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

近日,南京大學1991級文獻情報學系校友、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製片人周泉泉不幸因公殉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作出《關於向周泉泉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全臺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周泉泉用青春與熱血踐行“四力”的不平凡人生也感動了母校師生,在廣大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緬懷和追憶之情。我校號召師生深入學習周泉泉校友勇挑重擔、不畏艱險的使命意識和守正創新、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為早日建成“第一個南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

近日,南京大學1991級文獻情報學系校友、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製片人周泉泉不幸因公殉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作出《關於向周泉泉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全臺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周泉泉用青春與熱血踐行“四力”的不平凡人生也感動了母校師生,在廣大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緬懷和追憶之情。我校號召師生深入學習周泉泉校友勇挑重擔、不畏艱險的使命意識和守正創新、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為早日建成“第一個南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央視網

7月12日上午,信息管理學院召開學習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座談會,與會師生集中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關於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的報道。座談會上,學院黨委書記姜迎春說,周泉泉校友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默默犧牲,將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事業中,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當中,她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的精神會永遠激勵我們前行。與會教師認為,周泉泉校友真正將個人價值融入了國家發展,將青春夢融入了中國夢,令人欽佩。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追求有價值有理想的人生。與會學生表示,作為新一代南大人,要努力學習、傳承、發揚周泉泉校友的優秀品質,用實際行動踐行理想追求、踏踏實實做事。此前,學院領導、學院校友分會向其親屬表達了慰問和關心。當天下午,學院還發出了《關於在全院組織開展向周泉泉校友學習活動的通知》。

據介紹,周泉泉於1991年考入南京大學文獻情報學系(現名信息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張志強教授是她當年的輔導員。在他眼裡,這個姑娘人長得瘦小,但很堅毅。“她認真、努力,也比較謙和,這些都是她獲得成功、得到大家認可的原因。”

畢業之際,周泉泉對張志強老師說她要應聘中央電視臺。1996年11月,她來到夢想的地方,開啟了記者生涯。出生于軍人家庭的周泉泉從小嚮往軍營,成為記者後也致力於用鏡頭記錄和傳達軍旅生活的點點滴滴。2011年,她跟同事一起策劃了《熱血邊關》系列節目,由海選出的大學生體驗部隊官兵的真實生活狀態,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中印邊境重鎮墨脫、南海前哨擔杆島……節目組總是跋涉於最艱苦的地方。每次行進,周泉泉總是習慣把最危險的位置留給自己。她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巡邏,以敬業精神和共患難的真情打動著邊防硬漢,戰士們都親切地叫她姐姐。

今年6月6日,周泉泉在帶隊前往海防一線採訪的過程中被落石擊中,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6歲。她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不平凡的人生,用青春與熱血踐行了“四力”。

照片裡,周泉泉身穿迷彩,手握柺杖,艱難地行進在西藏墨脫邊境線上,驕傲地昂著頭,目光堅毅。

"

近日,南京大學1991級文獻情報學系校友、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製片人周泉泉不幸因公殉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作出《關於向周泉泉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全臺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周泉泉用青春與熱血踐行“四力”的不平凡人生也感動了母校師生,在廣大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緬懷和追憶之情。我校號召師生深入學習周泉泉校友勇挑重擔、不畏艱險的使命意識和守正創新、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為早日建成“第一個南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央視網

7月12日上午,信息管理學院召開學習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座談會,與會師生集中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關於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的報道。座談會上,學院黨委書記姜迎春說,周泉泉校友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默默犧牲,將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事業中,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當中,她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的精神會永遠激勵我們前行。與會教師認為,周泉泉校友真正將個人價值融入了國家發展,將青春夢融入了中國夢,令人欽佩。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追求有價值有理想的人生。與會學生表示,作為新一代南大人,要努力學習、傳承、發揚周泉泉校友的優秀品質,用實際行動踐行理想追求、踏踏實實做事。此前,學院領導、學院校友分會向其親屬表達了慰問和關心。當天下午,學院還發出了《關於在全院組織開展向周泉泉校友學習活動的通知》。

據介紹,周泉泉於1991年考入南京大學文獻情報學系(現名信息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張志強教授是她當年的輔導員。在他眼裡,這個姑娘人長得瘦小,但很堅毅。“她認真、努力,也比較謙和,這些都是她獲得成功、得到大家認可的原因。”

畢業之際,周泉泉對張志強老師說她要應聘中央電視臺。1996年11月,她來到夢想的地方,開啟了記者生涯。出生于軍人家庭的周泉泉從小嚮往軍營,成為記者後也致力於用鏡頭記錄和傳達軍旅生活的點點滴滴。2011年,她跟同事一起策劃了《熱血邊關》系列節目,由海選出的大學生體驗部隊官兵的真實生活狀態,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中印邊境重鎮墨脫、南海前哨擔杆島……節目組總是跋涉於最艱苦的地方。每次行進,周泉泉總是習慣把最危險的位置留給自己。她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巡邏,以敬業精神和共患難的真情打動著邊防硬漢,戰士們都親切地叫她姐姐。

今年6月6日,周泉泉在帶隊前往海防一線採訪的過程中被落石擊中,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6歲。她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不平凡的人生,用青春與熱血踐行了“四力”。

照片裡,周泉泉身穿迷彩,手握柺杖,艱難地行進在西藏墨脫邊境線上,驕傲地昂著頭,目光堅毅。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翻開周泉泉生命最後48小時的工作日誌,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工作重點和任務。6月6日中午12點,她沒有午休,前往最後一處採訪地點實地勘察……這份工作日誌,就此打上了永遠沒有結尾的句號。認識周泉泉的人都知道,她對待工作十分認真。在《夜線》欄目編導付伊銘眼中,周泉泉永遠是團隊中精力最旺盛的那一個,是整個團隊的動力源,“她總說如果編導有問題了,我就是編導;如果攝像出問題了,我就是攝像,誰有問題了她都可以頂上。她就是這樣,感覺她像是整個團隊的一個精神支柱,精神領袖的的感覺。”

艱苦事業練就“全能女戰士”

周泉泉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她的父母都是青藏高原的軍醫。生於高原,長於高原,艱苦環境中綻放出的,是一個開朗且堅韌、嬌小卻剛強的姑娘。

1995年,周泉泉從南京大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中央電視臺社招考試,並於1996年正式入職中央電視臺,開始了她的記者生涯。進入中央電視臺後,她參與過《讀書時間》節目、《半邊天》欄目組、直播談話節目《夜線》等,還製作了一些包括《熱血邊關》在內的優秀節目。其中,《記得我愛你》和《星星點燈》兩檔節目在首屆“中國全媒體公益年會”上均獲得公益特別節目的最高獎——最佳作品獎。

"

近日,南京大學1991級文獻情報學系校友、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製片人周泉泉不幸因公殉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作出《關於向周泉泉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全臺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周泉泉用青春與熱血踐行“四力”的不平凡人生也感動了母校師生,在廣大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緬懷和追憶之情。我校號召師生深入學習周泉泉校友勇挑重擔、不畏艱險的使命意識和守正創新、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為早日建成“第一個南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央視網

7月12日上午,信息管理學院召開學習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座談會,與會師生集中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關於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的報道。座談會上,學院黨委書記姜迎春說,周泉泉校友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默默犧牲,將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事業中,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當中,她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的精神會永遠激勵我們前行。與會教師認為,周泉泉校友真正將個人價值融入了國家發展,將青春夢融入了中國夢,令人欽佩。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追求有價值有理想的人生。與會學生表示,作為新一代南大人,要努力學習、傳承、發揚周泉泉校友的優秀品質,用實際行動踐行理想追求、踏踏實實做事。此前,學院領導、學院校友分會向其親屬表達了慰問和關心。當天下午,學院還發出了《關於在全院組織開展向周泉泉校友學習活動的通知》。

據介紹,周泉泉於1991年考入南京大學文獻情報學系(現名信息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張志強教授是她當年的輔導員。在他眼裡,這個姑娘人長得瘦小,但很堅毅。“她認真、努力,也比較謙和,這些都是她獲得成功、得到大家認可的原因。”

畢業之際,周泉泉對張志強老師說她要應聘中央電視臺。1996年11月,她來到夢想的地方,開啟了記者生涯。出生于軍人家庭的周泉泉從小嚮往軍營,成為記者後也致力於用鏡頭記錄和傳達軍旅生活的點點滴滴。2011年,她跟同事一起策劃了《熱血邊關》系列節目,由海選出的大學生體驗部隊官兵的真實生活狀態,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中印邊境重鎮墨脫、南海前哨擔杆島……節目組總是跋涉於最艱苦的地方。每次行進,周泉泉總是習慣把最危險的位置留給自己。她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巡邏,以敬業精神和共患難的真情打動著邊防硬漢,戰士們都親切地叫她姐姐。

今年6月6日,周泉泉在帶隊前往海防一線採訪的過程中被落石擊中,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6歲。她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不平凡的人生,用青春與熱血踐行了“四力”。

照片裡,周泉泉身穿迷彩,手握柺杖,艱難地行進在西藏墨脫邊境線上,驕傲地昂著頭,目光堅毅。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翻開周泉泉生命最後48小時的工作日誌,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工作重點和任務。6月6日中午12點,她沒有午休,前往最後一處採訪地點實地勘察……這份工作日誌,就此打上了永遠沒有結尾的句號。認識周泉泉的人都知道,她對待工作十分認真。在《夜線》欄目編導付伊銘眼中,周泉泉永遠是團隊中精力最旺盛的那一個,是整個團隊的動力源,“她總說如果編導有問題了,我就是編導;如果攝像出問題了,我就是攝像,誰有問題了她都可以頂上。她就是這樣,感覺她像是整個團隊的一個精神支柱,精神領袖的的感覺。”

艱苦事業練就“全能女戰士”

周泉泉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她的父母都是青藏高原的軍醫。生於高原,長於高原,艱苦環境中綻放出的,是一個開朗且堅韌、嬌小卻剛強的姑娘。

1995年,周泉泉從南京大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中央電視臺社招考試,並於1996年正式入職中央電視臺,開始了她的記者生涯。進入中央電視臺後,她參與過《讀書時間》節目、《半邊天》欄目組、直播談話節目《夜線》等,還製作了一些包括《熱血邊關》在內的優秀節目。其中,《記得我愛你》和《星星點燈》兩檔節目在首屆“中國全媒體公益年會”上均獲得公益特別節目的最高獎——最佳作品獎。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央視網

入職20多年來,周泉泉敢於啃“硬骨頭”,拍攝製作了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調查節目。2001年,她調入《半邊天》欄目組,加入了欄目中最難做的社會組,先後高質量完成了侵害女性土地權益、鄉村女性自殺問題等調查節目。2004年,周泉泉承擔了調查拍攝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盜挖金礦及盜獵野生動物的任務。《夜線》主持人張越說,可可西里無人區,路途極其凶險,盜礦匪徒氣焰囂張,甚至將威脅電話打到周泉泉在北京的家中,但她不畏艱險,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圓滿完成了調查拍攝任務,“她回來以後跟我說,害怕歸害怕,該做的全做了,完全沒有妥協。”

可可西里腹地海拔5000多米,都是戈壁荒灘,天氣變幻莫測,路途極其凶險。車輛經常被困,吃泡麵、住帳篷、上廁所,對於隊伍中唯一的女性來說,樣樣都是困難和挑戰。

17天后,周泉泉帶著隊友完成了拍攝調查。承擔急難險重,將生死置之度外,在周泉泉眼裡,是一個記者的職責和使命所在。

2011年,周泉泉跟同事一起創辦直播談話節目《夜線》,策劃了《熱血邊關》系列節目。這是一檔大學生體驗軍營生活的節目。2017年6月,周泉泉策劃了八一特別節目《邊疆故事——致青春》,此次近距離接觸那些在邊防20歲上下的戰士給了她很大觸動,讓她萌生了策劃後來問世的《熱血邊關》的念頭。她希望通過這檔節目進一步宣傳普及《國防法》,讓在校大學生知道,有一批同齡人早早穿上了軍裝,用熱血青春獻身邊防。

"

近日,南京大學1991級文獻情報學系校友、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製片人周泉泉不幸因公殉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作出《關於向周泉泉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全臺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周泉泉用青春與熱血踐行“四力”的不平凡人生也感動了母校師生,在廣大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緬懷和追憶之情。我校號召師生深入學習周泉泉校友勇挑重擔、不畏艱險的使命意識和守正創新、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為早日建成“第一個南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央視網

7月12日上午,信息管理學院召開學習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座談會,與會師生集中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關於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的報道。座談會上,學院黨委書記姜迎春說,周泉泉校友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默默犧牲,將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事業中,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當中,她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的精神會永遠激勵我們前行。與會教師認為,周泉泉校友真正將個人價值融入了國家發展,將青春夢融入了中國夢,令人欽佩。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追求有價值有理想的人生。與會學生表示,作為新一代南大人,要努力學習、傳承、發揚周泉泉校友的優秀品質,用實際行動踐行理想追求、踏踏實實做事。此前,學院領導、學院校友分會向其親屬表達了慰問和關心。當天下午,學院還發出了《關於在全院組織開展向周泉泉校友學習活動的通知》。

據介紹,周泉泉於1991年考入南京大學文獻情報學系(現名信息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張志強教授是她當年的輔導員。在他眼裡,這個姑娘人長得瘦小,但很堅毅。“她認真、努力,也比較謙和,這些都是她獲得成功、得到大家認可的原因。”

畢業之際,周泉泉對張志強老師說她要應聘中央電視臺。1996年11月,她來到夢想的地方,開啟了記者生涯。出生于軍人家庭的周泉泉從小嚮往軍營,成為記者後也致力於用鏡頭記錄和傳達軍旅生活的點點滴滴。2011年,她跟同事一起策劃了《熱血邊關》系列節目,由海選出的大學生體驗部隊官兵的真實生活狀態,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中印邊境重鎮墨脫、南海前哨擔杆島……節目組總是跋涉於最艱苦的地方。每次行進,周泉泉總是習慣把最危險的位置留給自己。她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巡邏,以敬業精神和共患難的真情打動著邊防硬漢,戰士們都親切地叫她姐姐。

今年6月6日,周泉泉在帶隊前往海防一線採訪的過程中被落石擊中,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6歲。她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不平凡的人生,用青春與熱血踐行了“四力”。

照片裡,周泉泉身穿迷彩,手握柺杖,艱難地行進在西藏墨脫邊境線上,驕傲地昂著頭,目光堅毅。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翻開周泉泉生命最後48小時的工作日誌,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工作重點和任務。6月6日中午12點,她沒有午休,前往最後一處採訪地點實地勘察……這份工作日誌,就此打上了永遠沒有結尾的句號。認識周泉泉的人都知道,她對待工作十分認真。在《夜線》欄目編導付伊銘眼中,周泉泉永遠是團隊中精力最旺盛的那一個,是整個團隊的動力源,“她總說如果編導有問題了,我就是編導;如果攝像出問題了,我就是攝像,誰有問題了她都可以頂上。她就是這樣,感覺她像是整個團隊的一個精神支柱,精神領袖的的感覺。”

艱苦事業練就“全能女戰士”

周泉泉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她的父母都是青藏高原的軍醫。生於高原,長於高原,艱苦環境中綻放出的,是一個開朗且堅韌、嬌小卻剛強的姑娘。

1995年,周泉泉從南京大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中央電視臺社招考試,並於1996年正式入職中央電視臺,開始了她的記者生涯。進入中央電視臺後,她參與過《讀書時間》節目、《半邊天》欄目組、直播談話節目《夜線》等,還製作了一些包括《熱血邊關》在內的優秀節目。其中,《記得我愛你》和《星星點燈》兩檔節目在首屆“中國全媒體公益年會”上均獲得公益特別節目的最高獎——最佳作品獎。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央視網

入職20多年來,周泉泉敢於啃“硬骨頭”,拍攝製作了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調查節目。2001年,她調入《半邊天》欄目組,加入了欄目中最難做的社會組,先後高質量完成了侵害女性土地權益、鄉村女性自殺問題等調查節目。2004年,周泉泉承擔了調查拍攝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盜挖金礦及盜獵野生動物的任務。《夜線》主持人張越說,可可西里無人區,路途極其凶險,盜礦匪徒氣焰囂張,甚至將威脅電話打到周泉泉在北京的家中,但她不畏艱險,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圓滿完成了調查拍攝任務,“她回來以後跟我說,害怕歸害怕,該做的全做了,完全沒有妥協。”

可可西里腹地海拔5000多米,都是戈壁荒灘,天氣變幻莫測,路途極其凶險。車輛經常被困,吃泡麵、住帳篷、上廁所,對於隊伍中唯一的女性來說,樣樣都是困難和挑戰。

17天后,周泉泉帶著隊友完成了拍攝調查。承擔急難險重,將生死置之度外,在周泉泉眼裡,是一個記者的職責和使命所在。

2011年,周泉泉跟同事一起創辦直播談話節目《夜線》,策劃了《熱血邊關》系列節目。這是一檔大學生體驗軍營生活的節目。2017年6月,周泉泉策劃了八一特別節目《邊疆故事——致青春》,此次近距離接觸那些在邊防20歲上下的戰士給了她很大觸動,讓她萌生了策劃後來問世的《熱血邊關》的念頭。她希望通過這檔節目進一步宣傳普及《國防法》,讓在校大學生知道,有一批同齡人早早穿上了軍裝,用熱血青春獻身邊防。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熱血邊關》迄今已製作播出了兩季,攝製組的足跡從大漠延伸到高原,從北疆踏步至東海,雖然周泉泉幾乎沒在鏡頭前露面,但這些節目的每一個地方都在鏡頭後留下過她的足跡。

《夜線》主持人張越稱,為了確保參與《熱血邊關》的學生們的安全,周泉泉總會提前測試裡面的危險體驗項目,“有一次需要從四層樓高的地方倒掛滑到地面,周泉泉二話不說立刻就上去測試了,她滑下去後還說‘沒問題,可以做’。”

在全程參與《熱血邊關》拍攝的年輕編導付伊銘的記憶中,“你們先走我斷後”是周泉泉經常說的一句話。無論是在阿里還是墨脫,當攝製組要通過危險路段時,周泉泉永遠走在最後,只為確保所有人安全通過,沒有人掉隊。

"

近日,南京大學1991級文獻情報學系校友、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製片人周泉泉不幸因公殉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作出《關於向周泉泉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全臺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周泉泉用青春與熱血踐行“四力”的不平凡人生也感動了母校師生,在廣大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緬懷和追憶之情。我校號召師生深入學習周泉泉校友勇挑重擔、不畏艱險的使命意識和守正創新、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為早日建成“第一個南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央視網

7月12日上午,信息管理學院召開學習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座談會,與會師生集中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關於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的報道。座談會上,學院黨委書記姜迎春說,周泉泉校友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默默犧牲,將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事業中,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當中,她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的精神會永遠激勵我們前行。與會教師認為,周泉泉校友真正將個人價值融入了國家發展,將青春夢融入了中國夢,令人欽佩。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追求有價值有理想的人生。與會學生表示,作為新一代南大人,要努力學習、傳承、發揚周泉泉校友的優秀品質,用實際行動踐行理想追求、踏踏實實做事。此前,學院領導、學院校友分會向其親屬表達了慰問和關心。當天下午,學院還發出了《關於在全院組織開展向周泉泉校友學習活動的通知》。

據介紹,周泉泉於1991年考入南京大學文獻情報學系(現名信息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張志強教授是她當年的輔導員。在他眼裡,這個姑娘人長得瘦小,但很堅毅。“她認真、努力,也比較謙和,這些都是她獲得成功、得到大家認可的原因。”

畢業之際,周泉泉對張志強老師說她要應聘中央電視臺。1996年11月,她來到夢想的地方,開啟了記者生涯。出生于軍人家庭的周泉泉從小嚮往軍營,成為記者後也致力於用鏡頭記錄和傳達軍旅生活的點點滴滴。2011年,她跟同事一起策劃了《熱血邊關》系列節目,由海選出的大學生體驗部隊官兵的真實生活狀態,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中印邊境重鎮墨脫、南海前哨擔杆島……節目組總是跋涉於最艱苦的地方。每次行進,周泉泉總是習慣把最危險的位置留給自己。她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巡邏,以敬業精神和共患難的真情打動著邊防硬漢,戰士們都親切地叫她姐姐。

今年6月6日,周泉泉在帶隊前往海防一線採訪的過程中被落石擊中,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6歲。她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不平凡的人生,用青春與熱血踐行了“四力”。

照片裡,周泉泉身穿迷彩,手握柺杖,艱難地行進在西藏墨脫邊境線上,驕傲地昂著頭,目光堅毅。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翻開周泉泉生命最後48小時的工作日誌,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工作重點和任務。6月6日中午12點,她沒有午休,前往最後一處採訪地點實地勘察……這份工作日誌,就此打上了永遠沒有結尾的句號。認識周泉泉的人都知道,她對待工作十分認真。在《夜線》欄目編導付伊銘眼中,周泉泉永遠是團隊中精力最旺盛的那一個,是整個團隊的動力源,“她總說如果編導有問題了,我就是編導;如果攝像出問題了,我就是攝像,誰有問題了她都可以頂上。她就是這樣,感覺她像是整個團隊的一個精神支柱,精神領袖的的感覺。”

艱苦事業練就“全能女戰士”

周泉泉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她的父母都是青藏高原的軍醫。生於高原,長於高原,艱苦環境中綻放出的,是一個開朗且堅韌、嬌小卻剛強的姑娘。

1995年,周泉泉從南京大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中央電視臺社招考試,並於1996年正式入職中央電視臺,開始了她的記者生涯。進入中央電視臺後,她參與過《讀書時間》節目、《半邊天》欄目組、直播談話節目《夜線》等,還製作了一些包括《熱血邊關》在內的優秀節目。其中,《記得我愛你》和《星星點燈》兩檔節目在首屆“中國全媒體公益年會”上均獲得公益特別節目的最高獎——最佳作品獎。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央視網

入職20多年來,周泉泉敢於啃“硬骨頭”,拍攝製作了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調查節目。2001年,她調入《半邊天》欄目組,加入了欄目中最難做的社會組,先後高質量完成了侵害女性土地權益、鄉村女性自殺問題等調查節目。2004年,周泉泉承擔了調查拍攝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盜挖金礦及盜獵野生動物的任務。《夜線》主持人張越說,可可西里無人區,路途極其凶險,盜礦匪徒氣焰囂張,甚至將威脅電話打到周泉泉在北京的家中,但她不畏艱險,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圓滿完成了調查拍攝任務,“她回來以後跟我說,害怕歸害怕,該做的全做了,完全沒有妥協。”

可可西里腹地海拔5000多米,都是戈壁荒灘,天氣變幻莫測,路途極其凶險。車輛經常被困,吃泡麵、住帳篷、上廁所,對於隊伍中唯一的女性來說,樣樣都是困難和挑戰。

17天后,周泉泉帶著隊友完成了拍攝調查。承擔急難險重,將生死置之度外,在周泉泉眼裡,是一個記者的職責和使命所在。

2011年,周泉泉跟同事一起創辦直播談話節目《夜線》,策劃了《熱血邊關》系列節目。這是一檔大學生體驗軍營生活的節目。2017年6月,周泉泉策劃了八一特別節目《邊疆故事——致青春》,此次近距離接觸那些在邊防20歲上下的戰士給了她很大觸動,讓她萌生了策劃後來問世的《熱血邊關》的念頭。她希望通過這檔節目進一步宣傳普及《國防法》,讓在校大學生知道,有一批同齡人早早穿上了軍裝,用熱血青春獻身邊防。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熱血邊關》迄今已製作播出了兩季,攝製組的足跡從大漠延伸到高原,從北疆踏步至東海,雖然周泉泉幾乎沒在鏡頭前露面,但這些節目的每一個地方都在鏡頭後留下過她的足跡。

《夜線》主持人張越稱,為了確保參與《熱血邊關》的學生們的安全,周泉泉總會提前測試裡面的危險體驗項目,“有一次需要從四層樓高的地方倒掛滑到地面,周泉泉二話不說立刻就上去測試了,她滑下去後還說‘沒問題,可以做’。”

在全程參與《熱血邊關》拍攝的年輕編導付伊銘的記憶中,“你們先走我斷後”是周泉泉經常說的一句話。無論是在阿里還是墨脫,當攝製組要通過危險路段時,周泉泉永遠走在最後,只為確保所有人安全通過,沒有人掉隊。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2019年6月6日上午,周泉泉帶領團隊走訪擔杆島上唯一的一片小沙灘。要到達沙灘需穿過一片原始森林,由於周泉泉穿的鞋子不太方便走島上的路,臨出發前,部隊戰士們拿出了他們最小號——40碼的作戰靴給周泉泉,於是腳只有34碼的周泉泉換上了大6碼的作戰靴出發了。

從沙灘出來,在前往此次籌備工作的最後一處坑道前,已經是中午12點了。有人問,要不等會兒吃完飯再出來看?周泉泉說:“大家再忍耐一下,我們把最後這個坑道看完,就回去吃午飯。”但就在那天,她再沒有回來吃午飯,永遠長眠在了那個島上,留在了她最熱愛的軍營裡。這位只有46歲的媒體人,當災難發生時,腳上還穿著比自己腳大6碼的作戰靴。

在這次事故發生前,周泉泉的家人從來不知道原來她去過那麼多危險的地方。每次與姐姐談話,包括最近一次與姐姐見面的春節期間,除了說到自己的孩子天天以外,她幾乎說的全是關於自己在阿里、在墨脫採訪時的趣事。周寧寧用了三個“特別”來強調“記者”這個職業在周泉泉心中的地位,“她幾乎沒有說到自己在採訪中遇到的困難,她給我的印象是‘記者’真的是她特別特別特別喜歡的一個職業,她覺得做採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以愛為銘不負芳華

形容周泉泉的為人,用熱心是不夠的,她有著一顆熾熱的心。在收拾遺物時,大家在一疊書信中才發現,周泉泉多年來一直悄悄資助兩個貧困地區的孩子上學。

"

近日,南京大學1991級文獻情報學系校友、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製片人周泉泉不幸因公殉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作出《關於向周泉泉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全臺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周泉泉用青春與熱血踐行“四力”的不平凡人生也感動了母校師生,在廣大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緬懷和追憶之情。我校號召師生深入學習周泉泉校友勇挑重擔、不畏艱險的使命意識和守正創新、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為早日建成“第一個南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央視網

7月12日上午,信息管理學院召開學習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座談會,與會師生集中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關於周泉泉校友先進事蹟的報道。座談會上,學院黨委書記姜迎春說,周泉泉校友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默默犧牲,將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事業中,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當中,她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的精神會永遠激勵我們前行。與會教師認為,周泉泉校友真正將個人價值融入了國家發展,將青春夢融入了中國夢,令人欽佩。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追求有價值有理想的人生。與會學生表示,作為新一代南大人,要努力學習、傳承、發揚周泉泉校友的優秀品質,用實際行動踐行理想追求、踏踏實實做事。此前,學院領導、學院校友分會向其親屬表達了慰問和關心。當天下午,學院還發出了《關於在全院組織開展向周泉泉校友學習活動的通知》。

據介紹,周泉泉於1991年考入南京大學文獻情報學系(現名信息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張志強教授是她當年的輔導員。在他眼裡,這個姑娘人長得瘦小,但很堅毅。“她認真、努力,也比較謙和,這些都是她獲得成功、得到大家認可的原因。”

畢業之際,周泉泉對張志強老師說她要應聘中央電視臺。1996年11月,她來到夢想的地方,開啟了記者生涯。出生于軍人家庭的周泉泉從小嚮往軍營,成為記者後也致力於用鏡頭記錄和傳達軍旅生活的點點滴滴。2011年,她跟同事一起策劃了《熱血邊關》系列節目,由海選出的大學生體驗部隊官兵的真實生活狀態,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中印邊境重鎮墨脫、南海前哨擔杆島……節目組總是跋涉於最艱苦的地方。每次行進,周泉泉總是習慣把最危險的位置留給自己。她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巡邏,以敬業精神和共患難的真情打動著邊防硬漢,戰士們都親切地叫她姐姐。

今年6月6日,周泉泉在帶隊前往海防一線採訪的過程中被落石擊中,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6歲。她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不平凡的人生,用青春與熱血踐行了“四力”。

照片裡,周泉泉身穿迷彩,手握柺杖,艱難地行進在西藏墨脫邊境線上,驕傲地昂著頭,目光堅毅。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翻開周泉泉生命最後48小時的工作日誌,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工作重點和任務。6月6日中午12點,她沒有午休,前往最後一處採訪地點實地勘察……這份工作日誌,就此打上了永遠沒有結尾的句號。認識周泉泉的人都知道,她對待工作十分認真。在《夜線》欄目編導付伊銘眼中,周泉泉永遠是團隊中精力最旺盛的那一個,是整個團隊的動力源,“她總說如果編導有問題了,我就是編導;如果攝像出問題了,我就是攝像,誰有問題了她都可以頂上。她就是這樣,感覺她像是整個團隊的一個精神支柱,精神領袖的的感覺。”

艱苦事業練就“全能女戰士”

周泉泉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她的父母都是青藏高原的軍醫。生於高原,長於高原,艱苦環境中綻放出的,是一個開朗且堅韌、嬌小卻剛強的姑娘。

1995年,周泉泉從南京大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中央電視臺社招考試,並於1996年正式入職中央電視臺,開始了她的記者生涯。進入中央電視臺後,她參與過《讀書時間》節目、《半邊天》欄目組、直播談話節目《夜線》等,還製作了一些包括《熱血邊關》在內的優秀節目。其中,《記得我愛你》和《星星點燈》兩檔節目在首屆“中國全媒體公益年會”上均獲得公益特別節目的最高獎——最佳作品獎。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央視網

入職20多年來,周泉泉敢於啃“硬骨頭”,拍攝製作了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調查節目。2001年,她調入《半邊天》欄目組,加入了欄目中最難做的社會組,先後高質量完成了侵害女性土地權益、鄉村女性自殺問題等調查節目。2004年,周泉泉承擔了調查拍攝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盜挖金礦及盜獵野生動物的任務。《夜線》主持人張越說,可可西里無人區,路途極其凶險,盜礦匪徒氣焰囂張,甚至將威脅電話打到周泉泉在北京的家中,但她不畏艱險,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圓滿完成了調查拍攝任務,“她回來以後跟我說,害怕歸害怕,該做的全做了,完全沒有妥協。”

可可西里腹地海拔5000多米,都是戈壁荒灘,天氣變幻莫測,路途極其凶險。車輛經常被困,吃泡麵、住帳篷、上廁所,對於隊伍中唯一的女性來說,樣樣都是困難和挑戰。

17天后,周泉泉帶著隊友完成了拍攝調查。承擔急難險重,將生死置之度外,在周泉泉眼裡,是一個記者的職責和使命所在。

2011年,周泉泉跟同事一起創辦直播談話節目《夜線》,策劃了《熱血邊關》系列節目。這是一檔大學生體驗軍營生活的節目。2017年6月,周泉泉策劃了八一特別節目《邊疆故事——致青春》,此次近距離接觸那些在邊防20歲上下的戰士給了她很大觸動,讓她萌生了策劃後來問世的《熱血邊關》的念頭。她希望通過這檔節目進一步宣傳普及《國防法》,讓在校大學生知道,有一批同齡人早早穿上了軍裝,用熱血青春獻身邊防。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熱血邊關》迄今已製作播出了兩季,攝製組的足跡從大漠延伸到高原,從北疆踏步至東海,雖然周泉泉幾乎沒在鏡頭前露面,但這些節目的每一個地方都在鏡頭後留下過她的足跡。

《夜線》主持人張越稱,為了確保參與《熱血邊關》的學生們的安全,周泉泉總會提前測試裡面的危險體驗項目,“有一次需要從四層樓高的地方倒掛滑到地面,周泉泉二話不說立刻就上去測試了,她滑下去後還說‘沒問題,可以做’。”

在全程參與《熱血邊關》拍攝的年輕編導付伊銘的記憶中,“你們先走我斷後”是周泉泉經常說的一句話。無論是在阿里還是墨脫,當攝製組要通過危險路段時,周泉泉永遠走在最後,只為確保所有人安全通過,沒有人掉隊。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2019年6月6日上午,周泉泉帶領團隊走訪擔杆島上唯一的一片小沙灘。要到達沙灘需穿過一片原始森林,由於周泉泉穿的鞋子不太方便走島上的路,臨出發前,部隊戰士們拿出了他們最小號——40碼的作戰靴給周泉泉,於是腳只有34碼的周泉泉換上了大6碼的作戰靴出發了。

從沙灘出來,在前往此次籌備工作的最後一處坑道前,已經是中午12點了。有人問,要不等會兒吃完飯再出來看?周泉泉說:“大家再忍耐一下,我們把最後這個坑道看完,就回去吃午飯。”但就在那天,她再沒有回來吃午飯,永遠長眠在了那個島上,留在了她最熱愛的軍營裡。這位只有46歲的媒體人,當災難發生時,腳上還穿著比自己腳大6碼的作戰靴。

在這次事故發生前,周泉泉的家人從來不知道原來她去過那麼多危險的地方。每次與姐姐談話,包括最近一次與姐姐見面的春節期間,除了說到自己的孩子天天以外,她幾乎說的全是關於自己在阿里、在墨脫採訪時的趣事。周寧寧用了三個“特別”來強調“記者”這個職業在周泉泉心中的地位,“她幾乎沒有說到自己在採訪中遇到的困難,她給我的印象是‘記者’真的是她特別特別特別喜歡的一個職業,她覺得做採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以愛為銘不負芳華

形容周泉泉的為人,用熱心是不夠的,她有著一顆熾熱的心。在收拾遺物時,大家在一疊書信中才發現,周泉泉多年來一直悄悄資助兩個貧困地區的孩子上學。

致敬!南京大學校友周泉泉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四力”

圖片來源:央視網

周泉泉曾在西藏之行中與一個叫晉美的藏族小夥兒有過一面之緣。當時倆人只是互留了電話就沒再聯繫。沒想到時隔很久,有一天晉美突然給周泉泉打來電話,說自己的姐姐得了重病,要來北京治病,請求周泉泉幫助。周泉泉馬上回複道:“你來吧。”之後,她把晉美姐弟等人安排在自己家裡,跑前跑後幫他們聯繫醫院、醫生,直到晉美姐姐的病痊癒為止。從此,他們成了一對好姐弟。

邊防戰士常年待在閉塞的環境裡,很多人不愛說話,但在錄播節目時周泉泉總能打開他們的心扉,動情之處,戰士們時常落淚。“邊關的月很冷,風很大,陽光很刺眼,戰士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戍守在邊境一線,一年到頭沒有探望,沒有新鮮的事,更難見到新鮮的人,直到《熱血邊關》欄目攝製組一行人的到來……”她離世後,一些與她只有幾面之緣的戰士紛紛寫下長長的文字紀念她,讀著這些炙熱滾燙的文字,我們終於可以理解,一個女製片人為什麼一定要挑戰最艱苦、最危險的軍旅題材節目。

《熱血邊關》前兩季播出後反響很好,許多網友留言:“看到了真實的邊防”“致敬邊防軍人”“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還有許多報名未成功和沒報過名的大學生一直在問:“什麼時候還有第三季我一定要參加”“想去,看完感覺自己更加愛國愛我們的軍隊了”……這大概就是周泉泉堅持的意義和初衷。

央視短評:在增強“四力”中勇擔使命

“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在周泉泉的個人主頁上,留有這樣一句話。這句泰戈爾的名言,也許就是她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做人的態度。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周泉泉真正做到了邁開雙腳丈量大地,打開鏡頭記錄時代,開動腦筋深入思考。撲下身子、沉到一線,才能寫出帶露珠、冒熱氣的作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寫就無愧於時代的精彩華章。

她將自己短暫的一生奉獻給自己最熱愛的廣電事業,倒在她最有歸屬感的軍營裡,她為世人留下的一部部鏗鏘有力的作品,就像一束光,照亮我們的人生。

文章來源 :南京大學新聞網,南京大學校友總會,人民網,央視網,中國青年網,中央廣電總檯國際在線

美編:呂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