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東歐比,東亞是“幸運”的

南海 歐洲 北約 政治 亞洲 海外網 2018-11-30
與東歐比,東亞是“幸運”的

(資料圖)

俄羅斯與烏克蘭陷入新的衝突,西方國家和北約、歐盟普遍站烏克蘭,形成基輔所獲得的外交和輿論支持與俄羅斯國家實力之間的奇怪平衡。這種平衡維持了烏與俄已經持續數年的對抗。

俄羅斯與烏克蘭曾是沙皇俄國及蘇聯時期最親密的兄弟,正因為當時的親密,已經難分你我,二者分家是蘇聯解體最扯不清的一對關係,兄弟反而成了冤家。俄烏的相互消耗給雙方都造成了損失,西方對俄嚴厲制裁就是因烏克蘭局勢引起的,烏克蘭將是俄的長期地緣政治之痛。而烏克蘭因糟糕的烏俄關係所蒙受的損失就更多了。

2014年以來,烏克蘭丟了克里米亞,烏東部地區宣告“獨立”,烏陷入實際上的分裂狀態。

俄羅斯遭受的看上去遙遙無期的制裁,以及烏克蘭所經歷的政治版圖鉅變未必都是註定要發生的。烏克蘭的“橙色革命”,還有西方的干預,形成烏克蘭、俄羅斯和西方之間複雜的政治力學關係,逐漸固定為上文所說的奇怪的平衡。

值得亞洲人、尤其是東亞人慶幸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這個地區雖然也有各種問題和矛盾,但沒有出現歐洲東部的地緣政治潰瘍。

東亞的幸運在於,首先,這裡很久沒有出現嚴重的政治版圖變遷了,而蘇聯解體和南斯拉夫解體兩度衝擊歐洲,都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口。南斯拉夫內戰死了很多人,原蘇聯土地上先是發生了車臣戰爭,然後是格魯吉亞戰爭,接著是烏克蘭動盪,蘇聯解體的賬至今仍在還。

二是東亞及周圍沒有北約那樣的組織,美國對東亞的控制不像在歐洲那樣深入、全面,沒有體系化。東亞雖有很多地區成員之間的糾紛,但這一地區的主題一直是和平發展,地緣政治鬥爭始終沒能取而代之。

三是東亞沒有美蘇對抗向美俄鬥爭轉移的慣性。美國搞的北約東擴就是華盛頓對蘇冷戰的某種延續,烏克蘭成為美俄鬥爭新的犧牲品。而東亞在冷戰後大體是一張白紙,地區成員之間的矛盾相對各自獨立,戰略牽動力也要小一點。

我們認為,亞洲尤其是東亞及鄰近國家一定要珍惜本地區和平發展的另一種慣性,延續本地區成員之間相對溫和解決糾紛的方式,不把自己搞成大國博弈的焦點,及時消解、管控紛爭,不讓本地區出現國際政治的火藥桶。

中國、印度、日本是印太地區的最大國家,前幾年中日和中印之間先後出現較嚴重的摩擦甚至對立,但是那些導致緊張的問題最終都得到相應的管控,中日、中印關係雙雙回暖,非常難得。

南海是近年新的熱點,外部力量的干預很起勁,但是南海爭端也成功實現了降溫,菲律賓、越南等國都最終把和平發展置於了國家戰略的首位,沒有充當外部力量的戰略玩偶,這樣的清醒反映了東方的智慧。

臺灣地區現階段的不確定性似乎最高,民進黨當局使勁貼外部力量,有挾洋自重、走對抗中國大陸的激進苗頭。然而剛剛舉行過的“九合一”選舉又展現了臺灣社會似與這種苗頭相反的一面,今後的情況有待觀察。

華盛頓已將戰略重心轉向亞洲,美國精英近來談得更多的是印太戰略,而不是歐洲。通常來說,實施戰略需要抓手,如果東亞出現烏克蘭局勢那樣的潰瘍,會更利於西方大國戰略的展開。東亞及周邊地區的所有成員需要建立這樣的政治警覺,防止因為一件什麼事,腦子一熱,鑄成很長時間都難以扭轉過來的錯誤。(環球時報社評)

原題:社評:與東歐比,東亞的相對寧靜值得總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