湃新聞 2017-03-31

中國電力行業“市場煤、計劃電”的固有矛盾,在富煤區寧夏再度上演。針對寧夏七大火電企業近日聯名上書要求降煤價一事,神華寧煤集團運銷公司發出“溫馨提示”:二季度的合同價維持一季度水平,請在3月29日前簽訂合同,否則4月1日起將無資源安排供應。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業內獲悉,近日,寧夏境內的七大火電企業向自治區經信委聯名上書,稱今年以來收電煤價格上漲、電量大幅下滑等因素影響,發電企業經營舉步維艱,已處於全面虧損狀態,希望自治區政府協調降低煤價、減少直接交易電價讓利幅度或暫緩直接交易。這七家電企,包括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四大發電集團所屬的寧夏分公司,以及中鋁、京能、申能在寧夏的火電企業。

數天之後,神華寧煤方面向電企發出“溫馨提示”,稱今年二季度的合同價格維持一季度的水平,即4500大卡對應320元/噸。如果在3月29日前未簽訂合同,從4月1日起將無煤炭資源安排供應。究其原因,神華寧煤解釋稱,今年以來神華寧煤集團嚴格遵照國家去產能要求組織生產,加之神華煤制油項目的投產運營,導致煤炭資源供需持續偏緊。

寧夏七電企上書要求降煤價後,煤企“溫馨提示”不簽約就停供

煤炭是寧夏的優勢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居全國第六。但神華寧煤所言非虛,寧夏今年的煤炭供應確實存在缺口。據新華社此前報道,2016年寧夏煤炭產量約6800萬噸,比上年減少約1100萬噸,隨著神華寧煤集團400萬噸煤制油、外送電項目投產,預計2017年寧夏煤炭缺口2500萬噸左右。

集成期貨煤炭行業研究員鄧舜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稱,位於坑口處4500大卡的煤炭320元/噸的煤價相對較高,但考慮到煤炭稍顯緊缺的情況,出現這個煤價也可以理解。鄧舜稱,煤、電作為上下游企業,此前也出現過多次相關的矛盾,解決此次寧夏出現的問題,最佳方式或許是再釋放部分產能或者加大從外部調入煤炭。

煤電矛盾,在中國電力市場長期存在。煤價漲了,發電成本高企,電企或將面臨虧損;煤價降了,煤企又陷入困境。去年12月,華能、華電、大唐、國電四大電力央企曾聯合給陝西省政府提交報告,表示現在的電煤價格已經超出企業成本,要求政府對電價進行上調。

不過,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表示,根據煤電價格聯動計算公式測算,2017年煤電標杆上網電價全國平均應上漲每千瓦時0.18分。聯動機制規定,標杆上網電價調整水平不足每千瓦時0.20分錢時,當年不調整,調價金額納入下一週期累計計算。

山西汾渭能源開發諮詢有限公司(下稱“汾渭能源”)價格組經理曾浩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寧夏出現的這種情況可代表部分地區煤、電之間的矛盾,即煤價上漲使電企盈利空間受損甚至虧損。目前東部沿海地區的大電廠,雖然也面臨盈利空間受到擠壓,但多數還在可接受範圍內。曾浩稱,因為此前神華等大型煤企和部分發電企業按照“基準價+浮動價”的定價模式、5500大卡動力煤535元/噸的基準價格簽訂了長協,但這些籤長協的電廠多集中於非產煤地的沿海地區,比較少涉及內部地區的電廠。

目前,煤價還在小幅攀升。3月22日最新發布的素有煤炭行業“風向標”之稱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BSPI)報收於606元/噸,環比上行7元/噸,已經連續第四期上漲,累計上行19元/噸。

曾浩稱,2016年煤炭供應曾出現的供應緊缺,導致後期電廠庫存並不高,比往年約低1/3,這也意味著在供暖季結束後的淡季,煤炭的需求並沒有很淡。正因如此,煤價還在小幅上漲。曾浩強調,目前電廠小幅補庫存幾近結束,預計煤價將會穩步下跌。

發電企業全面虧損的風險正在加大。3月17日,中電聯常務副理事長楊昆在2017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預測會上表示,2016年,煤電企業利潤出現斷崖式下跌,五大發電集團煤電利潤同比下降68.6%;2017年,煤電產能過剩風險顯現,燃煤發電企業或面臨全面虧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