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駐華外交官約翰•貝克—弗里斯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報告'

"

內容摘要

1937年12月24日、1938年1月31日和1938年2月12日,瑞典駐華外交官約翰•貝克—弗里斯援引美國和意大利記者、美國傳教士、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負責人,以及第三方觀察者等多方消息,向瑞典外交部長和國會議員報告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等情況。這些報告揭露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進一步證明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消息當時即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該報告藏於瑞典歷史檔案館,檔案記錄形式為打印件。報告原件為瑞典文,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與宗教研究系研究員彼得•哈姆森(Peter Harmsen,中文名何銘生)譯為英文,本文譯自英文稿。

"

內容摘要

1937年12月24日、1938年1月31日和1938年2月12日,瑞典駐華外交官約翰•貝克—弗里斯援引美國和意大利記者、美國傳教士、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負責人,以及第三方觀察者等多方消息,向瑞典外交部長和國會議員報告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等情況。這些報告揭露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進一步證明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消息當時即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該報告藏於瑞典歷史檔案館,檔案記錄形式為打印件。報告原件為瑞典文,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與宗教研究系研究員彼得•哈姆森(Peter Harmsen,中文名何銘生)譯為英文,本文譯自英文稿。

瑞典駐華外交官約翰•貝克—弗里斯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報告

關鍵詞

南京大屠殺 瑞典外交官 約翰•貝克—弗里斯 報告

約翰•貝克—弗里斯(Johan Beck-Friis)致瑞典外交部長理查德•桑德勒(Rickard Sandler)的信函(1937年12月24日)

部長先生:

《紐約時報》駐中國記者哈里特•阿本德[1]報道了日本人在南京的所作所為。如果我國媒體尚未報道這一駭人聽聞的消息,那我在這裡給您做一些摘錄。摘錄來自一份當地報紙對此事件的新聞報道。阿本德在新聞報道里提及的內容值得相信,因為我本人認識阿本德,而且他被公認是中國問題的權威。另外,阿本德通常具有親日傾向,他對日軍的暴行常常還是輕描淡寫的。

阿本德記述了日軍佔領南京不久犯下的屠殺、掠奪和強姦等暴行,這些暴行已遠遠超過當地匪寇在過去所做的惡行。這些暴行過於殘忍,無法在報紙上刊登出來。根據阿本德的評論,由於這些暴行,日軍進駐南京不但未能維護日本的尊嚴,反而給日本抹了黑。阿本德用以下評論作為新聞報道的結尾:過去有一些人認為日本代表法律、秩序和正義,即使其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有些粗暴。由於這一原因,這些人認為日本(此前)在中國的所作所為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南京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震驚了擁護日本政策的中國人和外國支持者。

阿本德報道的內容與其他人給我們提供的信息一致。例如,昨天我和一位意大利記者聊了聊,這位記者在日軍佔領南京的前一天離開了這座城市,但他還是能直接從南京城內得到消息。這位記者確認了日軍的暴行,他解釋說,日軍大肆屠殺平民是因為害怕被暗殺,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處決了所有年齡大到可以持槍的人的原因。當我問他日軍佔領南京後有5萬人被殺害這個消息是否準確時,他回答說“只有”1. 5萬—2萬人被殺。然而我可以說,這位提供消息的記者實際上是個積極的法西斯分子,他同時也非常親日。

與此有關且必須要提到的是:從上海到南京這一區域內的1000萬居民中,至少有800萬居民逃離了家園。如蘇州這座城市平時有20萬居民,該城被佔領後,日本人說該城僅剩下500個居民, 從上海到南京這片區域內,幾乎沒留下任何居民,大部分房屋都被毀壞了。日本官方宣稱他們鼓勵居民返回南京及其他被日軍佔領的地區,但是平民們都聽說了南京大屠殺及日軍的暴行,因此不願意響應日本官方的號召。

自佔領南京後,日本似乎錯失了重建秩序和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同情理解的機會。日軍令人震驚的暴行也證明了他們一貫的託詞——他們只和中國政府作戰,他們是中國人民的朋友——這是謊言。

您誠摯的

約翰•貝克—弗里斯

約翰•貝克—弗里斯致瑞典國會議員卡爾•古斯塔夫•韋斯特曼(Karl Gustaf Westman)的信函(1938年 1 月31 日)

議員先生:

自去年2月14日日軍佔領南京以後,日軍就使該市與外界完全隔離。除了幾艘外國海軍軍艦和特定的使館代表,包括新聞記者在內的所有外國人都被禁止進入或離開南京,因此我們掌握的有關南京城內所發生的情況的信息是很少的和不完整的。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日軍的確是犯有暴行的,他們的暴行之廣、罪行之殘暴,已經遠遠超過了幾十年來中國匪寇組織最為惡劣的行徑。如果不是因為有來自中立方觀察者的完全可靠的證言,我們很難將日軍的所作所為和之前那支紀律嚴明的軍隊聯繫起來,而且這些罪行不僅發生在剛佔領南京的那幾天,相反,南京城被佔領的一個多月時間裡,暴行一直都在發生。即使是現在,儘管比之前的範圍小了一些,但暴行似乎還在繼續。

人們普遍有這樣的認識:鬆井將軍和日本陸軍最高司令部為所發生的事真的感到後悔,可是他們並沒能重整軍紀,同時,日軍下級軍官的所作所為也不比他們指揮的士兵好多少。據現場證人的證言,這些日軍在殺人、燒燬居民房屋、搶劫平民財產和強姦婦女時完全不擔心被他人看到。強暴行為甚至發生在年紀很小的女童身上,而且強暴女童的暴行有時竟發生在美國基督教會管轄的產業內。我有機會讀到一封來自一名美國傳教士寫於去年12月27日的信,信中說在他所管轄的區域內,那段時間每天都發生約10起強姦事件。

被屠殺的平民和被強姦的婦女的準確數字目前還不得而知。一個親日的意大利記者和我說, 他估計在南京被佔領的前三天裡,約有1. 5萬至2萬人被殺害。其他給我提供消息的人說被殺害的人數大約是1萬到5萬人。被強姦婦女的人數估計為1萬到2萬人。差不多每個中國人和大部分外國人的房屋似乎都遭到洗劫,而且在洗劫後,大部分中國人的房屋還被燒燬,其慘狀無以言表。

即使外國大使也不能倖免,德國大使和美國大使的汽車就被日軍偷走,儘管幾天後他們將所盜汽車還了回來。

從上海到南京再到長江以北這片區域內有多少平民被屠殺也說不準,因為這些地方通常沒有外國證人,而且整個區域是孤立的。但是《曼徹斯特衛報》一位在當地的記者在一則電報中提到, 他估計受害平民的人數約30萬。這位記者在嘗試發送這則電報時遭到日本人的拒絕,所以他留了一份副本,記錄了要發送的電報內容。這位記者估計的受害人數有可能也是偏低的。許多人認為被屠殺的無辜平民人數超過100萬人。

根據目擊者的證言,杭州和蕪湖這兩座城市在陷落後也發生了規模驚人的屠殺和強姦事件。

除了人道主義層面的犯罪外,日本人還犯了一個無比嚴重的政治錯誤,因為此前很多可能願意和日本人合作的中國人,現在——尤其是在南京一系列事件發生後,都不願意和日本人有任何瓜葛。在此之前,大部分中國人——不管其個人對日本人的看法如何——都認為日軍是有組織有紀律的,但現在這些看法被徹底顛覆了。那些可能還相信日本官方的保證,相信他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人,現在也被殘酷的現實敲醒了。

我有一些關於南京所發生事件的報告,由完全可靠的外國證人親眼所見,我將盡可能在這幾天把這些報告的整理稿寄給您。

您誠摯的

約翰•貝克—弗里斯

約翰•貝克—弗里斯致瑞典國會議員卡爾•古斯塔夫•韋斯特曼的信函(1938年2月12日)

議員先生:

根據日本同盟通訊社的一篇報道,今年2月7日,日軍在南京舉辦了一個慰靈祭,以祭奠陣亡的日軍官兵。日軍在中國華中地區的陸軍最高統帥鬆井將軍藉此機會命令他的部隊——其中包括一名陸軍中將、日本皇室成員朝香親王——讓各部隊約束官兵的行為,以便提升日本皇軍的威望。通過這種方式,鬆井將軍讓他的軍隊明白,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危害到了日軍的聲譽,因此要讓關於日軍的大量報道銷聲匿跡。同盟通訊社評價鬆井將軍的措施在日本陸軍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前天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剛從南京回來的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日高提到南京的情況較去年 12月已經大為好轉。他說日本的戰爭法規非常嚴格,有“超過十多名”駐南京的日本士兵由於違法行為被送上軍事法庭,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但他不想多提受罰日本士兵的那些違法行為具體是什麼。

當日高先生被問及打美國大使館祕書阿利森耳光的那個日本士兵所受的處罰時——據日本外務大臣的保證,這個日本士兵會予以處罰——日高先生說這個案件“仍在調查中”。

這個士兵似乎有比之前更大的可能不需要為此事負責和受處罰,因為日本政府正計劃特赦一些違法者。據媒體報道,這些特赦也惠及在中國的日本軍隊。

這些在南京重整日軍紀律的措施當然是受歡迎的,即使人們很難不問為什麼日本沒有早一點採取類似的措施。鬆井將軍和日高先生二人都在去年12月中旬去過南京,也有機會親眼看一看這座城市的狀況。去年聖誕節過後沒兩天,日高先生從南京回去以後,他告訴我的一個朋友說,不幸的是,南京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真實情況比新聞報道的還要嚴重。日高先生說日軍從南京城撤軍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卻一直沒有撤軍。

前天,我遇到了一個剛從南京回來的人,他在南京被佔領後一直住在那裡,也是安全區的負責人之一。他證實了我此前聽到的一切,並告訴我南京被強姦的婦女約2萬人。他描述了一個案件,在這起案件中,他能得出結論,一名婦女在一天內被強姦了37次。最讓他煩惱的是,據他所知,除了彬彬有禮的斥責外,沒有任何指揮官採取任何措施來約束士兵。

唯一一個他所瞭解的被阻止的事件是他親眼所見的:一個喝醉的日本士兵用刺刀襲擊了兩個德國人並想把他倆綁起來,正巧一個日本軍官路過,他扇了這個日本士兵一個耳光,但接著還是放了他。

即使日高先生所說的“十多名”日本兵由於違法亂紀行為已被懲處是事實,但可以說,與違紀行為的數量和性質相比,處罰的人數非常有限。如果不知道日本人缺乏幽默感,人們幾乎會認為他是在開玩笑。日軍佔領南京的兩個月內,2萬名婦女被強姦,可能還有2萬人被殺害,而“超過十多名”日本士兵因違紀受到了處罰。

您誠摯的

約翰•貝克—弗里斯

作者:戴袁支 中國青年報社高級記者、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