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初次見到敖丙的龍角時,哪吒只是覺得有趣,沒有惡意,而敖丙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很小就知道人與妖的分別;

練習法術時,不論人與妖都一通滅,哪吒並不覺得人的生命就比妖高貴,後來師父和父親讓他看回放後,他才意識人與妖的不同。

這是他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但並不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狀況時,讓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就像追擊海怪時意識到不能傷及小女孩的那個瞬間,這是哪吒的成長,是他自己主動願意接受的成長,而不是師父和父親的教化。

唯有“主動接受”才是成長的意義,因為他學會了自控。這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處細微表現。我不是不願意學習,不是不願意斬妖除魔,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想”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初次見到敖丙的龍角時,哪吒只是覺得有趣,沒有惡意,而敖丙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很小就知道人與妖的分別;

練習法術時,不論人與妖都一通滅,哪吒並不覺得人的生命就比妖高貴,後來師父和父親讓他看回放後,他才意識人與妖的不同。

這是他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但並不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狀況時,讓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就像追擊海怪時意識到不能傷及小女孩的那個瞬間,這是哪吒的成長,是他自己主動願意接受的成長,而不是師父和父親的教化。

唯有“主動接受”才是成長的意義,因為他學會了自控。這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處細微表現。我不是不願意學習,不是不願意斬妖除魔,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想”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真正的轉變從生日宴開始,從自我懷疑,到自我接受,到不信天命。

被申公豹告知真相後,他的英雄夢被打碎,於是他“反父母”“反家庭”“反社會成見”,企圖毀滅眼前的一切,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因為他在掙扎,在破壞,在尋找自我。

但是,當被告知另一個真相,父親以命換命讓他延續生命時,他慚愧、感動和茫然,但這並不能抵消他的“叛逆心”,並且還在加劇。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初次見到敖丙的龍角時,哪吒只是覺得有趣,沒有惡意,而敖丙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很小就知道人與妖的分別;

練習法術時,不論人與妖都一通滅,哪吒並不覺得人的生命就比妖高貴,後來師父和父親讓他看回放後,他才意識人與妖的不同。

這是他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但並不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狀況時,讓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就像追擊海怪時意識到不能傷及小女孩的那個瞬間,這是哪吒的成長,是他自己主動願意接受的成長,而不是師父和父親的教化。

唯有“主動接受”才是成長的意義,因為他學會了自控。這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處細微表現。我不是不願意學習,不是不願意斬妖除魔,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想”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真正的轉變從生日宴開始,從自我懷疑,到自我接受,到不信天命。

被申公豹告知真相後,他的英雄夢被打碎,於是他“反父母”“反家庭”“反社會成見”,企圖毀滅眼前的一切,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因為他在掙扎,在破壞,在尋找自我。

但是,當被告知另一個真相,父親以命換命讓他延續生命時,他慚愧、感動和茫然,但這並不能抵消他的“叛逆心”,並且還在加劇。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引東海之水掩埋陳塘關,父母的生命受到威脅,他是原發於內心保護父母的慾望,而與敖丙對抗。

這時候,孝道與自我如何融合,未來將如何選擇,成魔還是成仙,在掙扎中他喊出那句——

“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此刻所有情緒集中爆發,這一處才是他真正覺悟的時候。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初次見到敖丙的龍角時,哪吒只是覺得有趣,沒有惡意,而敖丙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很小就知道人與妖的分別;

練習法術時,不論人與妖都一通滅,哪吒並不覺得人的生命就比妖高貴,後來師父和父親讓他看回放後,他才意識人與妖的不同。

這是他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但並不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狀況時,讓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就像追擊海怪時意識到不能傷及小女孩的那個瞬間,這是哪吒的成長,是他自己主動願意接受的成長,而不是師父和父親的教化。

唯有“主動接受”才是成長的意義,因為他學會了自控。這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處細微表現。我不是不願意學習,不是不願意斬妖除魔,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想”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真正的轉變從生日宴開始,從自我懷疑,到自我接受,到不信天命。

被申公豹告知真相後,他的英雄夢被打碎,於是他“反父母”“反家庭”“反社會成見”,企圖毀滅眼前的一切,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因為他在掙扎,在破壞,在尋找自我。

但是,當被告知另一個真相,父親以命換命讓他延續生命時,他慚愧、感動和茫然,但這並不能抵消他的“叛逆心”,並且還在加劇。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引東海之水掩埋陳塘關,父母的生命受到威脅,他是原發於內心保護父母的慾望,而與敖丙對抗。

這時候,孝道與自我如何融合,未來將如何選擇,成魔還是成仙,在掙扎中他喊出那句——

“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此刻所有情緒集中爆發,這一處才是他真正覺悟的時候。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初次見到敖丙的龍角時,哪吒只是覺得有趣,沒有惡意,而敖丙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很小就知道人與妖的分別;

練習法術時,不論人與妖都一通滅,哪吒並不覺得人的生命就比妖高貴,後來師父和父親讓他看回放後,他才意識人與妖的不同。

這是他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但並不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狀況時,讓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就像追擊海怪時意識到不能傷及小女孩的那個瞬間,這是哪吒的成長,是他自己主動願意接受的成長,而不是師父和父親的教化。

唯有“主動接受”才是成長的意義,因為他學會了自控。這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處細微表現。我不是不願意學習,不是不願意斬妖除魔,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想”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真正的轉變從生日宴開始,從自我懷疑,到自我接受,到不信天命。

被申公豹告知真相後,他的英雄夢被打碎,於是他“反父母”“反家庭”“反社會成見”,企圖毀滅眼前的一切,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因為他在掙扎,在破壞,在尋找自我。

但是,當被告知另一個真相,父親以命換命讓他延續生命時,他慚愧、感動和茫然,但這並不能抵消他的“叛逆心”,並且還在加劇。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引東海之水掩埋陳塘關,父母的生命受到威脅,他是原發於內心保護父母的慾望,而與敖丙對抗。

這時候,孝道與自我如何融合,未來將如何選擇,成魔還是成仙,在掙扎中他喊出那句——

“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此刻所有情緒集中爆發,這一處才是他真正覺悟的時候。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有人說,這句臺詞在這裡很不對稱,逆天改命的臺詞應該對天喊,而不是對敖丙喊。我不太同意,我覺得放在這裡挺對。因為哪吒在和自己的內心對抗,他在尋找自我,在做抉擇,是對天喊,也是對自己喊。

對抗天劫是外在的力量,對抗自己的魔性,並能學會“自控”,他才找到了真正的自由。

對敖丙手下留情,因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為敖丙不平:“我一個魔王都比你活得有人樣,你敢再慫些嗎?”

給父母下跪,和父母告別,認真的說出那句悲情而自由的宣言:

“我的命我自己扛!”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初次見到敖丙的龍角時,哪吒只是覺得有趣,沒有惡意,而敖丙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很小就知道人與妖的分別;

練習法術時,不論人與妖都一通滅,哪吒並不覺得人的生命就比妖高貴,後來師父和父親讓他看回放後,他才意識人與妖的不同。

這是他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但並不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狀況時,讓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就像追擊海怪時意識到不能傷及小女孩的那個瞬間,這是哪吒的成長,是他自己主動願意接受的成長,而不是師父和父親的教化。

唯有“主動接受”才是成長的意義,因為他學會了自控。這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處細微表現。我不是不願意學習,不是不願意斬妖除魔,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想”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真正的轉變從生日宴開始,從自我懷疑,到自我接受,到不信天命。

被申公豹告知真相後,他的英雄夢被打碎,於是他“反父母”“反家庭”“反社會成見”,企圖毀滅眼前的一切,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因為他在掙扎,在破壞,在尋找自我。

但是,當被告知另一個真相,父親以命換命讓他延續生命時,他慚愧、感動和茫然,但這並不能抵消他的“叛逆心”,並且還在加劇。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引東海之水掩埋陳塘關,父母的生命受到威脅,他是原發於內心保護父母的慾望,而與敖丙對抗。

這時候,孝道與自我如何融合,未來將如何選擇,成魔還是成仙,在掙扎中他喊出那句——

“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此刻所有情緒集中爆發,這一處才是他真正覺悟的時候。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有人說,這句臺詞在這裡很不對稱,逆天改命的臺詞應該對天喊,而不是對敖丙喊。我不太同意,我覺得放在這裡挺對。因為哪吒在和自己的內心對抗,他在尋找自我,在做抉擇,是對天喊,也是對自己喊。

對抗天劫是外在的力量,對抗自己的魔性,並能學會“自控”,他才找到了真正的自由。

對敖丙手下留情,因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為敖丙不平:“我一個魔王都比你活得有人樣,你敢再慫些嗎?”

給父母下跪,和父母告別,認真的說出那句悲情而自由的宣言:

“我的命我自己扛!”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的“以命換命”在無形中成了另一種枷鎖,他愛自己的父母只是因為單純地愛他們,因為他們給自己的愛和寬容。

為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像“殷夫人”那樣的母親,因為她的愛是純粹的,與李靖不同。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初次見到敖丙的龍角時,哪吒只是覺得有趣,沒有惡意,而敖丙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很小就知道人與妖的分別;

練習法術時,不論人與妖都一通滅,哪吒並不覺得人的生命就比妖高貴,後來師父和父親讓他看回放後,他才意識人與妖的不同。

這是他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但並不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狀況時,讓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就像追擊海怪時意識到不能傷及小女孩的那個瞬間,這是哪吒的成長,是他自己主動願意接受的成長,而不是師父和父親的教化。

唯有“主動接受”才是成長的意義,因為他學會了自控。這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處細微表現。我不是不願意學習,不是不願意斬妖除魔,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想”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真正的轉變從生日宴開始,從自我懷疑,到自我接受,到不信天命。

被申公豹告知真相後,他的英雄夢被打碎,於是他“反父母”“反家庭”“反社會成見”,企圖毀滅眼前的一切,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因為他在掙扎,在破壞,在尋找自我。

但是,當被告知另一個真相,父親以命換命讓他延續生命時,他慚愧、感動和茫然,但這並不能抵消他的“叛逆心”,並且還在加劇。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引東海之水掩埋陳塘關,父母的生命受到威脅,他是原發於內心保護父母的慾望,而與敖丙對抗。

這時候,孝道與自我如何融合,未來將如何選擇,成魔還是成仙,在掙扎中他喊出那句——

“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此刻所有情緒集中爆發,這一處才是他真正覺悟的時候。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有人說,這句臺詞在這裡很不對稱,逆天改命的臺詞應該對天喊,而不是對敖丙喊。我不太同意,我覺得放在這裡挺對。因為哪吒在和自己的內心對抗,他在尋找自我,在做抉擇,是對天喊,也是對自己喊。

對抗天劫是外在的力量,對抗自己的魔性,並能學會“自控”,他才找到了真正的自由。

對敖丙手下留情,因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為敖丙不平:“我一個魔王都比你活得有人樣,你敢再慫些嗎?”

給父母下跪,和父母告別,認真的說出那句悲情而自由的宣言:

“我的命我自己扛!”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的“以命換命”在無形中成了另一種枷鎖,他愛自己的父母只是因為單純地愛他們,因為他們給自己的愛和寬容。

為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像“殷夫人”那樣的母親,因為她的愛是純粹的,與李靖不同。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應該說電影中的父親也是開明的,他對哪吒說“你是誰你自己說了算”時,我特別感動。只不過李靖作為父親,有著中國傳統父愛的特性,深沉而含蓄,甚至還有潛在的不自知的控制慾。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初次見到敖丙的龍角時,哪吒只是覺得有趣,沒有惡意,而敖丙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很小就知道人與妖的分別;

練習法術時,不論人與妖都一通滅,哪吒並不覺得人的生命就比妖高貴,後來師父和父親讓他看回放後,他才意識人與妖的不同。

這是他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但並不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狀況時,讓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就像追擊海怪時意識到不能傷及小女孩的那個瞬間,這是哪吒的成長,是他自己主動願意接受的成長,而不是師父和父親的教化。

唯有“主動接受”才是成長的意義,因為他學會了自控。這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處細微表現。我不是不願意學習,不是不願意斬妖除魔,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想”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真正的轉變從生日宴開始,從自我懷疑,到自我接受,到不信天命。

被申公豹告知真相後,他的英雄夢被打碎,於是他“反父母”“反家庭”“反社會成見”,企圖毀滅眼前的一切,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因為他在掙扎,在破壞,在尋找自我。

但是,當被告知另一個真相,父親以命換命讓他延續生命時,他慚愧、感動和茫然,但這並不能抵消他的“叛逆心”,並且還在加劇。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引東海之水掩埋陳塘關,父母的生命受到威脅,他是原發於內心保護父母的慾望,而與敖丙對抗。

這時候,孝道與自我如何融合,未來將如何選擇,成魔還是成仙,在掙扎中他喊出那句——

“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此刻所有情緒集中爆發,這一處才是他真正覺悟的時候。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有人說,這句臺詞在這裡很不對稱,逆天改命的臺詞應該對天喊,而不是對敖丙喊。我不太同意,我覺得放在這裡挺對。因為哪吒在和自己的內心對抗,他在尋找自我,在做抉擇,是對天喊,也是對自己喊。

對抗天劫是外在的力量,對抗自己的魔性,並能學會“自控”,他才找到了真正的自由。

對敖丙手下留情,因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為敖丙不平:“我一個魔王都比你活得有人樣,你敢再慫些嗎?”

給父母下跪,和父母告別,認真的說出那句悲情而自由的宣言:

“我的命我自己扛!”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的“以命換命”在無形中成了另一種枷鎖,他愛自己的父母只是因為單純地愛他們,因為他們給自己的愛和寬容。

為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像“殷夫人”那樣的母親,因為她的愛是純粹的,與李靖不同。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應該說電影中的父親也是開明的,他對哪吒說“你是誰你自己說了算”時,我特別感動。只不過李靖作為父親,有著中國傳統父愛的特性,深沉而含蓄,甚至還有潛在的不自知的控制慾。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愛與自由從來都不矛盾,二者的矛盾源於愛的不純粹,愛的自私性。

有一種成長,是你看到了父母的命運,從而學會理解和原諒。

我們反思自己命運的時候,繞不開的一點是思考父母的命運,因為他們的命運影響了我們一生。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初次見到敖丙的龍角時,哪吒只是覺得有趣,沒有惡意,而敖丙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很小就知道人與妖的分別;

練習法術時,不論人與妖都一通滅,哪吒並不覺得人的生命就比妖高貴,後來師父和父親讓他看回放後,他才意識人與妖的不同。

這是他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但並不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狀況時,讓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就像追擊海怪時意識到不能傷及小女孩的那個瞬間,這是哪吒的成長,是他自己主動願意接受的成長,而不是師父和父親的教化。

唯有“主動接受”才是成長的意義,因為他學會了自控。這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處細微表現。我不是不願意學習,不是不願意斬妖除魔,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想”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真正的轉變從生日宴開始,從自我懷疑,到自我接受,到不信天命。

被申公豹告知真相後,他的英雄夢被打碎,於是他“反父母”“反家庭”“反社會成見”,企圖毀滅眼前的一切,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因為他在掙扎,在破壞,在尋找自我。

但是,當被告知另一個真相,父親以命換命讓他延續生命時,他慚愧、感動和茫然,但這並不能抵消他的“叛逆心”,並且還在加劇。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引東海之水掩埋陳塘關,父母的生命受到威脅,他是原發於內心保護父母的慾望,而與敖丙對抗。

這時候,孝道與自我如何融合,未來將如何選擇,成魔還是成仙,在掙扎中他喊出那句——

“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此刻所有情緒集中爆發,這一處才是他真正覺悟的時候。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有人說,這句臺詞在這裡很不對稱,逆天改命的臺詞應該對天喊,而不是對敖丙喊。我不太同意,我覺得放在這裡挺對。因為哪吒在和自己的內心對抗,他在尋找自我,在做抉擇,是對天喊,也是對自己喊。

對抗天劫是外在的力量,對抗自己的魔性,並能學會“自控”,他才找到了真正的自由。

對敖丙手下留情,因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為敖丙不平:“我一個魔王都比你活得有人樣,你敢再慫些嗎?”

給父母下跪,和父母告別,認真的說出那句悲情而自由的宣言:

“我的命我自己扛!”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的“以命換命”在無形中成了另一種枷鎖,他愛自己的父母只是因為單純地愛他們,因為他們給自己的愛和寬容。

為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像“殷夫人”那樣的母親,因為她的愛是純粹的,與李靖不同。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應該說電影中的父親也是開明的,他對哪吒說“你是誰你自己說了算”時,我特別感動。只不過李靖作為父親,有著中國傳統父愛的特性,深沉而含蓄,甚至還有潛在的不自知的控制慾。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愛與自由從來都不矛盾,二者的矛盾源於愛的不純粹,愛的自私性。

有一種成長,是你看到了父母的命運,從而學會理解和原諒。

我們反思自己命運的時候,繞不開的一點是思考父母的命運,因為他們的命運影響了我們一生。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母為何如此?人們為何如此?

古代有古代的成見,怕妖魔,信鬼神;現代有現代的成見,怕無用,求認同

申公豹、龍族和哪吒都因為在乎別人的看法,而想要做出改變。

申公豹借他人之力來成全自己,龍族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以血緣來改變命運。

敖丙和哪吒才是真真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不靠別人,靠自己。

但相比於敖丙,哪吒的反抗更徹底。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初次見到敖丙的龍角時,哪吒只是覺得有趣,沒有惡意,而敖丙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很小就知道人與妖的分別;

練習法術時,不論人與妖都一通滅,哪吒並不覺得人的生命就比妖高貴,後來師父和父親讓他看回放後,他才意識人與妖的不同。

這是他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但並不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狀況時,讓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就像追擊海怪時意識到不能傷及小女孩的那個瞬間,這是哪吒的成長,是他自己主動願意接受的成長,而不是師父和父親的教化。

唯有“主動接受”才是成長的意義,因為他學會了自控。這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處細微表現。我不是不願意學習,不是不願意斬妖除魔,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想”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真正的轉變從生日宴開始,從自我懷疑,到自我接受,到不信天命。

被申公豹告知真相後,他的英雄夢被打碎,於是他“反父母”“反家庭”“反社會成見”,企圖毀滅眼前的一切,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因為他在掙扎,在破壞,在尋找自我。

但是,當被告知另一個真相,父親以命換命讓他延續生命時,他慚愧、感動和茫然,但這並不能抵消他的“叛逆心”,並且還在加劇。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引東海之水掩埋陳塘關,父母的生命受到威脅,他是原發於內心保護父母的慾望,而與敖丙對抗。

這時候,孝道與自我如何融合,未來將如何選擇,成魔還是成仙,在掙扎中他喊出那句——

“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此刻所有情緒集中爆發,這一處才是他真正覺悟的時候。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有人說,這句臺詞在這裡很不對稱,逆天改命的臺詞應該對天喊,而不是對敖丙喊。我不太同意,我覺得放在這裡挺對。因為哪吒在和自己的內心對抗,他在尋找自我,在做抉擇,是對天喊,也是對自己喊。

對抗天劫是外在的力量,對抗自己的魔性,並能學會“自控”,他才找到了真正的自由。

對敖丙手下留情,因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為敖丙不平:“我一個魔王都比你活得有人樣,你敢再慫些嗎?”

給父母下跪,和父母告別,認真的說出那句悲情而自由的宣言:

“我的命我自己扛!”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的“以命換命”在無形中成了另一種枷鎖,他愛自己的父母只是因為單純地愛他們,因為他們給自己的愛和寬容。

為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像“殷夫人”那樣的母親,因為她的愛是純粹的,與李靖不同。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應該說電影中的父親也是開明的,他對哪吒說“你是誰你自己說了算”時,我特別感動。只不過李靖作為父親,有著中國傳統父愛的特性,深沉而含蓄,甚至還有潛在的不自知的控制慾。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愛與自由從來都不矛盾,二者的矛盾源於愛的不純粹,愛的自私性。

有一種成長,是你看到了父母的命運,從而學會理解和原諒。

我們反思自己命運的時候,繞不開的一點是思考父母的命運,因為他們的命運影響了我們一生。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母為何如此?人們為何如此?

古代有古代的成見,怕妖魔,信鬼神;現代有現代的成見,怕無用,求認同

申公豹、龍族和哪吒都因為在乎別人的看法,而想要做出改變。

申公豹借他人之力來成全自己,龍族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以血緣來改變命運。

敖丙和哪吒才是真真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不靠別人,靠自己。

但相比於敖丙,哪吒的反抗更徹底。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等級之分的社會集體意識的背後是什麼?

影片中並沒有給出答案。

導演餃子說,因為技術原因砍掉了哪吒和敖丙攜手叩問天庭的情節,斗轉星移,日月交替,整個地球從地幔裂開,彗星隕石從地球散開,回到宇宙中去,最後宇宙坍縮。

寓意靈珠和魔珠在一起找回遠古的記憶。

但技術有限,沒有做出讓他滿意的效果。這一段如果做出來或許可以引發我們更深的思考。

為了看到更加優秀和成熟的國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值得我們支持!

"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當導演餃子被問到父母對他轉行的看法時,他說,因為母親瞭解他,所以比較支持他,而父親比較保守,一開始也反對,還好有母親的勸說,後來也理解他了。

辭職三年多在家裡靠母親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只為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動畫短片創作。對於這樣的經歷,有網友說:“要是我在家裡這麼待著早被父母踹出家門了”。

確實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父母畢竟是少數。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導演面對社會成見的壓力似乎大於家庭的束縛,所以也不難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將故事批判對象瞄準於世俗的成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依然激烈,只不過與《封神演義》中展現的父權不太相同的是,現代家庭中的“父權”更具有隱蔽性。

為什麼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不結婚或者暫時不工作,因為別人的眼光,因為親情朋友關愛的壓力。

世俗成見和現代性的“父權”本質上也有著天然的連接,那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趨同性。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本片的盛讚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觀點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於解決了一直以來國漫電影最大的硬傷——劇本。

從導演此前的神作《打,打個大西瓜》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時就已經具備了講好故事的能力。

《打,打個大西瓜》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面的情節。

兩個飛行員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敵人,後來因在荒島上生存的需要而成為彼此的陪伴,雖條件艱苦卻也能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安逸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和諧

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船隻,他們以為終於可以迴歸到人類社會當中了,卻沒想到等到的卻還是無休止的戰爭。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離開。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該故事講的是反戰,也是對自由的渴望。那場無休止的戰爭似乎讓他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人類世界除了戰爭以外的事情,未見得不比戰爭殘酷。

十年後,《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延續著“渴望自由”的主題,但它更加成熟,也更加強烈。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以哪吒的成長困境為主線,天生的破壞力,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與敖丙相識,知道真相而迷失自我,歷經幾次覺醒,和敖丙攜手對抗天雷,完成救贖。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與本片相比,《哪吒鬧海》矛盾的誘發點是龍王絕對的惡,而《封神演義》則是哪吒必須歷劫磨練的殺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這兩者用“物種的等級之分”來取代,也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妖魔,人,神仙是不同等級的存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物種的等級之分”換到我們身處的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的不平等。

不論是家庭的矛盾還是社會的矛盾,大多都因缺乏“平等心”而起。

因為認為人有高下之分,所以會去過分在意外在的東西。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從小缺乏陪伴又因人們的偏見,而用惡作劇來平衡內心的孤獨。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在一個底層的家庭,從小天性受到壓制且揹負著家族使命,故將精力都投放於法術的刻苦修煉上。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從他們的初次相識到最後共同對抗天雷,二者都歷經了成長的幾次覺醒,但覺醒的步調和程度是有所差別的。

對抗天命的主題在二者身上都得到呈現,甚至敖丙對抗家族使命的束縛似乎更具有實際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哪吒的成長線更飽滿也更深刻。

這種深刻性,體現在父親李靖這個角色上。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李靖顛覆了傳統中具有“父權”象徵性的李靖,才使得其具有現代性意義的父權特徵——足夠多的愛與保護,甚至自我犧牲,卻忽略了對孩子自我命運掌控的尊重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為了改變哪吒的命運,在哪吒出生的第一年求得了“以命換命”的靈符,回來後囑咐還不知道真相的哪吒未來有很長路要走,希望他能學好法術,日後斬妖除魔。

哪吒一開始並不接受人世的這套規則,因為在他的理解中還沒有“分別心”和“等級觀”。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初次見到敖丙的龍角時,哪吒只是覺得有趣,沒有惡意,而敖丙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很小就知道人與妖的分別;

練習法術時,不論人與妖都一通滅,哪吒並不覺得人的生命就比妖高貴,後來師父和父親讓他看回放後,他才意識人與妖的不同。

這是他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但並不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狀況時,讓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就像追擊海怪時意識到不能傷及小女孩的那個瞬間,這是哪吒的成長,是他自己主動願意接受的成長,而不是師父和父親的教化。

唯有“主動接受”才是成長的意義,因為他學會了自控。這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處細微表現。我不是不願意學習,不是不願意斬妖除魔,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想”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真正的轉變從生日宴開始,從自我懷疑,到自我接受,到不信天命。

被申公豹告知真相後,他的英雄夢被打碎,於是他“反父母”“反家庭”“反社會成見”,企圖毀滅眼前的一切,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因為他在掙扎,在破壞,在尋找自我。

但是,當被告知另一個真相,父親以命換命讓他延續生命時,他慚愧、感動和茫然,但這並不能抵消他的“叛逆心”,並且還在加劇。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敖丙引東海之水掩埋陳塘關,父母的生命受到威脅,他是原發於內心保護父母的慾望,而與敖丙對抗。

這時候,孝道與自我如何融合,未來將如何選擇,成魔還是成仙,在掙扎中他喊出那句——

“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此刻所有情緒集中爆發,這一處才是他真正覺悟的時候。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有人說,這句臺詞在這裡很不對稱,逆天改命的臺詞應該對天喊,而不是對敖丙喊。我不太同意,我覺得放在這裡挺對。因為哪吒在和自己的內心對抗,他在尋找自我,在做抉擇,是對天喊,也是對自己喊。

對抗天劫是外在的力量,對抗自己的魔性,並能學會“自控”,他才找到了真正的自由。

對敖丙手下留情,因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為敖丙不平:“我一個魔王都比你活得有人樣,你敢再慫些嗎?”

給父母下跪,和父母告別,認真的說出那句悲情而自由的宣言:

“我的命我自己扛!”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親的“以命換命”在無形中成了另一種枷鎖,他愛自己的父母只是因為單純地愛他們,因為他們給自己的愛和寬容。

為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像“殷夫人”那樣的母親,因為她的愛是純粹的,與李靖不同。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應該說電影中的父親也是開明的,他對哪吒說“你是誰你自己說了算”時,我特別感動。只不過李靖作為父親,有著中國傳統父愛的特性,深沉而含蓄,甚至還有潛在的不自知的控制慾。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愛與自由從來都不矛盾,二者的矛盾源於愛的不純粹,愛的自私性。

有一種成長,是你看到了父母的命運,從而學會理解和原諒。

我們反思自己命運的時候,繞不開的一點是思考父母的命運,因為他們的命運影響了我們一生。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父母為何如此?人們為何如此?

古代有古代的成見,怕妖魔,信鬼神;現代有現代的成見,怕無用,求認同

申公豹、龍族和哪吒都因為在乎別人的看法,而想要做出改變。

申公豹借他人之力來成全自己,龍族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以血緣來改變命運。

敖丙和哪吒才是真真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不靠別人,靠自己。

但相比於敖丙,哪吒的反抗更徹底。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等級之分的社會集體意識的背後是什麼?

影片中並沒有給出答案。

導演餃子說,因為技術原因砍掉了哪吒和敖丙攜手叩問天庭的情節,斗轉星移,日月交替,整個地球從地幔裂開,彗星隕石從地球散開,回到宇宙中去,最後宇宙坍縮。

寓意靈珠和魔珠在一起找回遠古的記憶。

但技術有限,沒有做出讓他滿意的效果。這一段如果做出來或許可以引發我們更深的思考。

為了看到更加優秀和成熟的國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值得我們支持!

《哪吒》:顛覆傳統卻更接近原著,反“父權”的現代性意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