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南長河 清朝 建築 小吃 杭州佬兒 杭州佬兒 2017-09-24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專屬的歷史痕跡。這些痕跡或留存在一道美味地道的小吃裡,或深藏於一幢古色古香的老宅中,又或者保存在一條悠長的老街裡。

前幾日,小佬兒起了個大早,天空晴朗的剛好,搭上不算擁擠的公交車,一路順暢地到達了長河老街的老街口。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長河老街依水而建,由澤街和槐街組成,在喧鬧與寂靜,繁華與落寞間,歷經數千年風雨的洗禮,依然頑強地存在著。

沿著老街口往裡走就是狹長的澤街,抬頭是密密麻麻的電線線路,像一張巨大的蜘蛛網縱橫穿越,顯得更加擁擠昏暗。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再往前走一段是一個丁字路口,視線一下子變得明亮了,路也寬敞了不少。

右手邊,轉個身,槐街到了。依稀看見遠處,一位老奶奶坐在竹椅上,狗狗安靜陪伴在旁,溫柔的陽光傾瀉下來,彷彿時間都靜止了。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沿街就是穿鎮而過的槐河,河流從澤街的那頭一直流淌向槐街的那頭。

幾座翻新後的古橋橫跨在河的兩岸,每座橋上都碼有名字,什麼財神橋、闊板橋、鎮龍橋……相隔不遠,沒走幾步就能遇見一座兒。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長河老街人的一天的生活是從忙碌開始的。

澤街和槐街上開滿了磚木結構的店鋪,鋪面清一色是木質的排門。遙想當年,這裡可以說是一處鬧市中心,茶館、鹽行、藥店、雜貨鋪、布點、成衣店、香粉店……扳著手指頭都數不過來。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如今,繁華消逝、人流漸少,留守在這裡的人做的都是一些小本生意,老闆大多是上了年歲的老人。

老街口的張師傅已經70多歲了,退休後仍舊留在這裡修自行車。雖然每天來修車的人並不多,但張師傅說:“自行車的軸輪轉不停,我就不離開。”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原先開雜貨鋪子的陳師傅,自打父母去世後,就將店面關張了,幾個姐妹也已經離開,只剩下他一個人還守在這裡。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路過王奶奶的豬肉店,見她正和一旁的“閨蜜”小聲呢喃,見我經過,邊招手,邊喚我買去今天最後一塊新鮮的豬肉。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故事以戶為單位,在這片與世無爭的世井裡無聲地訴說,彷彿永遠也衝不破那仰頭就能看見屋簷。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沿著澤街的另一半段繼續往前走,沒有了鄰街的店鋪,而是清一色的烏瓦白牆,更多了一份濃厚的生活氣息。

越往老街深處,愈發顯得幽靜了,耳畔能清楚的聽到清脆的鳥鳴聲和鄰里之間的家長裡短。小佬兒走在老街上,連腳步都不自覺地放輕了,變慢了。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老街深處,還保留了許多清朝老宅。

來之前,小佬兒就做足了功課,其中有 “光裕堂”、 “天官第”、“中憲第”、“會宗堂”……一座座都散落在幽靜深遠的老街中。聽說,這些都是當年達官貴人的豪宅,一般人還不能住呢!

相遇需要緣分,何況是在迷宮似的老街裡。幸運的是,在澤街盡頭的水溝沿路上,一座清代傳統木結構院落式建築映入了我的眼簾。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拾級而上,穿過牆門,古樸的木質排門卻把我關在門外。

不想打破它的寧靜,悄悄透過門縫看見裡頭是兩層的主樓和青石鋪地的小院,還有院中央的一棵樹和一口井,腦海裡不禁浮想著村落小院的悠閒自在。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從清朝老宅出來後,思緒還沒緩過來的我,被路邊蹲坐的老爺爺喚住了。他已經在這生活了84年了,從出生到現在。

知道我的來意,老爺爺告訴我:“我們這邊曾經也是清朝老宅,十幾年前拆了,裡頭的幾戶人家決定自己建房,門前的這塊鋪著青石板的空地曾經還是一條河咧~”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爺爺還告訴我,一個月前,長河老街還“美容”了一下,為了清澈長河的水質,部分路面翻新成柏油路,並鋪了通汙水的地下管子。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貪戀這愜意的時光,我和爺爺又閒聊了幾句。

爺爺是個小菜農,閒來無事就種種菜澆澆花,他說:“這城市的地越來越貴,老早的農田沒了,就在家門口的苗圃或者頭頂上拉一張網子種些蔬菜,打發打發時間。”

聊著聊著,爺爺拽著的我手,還想讓我留下來一起吃箇中飯。大概老街裡的人都是這般可愛吧。

杭州這條依水而建的老街,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毗鄰,如今卻

漫步在長河老街裡,不知時間的過得快慢。小佬兒聽到牆院深處食材刺啦刺啦下鍋的聲音才知道是到了飯點。走之前,我回頭又對爺爺說了句,我還會再來看您的~

厭倦了鋼筋水凝土的生活,不妨去長河老街走一走,推開斑駁作響的木門,與熱情的老人們聊聊,體會醇厚而樸實的老街的舊時光。

本文由「杭州佬兒」原創

轉載請郵件我們授權發佈

歡迎關注杭州本地生活平臺:杭州佬兒

關注有福利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