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即將突破20億,但生產方說他們不賺錢'

""《哪吒》票房即將突破20億,但生產方說他們不賺錢

(圖片來源:壹圖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徐露 上映不到一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就打破了《大聖歸來》在5年前造就的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紀錄,向20億元票房進發。

國產動畫電影一直面臨著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投資成本是否可控的質疑,《哪吒》的出現無疑是一個證明。

導演餃子和他帶領的70餘家制作公司,一時之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明星,《哪吒》對觀眾的感染力和票房成績成為這一製作班底技術能力的背書,在特效師離職率高、品質要求嚴格、時間節點緊迫等一系列壓力下,按時保質完成電影更加重了傳奇光環。

據特效師稻子在知乎上說,“這個片子的同一個鏡頭並不是僅僅發給一個乙方的。而是同時發給多家公司同時製作,哪個覺得滿意,就用哪個。”在現有的電影工業水平下,《哪吒》出品方和製作公司為了保障電影質量,只能不斷擴大創作隊伍,以至於片尾字幕上出現的人名超過1600位。

經濟觀察網走訪部分製作公司發現,《哪吒》的誕生背後有一群為了夢想不計成本勞動的人,有的公司負責人接到修改意見後,一邊痛哭一邊修改;有的公司負責人面臨工期拖延,不得不抓緊時間招募多家團隊幫手。

“我們做動畫電影的訴求,就是學習經驗,儘量不賠本。”某公司動畫負責人對經濟觀察網說,他多年前進入動畫行業,一直期盼著能創作出自己的動畫IP,但也深知目前動畫電影的投資環境還不成熟,距離完善的產業鏈還需要好幾部像《哪吒》這樣的動畫電影。

以下口述,來自上述這位參與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製作的動畫負責人。

哪吒效應

《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現在票房已經18億了,整個動畫行業都振奮起來了,我也去電影院看了好幾遍。看著片尾字幕上自家公司的logo,內心是無法言喻的激動。

觀眾對《哪吒》的追捧,是動畫行業的一件喜事,我們也希望哪吒效應能對行業有一定推動,投資方願意拍更多動畫電影,這對產業鏈上的所有公司都是好事。

如果說《大聖歸來》證明中國人可以製作像樣的動畫電影,那《哪吒》說明這樣的成功並不是孤例,可以通過一定的經驗和策略進行復制。

以前提到國產動畫,大家都喜歡學習好萊塢,但《哪吒》裡的很多橋段與港片無厘頭是相通的,你去和動畫師溝通說這個角色像港片裡的誰誰誰,大家也比較容易理解。

2015年《大聖歸來》取得9.56億元票房,所有人都覺得國產動畫電影的春天要來了,可這四五年過去了,能說上名字的只有《大魚海棠》《白蛇·緣起》。考慮到投資成本,賺錢的國產成人動畫電影可能只有一部《大聖歸來》。很多資本方心灰意冷,不敢再碰動畫電影。

2018年行業寒冬,許多動畫公司裁員或者暫停項目,2019年以來,從業者每天都在擔心,害怕整個行業進入惡性循環。慶幸的是,《哪吒》在這個時間點成為爆款,給從業者帶來新希望。

動畫行業低迷有一段時間了,很多人覺得做這一行就是付出努力,也不一定獲得回報,但我們不甘心啊!你可以說是夢想,也可以說是賭徒心態,要賭也要賭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我們之所以參與到《哪吒》這部電影,除了自身技術水平達到導演要求,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想證明自己。畢竟在動畫領域有多年積累,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經驗,別的更賺錢的領域我們也不會。

每人一年只能製作一分鐘動畫電影

動畫製作,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前期策劃、中期製作、後期製作。一般前期策劃,需要確定整部動畫電影的人物形象、美術風格、分鏡頭設計等;中期製作則是把紙面上的人物動起來;後期製作則涉及到配音、配樂、特效等。

《哪吒》這部電影前期策劃主要由導演所在的可可豆動畫完成,中期製作一開始由包含可可豆動畫在內的5家公司合作。按照全片110分鐘來算,每家公司的工作量在20多分鐘。但是隨著製作難度加大,工期順延,為了保障時間節點,後來又加入了幾家動畫公司。

我們接到出品方邀約後,並沒有馬上開始製作,因為2017年這部電影的前期籌備還沒有完成。那時候,大家經常在微信群裡討論使用什麼毛髮效果,什麼渲染引擎,過程中遇到技術障礙應該如何解決。

然後就是一直在等待可可豆動畫的《哪吒》樣片,它會決定整個動畫電影的創作風格,本來按照規劃是2017年10月出來,但實際出片日期是2018年1月,他們內部打磨了很長時間。

此後是一個月的測試期,我們用了幾個動畫師做了幾個測試鏡頭,過程中不斷與對方的動畫總監溝通,適應角色的表演風格和行為特徵,你知道《哪吒》這部電影的成功和它獨特的表演風格關係很大。

正式開工的時間是2018年二季度,印象很深刻的是我們做的第一場戲,花了2個月時間。動畫環節的挑戰在於,一個角色由幾十個動畫師進行表演,要保持在一個風格就需要不斷調整,隨著更多動畫師不斷加入,協調的難度也會加大。遇到動作戲比較多,或者表達細膩感情的段落,就更加考驗製作水平了。

因為《哪吒》的整體品質要求比較高,所以實際完成時間比預估有3個月延遲,也就是會有30%左右的成本增加,但實際上投資預算並沒有增加。

後來電影發佈和公開活動上,製片人也說了,很多公司是憑著一股熱情在做《哪吒》這部電影,堅持到最後很可能是賠錢的。

像我們負責的20多分鐘,用了20多個動畫師,相當於每個人在一年內只負責一分鐘動畫製作,考慮到一分鐘有18個鏡頭,也就是說,一個人平均每月只需要做2個鏡頭,就是主角走一步路或者完成一個動作。

這個過程需要按照導演和動畫總監的要求,不斷修改,要耗費很長時間才能達到理想的品質。因為壓力比較大,做《哪吒》的過程中,不斷有動畫師離職,做到最後,一半人都走了。有的是做到一半扛不住壓力,有的是做完了覺得太累,離職了。

中期製作涉及的流程、工種很多,一個環節延遲就會耽誤下一個環節,成本難以控制,特別是有些環節超期了,本來4個月,結果用了6個月,那就只能臨時找幫手了。我們找的比較少,但在後面的視效環節,實在忙不過來,就請幾家兄弟公司過來幫忙。

50%經驗+50%臨場發揮

很多人討論《哪吒》背後有70家公司參與生產,其實一開始沒這麼多,只是隨著執行過程中的各種意外、難題,為了保障工期節點,必須把工作量拆分出去,讓更多人加入進來。

可可豆動畫經過《哪吒》近期的放映,已經名振華夏,但在此之前並沒有操盤過大型電影項目,自己的人力資源不足以做完整部電影。好在它在動畫圈內耕耘多年,清楚每一家公司的實力,可以直接把故事拆分成幾個段落給合適的公司,做好預算,不需要考慮賺差價,所以它給的價格會比較合適找一些優秀的合作方。

在這個多公司、多人協作的行業裡,人員溝通是否順暢,生產階段有沒有明確的技術標準和規範,對動畫電影的整體制作水準影響很大。網上現在廣為流傳的餃子導演示範表演片段,對於動畫生產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素材,指導著每個鏡頭的情緒動作變化。

可可豆動畫是第一次做這麼大部頭的作品,但他們的執行力很好,很多問題會扼殺在搖籃裡,比如說適時調整內容、調整週期、更新技術手段,這些對項目推進都很有幫助。總結下來,就是50%經驗+50%臨場發揮。

理想情況下,比如說追光動畫做的《小門神》《白蛇·緣起》基本上是獨立完成的,他們有足夠的資本去招聘一個大的團隊,還有南京的原力動畫,之前一直做遊戲的CG,給國外做一些高精動畫的加工,他們也有能力去做一部完整的電影。

問題在於,國產動畫電影市場在培育期,大多數投資方和生產方都很謹慎,不敢招聘那麼多優秀人才。歷史上很多動畫電影,整體投資加宣發費用,都不超過1億,這種情況下,整個動畫行業都不賺錢。

我們公司也不是光靠動畫生存的,如果只有這一項業務,早就活不下去了。現在我們也承接其他業務,來平衡整體成本壓力。

為什麼《哪吒》的票房這麼高,因為市場上太缺乏優秀的國產動畫電影,市場處在飢渴狀態,什麼時候每年出品3-5部票房過5億的國產動畫電影,國漫就真正崛起了。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61683KZA】獲取授權信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