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點擊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境界》獨立出品【經典回顧】

文丨劉陽

播音 | Luck

美國學者艾倫德在《蹣跚的領袖》一書中得出睿智的結論:“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 沒有哪個領袖是自告奮勇站到上帝面前的,因為不情願的領袖不容易受到權力、驕傲和野心的誘惑。他們清楚領導的真相,必須捨己,必須被破碎,因此如果為了自己舒服,他們堅決推辭。

有朋友參加過一個成功學的培訓,其中一節課是讓一個人坐在中間,其他學員圍成一圈,用各種貶低、責罵、嘲笑的負面語言批評中間人的某個觀點或做法。據說,這可以鍛鍊人的“心理承受力”。還有的讓學員上街乞討,然後把乞討來的錢物送到養老院。

坊間最流行的書籍,不少都是關於如何成功、如何管理的。翻開看,撥去表面一層時髦的新名詞,一些隱含的價值觀腐朽得象秦始皇的施政綱領。那些信奉“男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為了成功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人,不過是韓非、李斯、秦始皇之流相信人性本惡、狂熱追求成功的先秦法家信徒的現代翻版。最露骨的表達就是馬雲那句話:當你成功時,你說的所有話都是真理。

一位心理學家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認為法家如此強烈的成功動機背後,往往隱藏著一種“自卑感”。他們表面上非常自信,其實這種自信只是由於他們不相信別人而產生的補償心理。這些人在能力上不乏過人之處,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他們常常是最不健康的人。他們管理團隊的手段,不外乎“法、術、勢”老三樣——獎懲之法、欺詐之術以及地位權勢。

這就是中國式管理和領導的真相嗎?

近年一些高端的培訓,常會講到猶太人的智慧。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偉大的猶太領袖——摩西,他作為領袖的一生,和中國文化中的許多現象恰成對照。

"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點擊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境界》獨立出品【經典回顧】

文丨劉陽

播音 | Luck

美國學者艾倫德在《蹣跚的領袖》一書中得出睿智的結論:“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 沒有哪個領袖是自告奮勇站到上帝面前的,因為不情願的領袖不容易受到權力、驕傲和野心的誘惑。他們清楚領導的真相,必須捨己,必須被破碎,因此如果為了自己舒服,他們堅決推辭。

有朋友參加過一個成功學的培訓,其中一節課是讓一個人坐在中間,其他學員圍成一圈,用各種貶低、責罵、嘲笑的負面語言批評中間人的某個觀點或做法。據說,這可以鍛鍊人的“心理承受力”。還有的讓學員上街乞討,然後把乞討來的錢物送到養老院。

坊間最流行的書籍,不少都是關於如何成功、如何管理的。翻開看,撥去表面一層時髦的新名詞,一些隱含的價值觀腐朽得象秦始皇的施政綱領。那些信奉“男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為了成功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人,不過是韓非、李斯、秦始皇之流相信人性本惡、狂熱追求成功的先秦法家信徒的現代翻版。最露骨的表達就是馬雲那句話:當你成功時,你說的所有話都是真理。

一位心理學家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認為法家如此強烈的成功動機背後,往往隱藏著一種“自卑感”。他們表面上非常自信,其實這種自信只是由於他們不相信別人而產生的補償心理。這些人在能力上不乏過人之處,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他們常常是最不健康的人。他們管理團隊的手段,不外乎“法、術、勢”老三樣——獎懲之法、欺詐之術以及地位權勢。

這就是中國式管理和領導的真相嗎?

近年一些高端的培訓,常會講到猶太人的智慧。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偉大的猶太領袖——摩西,他作為領袖的一生,和中國文化中的許多現象恰成對照。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做領袖如“養育之父”

《聖經·舊約》記載了東方另一個古老民族——以色列人中的傑出領袖,摩西是最被推崇的其中一位。他從上帝那裡領受帶領整個猶太民族的男女老幼逃離埃及,進行戰略轉移,進入迦南美地的使命。

《聖經》並未美化他所領導的同胞的種種不堪行為,每每遇到一點困難,他們就想要跑回埃及繼續做奴隸,吃埃及的肉鍋、黃瓜、韭菜,口味倒是和中國人差不多。而他竟然能夠領導這樣一大群很“不上道”的下屬,忍受他們的抱怨,原諒他們的冒犯,還為他們向上帝祈求恩典和憐憫,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四十年!

最後,還因為被他們的不爭氣所激怒,被上帝禁止進入近在咫尺的迦南。

根據舊約的記載,摩西的一生分三個階段:前四十年因為被埃及法老的公主收養,而成為埃及的王子;然後因為路見不平殺了人,不得不亡命天涯,做了四十年的牧羊人;最後四十年作為領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然而在摩西的光環後面,我們卻聽到他這樣對上帝抱怨自己做領袖的苦:“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著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

這段摩西在極重的壓力下向上帝傾吐心意的禱告,透露了一個細節,就是上帝對摩西作為領袖的要求,是像父親一樣對被領導者的生命負責,“如養育之父”。從中可見,領導者的一個重要特質是象一個人格成熟的父親一樣。

我常想,如果各大單位的領導都是真正帶過孩子的人,看過生命成長是如何不易、而只要付出又真的會見到成果,是不是許多急功近利、苛責壓制的錯誤就能避免了呢?

但摩西的父親是誰?以色列人的文獻中只記載了他是一個名叫“暗蘭”的利未人而已。因為被遺棄的經歷,他的家庭生活是不完整的、畸形的,儘管他的生母被收養他的公主帶到王宮做了他的乳母,但他的父親形象無疑是缺失的。這個負面影響對他未來成為領袖是很大的挑戰。

在四十年的王子生涯中,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他也自信滿滿,覺得凡事“我能”,有時明明是自己的滿腔血氣,還以為在替天行道,對抗法老的逼迫。

摩西原以為憑他的身份與才能,登高一呼,必定應者雲集。但他的假定完全錯了,當他前去調解自己同胞的紛爭時,他們卻質疑他的資格,“誰立你做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還曝光他路見不平時曾經殺死一個埃及人的“前科案底”。

父親的缺席,使他沒有意識到領袖的權威就像父親在家中的權威一樣,需要靠長期付出的愛來建立,靠喊話、搞企業文化、頒佈法規起不了什麼本質作用。摩西在尚未樹立領導的威信時就想當然地以為可以憑恩賜、憑血緣做領導、行使領導權,自然引起反彈,失敗是必然的。

"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點擊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境界》獨立出品【經典回顧】

文丨劉陽

播音 | Luck

美國學者艾倫德在《蹣跚的領袖》一書中得出睿智的結論:“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 沒有哪個領袖是自告奮勇站到上帝面前的,因為不情願的領袖不容易受到權力、驕傲和野心的誘惑。他們清楚領導的真相,必須捨己,必須被破碎,因此如果為了自己舒服,他們堅決推辭。

有朋友參加過一個成功學的培訓,其中一節課是讓一個人坐在中間,其他學員圍成一圈,用各種貶低、責罵、嘲笑的負面語言批評中間人的某個觀點或做法。據說,這可以鍛鍊人的“心理承受力”。還有的讓學員上街乞討,然後把乞討來的錢物送到養老院。

坊間最流行的書籍,不少都是關於如何成功、如何管理的。翻開看,撥去表面一層時髦的新名詞,一些隱含的價值觀腐朽得象秦始皇的施政綱領。那些信奉“男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為了成功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人,不過是韓非、李斯、秦始皇之流相信人性本惡、狂熱追求成功的先秦法家信徒的現代翻版。最露骨的表達就是馬雲那句話:當你成功時,你說的所有話都是真理。

一位心理學家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認為法家如此強烈的成功動機背後,往往隱藏著一種“自卑感”。他們表面上非常自信,其實這種自信只是由於他們不相信別人而產生的補償心理。這些人在能力上不乏過人之處,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他們常常是最不健康的人。他們管理團隊的手段,不外乎“法、術、勢”老三樣——獎懲之法、欺詐之術以及地位權勢。

這就是中國式管理和領導的真相嗎?

近年一些高端的培訓,常會講到猶太人的智慧。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偉大的猶太領袖——摩西,他作為領袖的一生,和中國文化中的許多現象恰成對照。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做領袖如“養育之父”

《聖經·舊約》記載了東方另一個古老民族——以色列人中的傑出領袖,摩西是最被推崇的其中一位。他從上帝那裡領受帶領整個猶太民族的男女老幼逃離埃及,進行戰略轉移,進入迦南美地的使命。

《聖經》並未美化他所領導的同胞的種種不堪行為,每每遇到一點困難,他們就想要跑回埃及繼續做奴隸,吃埃及的肉鍋、黃瓜、韭菜,口味倒是和中國人差不多。而他竟然能夠領導這樣一大群很“不上道”的下屬,忍受他們的抱怨,原諒他們的冒犯,還為他們向上帝祈求恩典和憐憫,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四十年!

最後,還因為被他們的不爭氣所激怒,被上帝禁止進入近在咫尺的迦南。

根據舊約的記載,摩西的一生分三個階段:前四十年因為被埃及法老的公主收養,而成為埃及的王子;然後因為路見不平殺了人,不得不亡命天涯,做了四十年的牧羊人;最後四十年作為領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然而在摩西的光環後面,我們卻聽到他這樣對上帝抱怨自己做領袖的苦:“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著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

這段摩西在極重的壓力下向上帝傾吐心意的禱告,透露了一個細節,就是上帝對摩西作為領袖的要求,是像父親一樣對被領導者的生命負責,“如養育之父”。從中可見,領導者的一個重要特質是象一個人格成熟的父親一樣。

我常想,如果各大單位的領導都是真正帶過孩子的人,看過生命成長是如何不易、而只要付出又真的會見到成果,是不是許多急功近利、苛責壓制的錯誤就能避免了呢?

但摩西的父親是誰?以色列人的文獻中只記載了他是一個名叫“暗蘭”的利未人而已。因為被遺棄的經歷,他的家庭生活是不完整的、畸形的,儘管他的生母被收養他的公主帶到王宮做了他的乳母,但他的父親形象無疑是缺失的。這個負面影響對他未來成為領袖是很大的挑戰。

在四十年的王子生涯中,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他也自信滿滿,覺得凡事“我能”,有時明明是自己的滿腔血氣,還以為在替天行道,對抗法老的逼迫。

摩西原以為憑他的身份與才能,登高一呼,必定應者雲集。但他的假定完全錯了,當他前去調解自己同胞的紛爭時,他們卻質疑他的資格,“誰立你做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還曝光他路見不平時曾經殺死一個埃及人的“前科案底”。

父親的缺席,使他沒有意識到領袖的權威就像父親在家中的權威一樣,需要靠長期付出的愛來建立,靠喊話、搞企業文化、頒佈法規起不了什麼本質作用。摩西在尚未樹立領導的威信時就想當然地以為可以憑恩賜、憑血緣做領導、行使領導權,自然引起反彈,失敗是必然的。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做領袖要體會到自己的無能

新華網上有一則微博段子:最近,各地一些領導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會親自打傘,有的會親自開車門,有的會親自拎包,有的會親自拿水杯,有的居然會親自寫講話稿了……其實,人民群眾對領導的期望也不是很高,只要生活能基本自理就可以了!

對比上述情形中的所謂領導,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上帝會看重摩西。雖然摩西路見不平的手法欠妥,但動機卻是上帝所看重的:他在別人的需要和錯誤裡看到自己所能盡的責任。這是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素質——願意擔當,願意擺上。他一直沒有失去這份責任感和擔當的勇氣,即使當他逃跑到米甸,看到當地祭司的七個女兒受到欺負時依然挺身相助。

摩西亡命米甸,以放羊謀生。在他人生的第二個四十年,上帝在曠野漫長的時空裡,磨練這位自以為是的王子,直到他體會到自己的無能——“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從埃及領出來呢?”

摩西要領導他人,就必須忍痛經歷自己缺少領導才能的事實。他首先必須面對自己的無力感和不被需要的感覺,他懷疑以色列人會願意聽他的話,而且為自己口舌笨拙而痛苦。

但摩西的自我懷疑並不妨礙上帝把領導的任務交給他。我們在猶太人的歷史中發現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現象,就是上帝只揀選那些不情願做領袖的人出來做領袖。

美國學者艾倫德在《蹣跚的領袖》一書中得出了一個睿智的結論,“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沒有哪個領袖是自告奮勇站到上帝面前的,因為不情願的領袖不容易受到權力、驕傲和野心的誘惑。他們清楚領導的真相,必須捨己,必被破碎。因此如果為了自己舒服,他們堅決推辭。他們不會熱切地想要更大、更好和更多,不會認為“一將功成萬骨枯”、要別人為了自己的理想流血是應該的。

針對摩西年青時暴露出的過於衝動和血氣的弱點,上帝讓他每天與羊為伍,一點一點磨他。而家庭生活的操練,我想也對他幫助很多,或許他發現,最先挑戰他的領袖權威、考驗他的隱忍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如果不能領導好他們,他怎麼可能帶領百萬以色列民眾?

這對摩西很重要。表面上他因為救了米甸祭司的女兒而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婚姻,其實是這個家庭救了他,尤其是岳父作為父輩給他提供了一個男性成長所必不可少的同性的肯定和接納。摩西在此期間學習做丈夫、父親和一個牧者。岳父後來還成為他作領袖時的管理顧問,給他提出了通過授權建立團隊、避免專權的建議。有一個成熟的父親形象從旁協助,幫助摩西少走了許多彎路。

有趣的是,影響中國文化最大的儒家開山宗師孔孟二人,孔子三歲喪父,孟子兩歲喪父,成長經歷中同樣缺乏父親的榜樣。

學者朱建軍在《中國的人心與文化》中寫道,父親早喪,使孔子沒有機會了解一個現實中的父親總是既有優點也有缺點的。幻想中的父親可以很完美,孔子還經常夢到周公。在兒子心目中,這個父親幾乎可以是神。孔子繼而對君王也產生了這樣的幻想,一廂情願地希望而且相信君王會像一個慈祥的父親愛孩子一樣愛自己的臣民。

但最好的父親也不是神,最好的領導者也是會犯錯誤的人,這似乎是常識,卻不容易被一個在父親形象缺失的家庭中長大的人所體會到。結果帶來的弊端就是使儒家文化對君王可能出現的問題缺乏有效的制約機制。對“君父”過於理想化,期待過多而防範太少,使國人屢屢被傷。

"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點擊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境界》獨立出品【經典回顧】

文丨劉陽

播音 | Luck

美國學者艾倫德在《蹣跚的領袖》一書中得出睿智的結論:“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 沒有哪個領袖是自告奮勇站到上帝面前的,因為不情願的領袖不容易受到權力、驕傲和野心的誘惑。他們清楚領導的真相,必須捨己,必須被破碎,因此如果為了自己舒服,他們堅決推辭。

有朋友參加過一個成功學的培訓,其中一節課是讓一個人坐在中間,其他學員圍成一圈,用各種貶低、責罵、嘲笑的負面語言批評中間人的某個觀點或做法。據說,這可以鍛鍊人的“心理承受力”。還有的讓學員上街乞討,然後把乞討來的錢物送到養老院。

坊間最流行的書籍,不少都是關於如何成功、如何管理的。翻開看,撥去表面一層時髦的新名詞,一些隱含的價值觀腐朽得象秦始皇的施政綱領。那些信奉“男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為了成功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人,不過是韓非、李斯、秦始皇之流相信人性本惡、狂熱追求成功的先秦法家信徒的現代翻版。最露骨的表達就是馬雲那句話:當你成功時,你說的所有話都是真理。

一位心理學家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認為法家如此強烈的成功動機背後,往往隱藏著一種“自卑感”。他們表面上非常自信,其實這種自信只是由於他們不相信別人而產生的補償心理。這些人在能力上不乏過人之處,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他們常常是最不健康的人。他們管理團隊的手段,不外乎“法、術、勢”老三樣——獎懲之法、欺詐之術以及地位權勢。

這就是中國式管理和領導的真相嗎?

近年一些高端的培訓,常會講到猶太人的智慧。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偉大的猶太領袖——摩西,他作為領袖的一生,和中國文化中的許多現象恰成對照。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做領袖如“養育之父”

《聖經·舊約》記載了東方另一個古老民族——以色列人中的傑出領袖,摩西是最被推崇的其中一位。他從上帝那裡領受帶領整個猶太民族的男女老幼逃離埃及,進行戰略轉移,進入迦南美地的使命。

《聖經》並未美化他所領導的同胞的種種不堪行為,每每遇到一點困難,他們就想要跑回埃及繼續做奴隸,吃埃及的肉鍋、黃瓜、韭菜,口味倒是和中國人差不多。而他竟然能夠領導這樣一大群很“不上道”的下屬,忍受他們的抱怨,原諒他們的冒犯,還為他們向上帝祈求恩典和憐憫,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四十年!

最後,還因為被他們的不爭氣所激怒,被上帝禁止進入近在咫尺的迦南。

根據舊約的記載,摩西的一生分三個階段:前四十年因為被埃及法老的公主收養,而成為埃及的王子;然後因為路見不平殺了人,不得不亡命天涯,做了四十年的牧羊人;最後四十年作為領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然而在摩西的光環後面,我們卻聽到他這樣對上帝抱怨自己做領袖的苦:“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著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

這段摩西在極重的壓力下向上帝傾吐心意的禱告,透露了一個細節,就是上帝對摩西作為領袖的要求,是像父親一樣對被領導者的生命負責,“如養育之父”。從中可見,領導者的一個重要特質是象一個人格成熟的父親一樣。

我常想,如果各大單位的領導都是真正帶過孩子的人,看過生命成長是如何不易、而只要付出又真的會見到成果,是不是許多急功近利、苛責壓制的錯誤就能避免了呢?

但摩西的父親是誰?以色列人的文獻中只記載了他是一個名叫“暗蘭”的利未人而已。因為被遺棄的經歷,他的家庭生活是不完整的、畸形的,儘管他的生母被收養他的公主帶到王宮做了他的乳母,但他的父親形象無疑是缺失的。這個負面影響對他未來成為領袖是很大的挑戰。

在四十年的王子生涯中,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他也自信滿滿,覺得凡事“我能”,有時明明是自己的滿腔血氣,還以為在替天行道,對抗法老的逼迫。

摩西原以為憑他的身份與才能,登高一呼,必定應者雲集。但他的假定完全錯了,當他前去調解自己同胞的紛爭時,他們卻質疑他的資格,“誰立你做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還曝光他路見不平時曾經殺死一個埃及人的“前科案底”。

父親的缺席,使他沒有意識到領袖的權威就像父親在家中的權威一樣,需要靠長期付出的愛來建立,靠喊話、搞企業文化、頒佈法規起不了什麼本質作用。摩西在尚未樹立領導的威信時就想當然地以為可以憑恩賜、憑血緣做領導、行使領導權,自然引起反彈,失敗是必然的。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做領袖要體會到自己的無能

新華網上有一則微博段子:最近,各地一些領導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會親自打傘,有的會親自開車門,有的會親自拎包,有的會親自拿水杯,有的居然會親自寫講話稿了……其實,人民群眾對領導的期望也不是很高,只要生活能基本自理就可以了!

對比上述情形中的所謂領導,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上帝會看重摩西。雖然摩西路見不平的手法欠妥,但動機卻是上帝所看重的:他在別人的需要和錯誤裡看到自己所能盡的責任。這是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素質——願意擔當,願意擺上。他一直沒有失去這份責任感和擔當的勇氣,即使當他逃跑到米甸,看到當地祭司的七個女兒受到欺負時依然挺身相助。

摩西亡命米甸,以放羊謀生。在他人生的第二個四十年,上帝在曠野漫長的時空裡,磨練這位自以為是的王子,直到他體會到自己的無能——“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從埃及領出來呢?”

摩西要領導他人,就必須忍痛經歷自己缺少領導才能的事實。他首先必須面對自己的無力感和不被需要的感覺,他懷疑以色列人會願意聽他的話,而且為自己口舌笨拙而痛苦。

但摩西的自我懷疑並不妨礙上帝把領導的任務交給他。我們在猶太人的歷史中發現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現象,就是上帝只揀選那些不情願做領袖的人出來做領袖。

美國學者艾倫德在《蹣跚的領袖》一書中得出了一個睿智的結論,“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沒有哪個領袖是自告奮勇站到上帝面前的,因為不情願的領袖不容易受到權力、驕傲和野心的誘惑。他們清楚領導的真相,必須捨己,必被破碎。因此如果為了自己舒服,他們堅決推辭。他們不會熱切地想要更大、更好和更多,不會認為“一將功成萬骨枯”、要別人為了自己的理想流血是應該的。

針對摩西年青時暴露出的過於衝動和血氣的弱點,上帝讓他每天與羊為伍,一點一點磨他。而家庭生活的操練,我想也對他幫助很多,或許他發現,最先挑戰他的領袖權威、考驗他的隱忍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如果不能領導好他們,他怎麼可能帶領百萬以色列民眾?

這對摩西很重要。表面上他因為救了米甸祭司的女兒而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婚姻,其實是這個家庭救了他,尤其是岳父作為父輩給他提供了一個男性成長所必不可少的同性的肯定和接納。摩西在此期間學習做丈夫、父親和一個牧者。岳父後來還成為他作領袖時的管理顧問,給他提出了通過授權建立團隊、避免專權的建議。有一個成熟的父親形象從旁協助,幫助摩西少走了許多彎路。

有趣的是,影響中國文化最大的儒家開山宗師孔孟二人,孔子三歲喪父,孟子兩歲喪父,成長經歷中同樣缺乏父親的榜樣。

學者朱建軍在《中國的人心與文化》中寫道,父親早喪,使孔子沒有機會了解一個現實中的父親總是既有優點也有缺點的。幻想中的父親可以很完美,孔子還經常夢到周公。在兒子心目中,這個父親幾乎可以是神。孔子繼而對君王也產生了這樣的幻想,一廂情願地希望而且相信君王會像一個慈祥的父親愛孩子一樣愛自己的臣民。

但最好的父親也不是神,最好的領導者也是會犯錯誤的人,這似乎是常識,卻不容易被一個在父親形象缺失的家庭中長大的人所體會到。結果帶來的弊端就是使儒家文化對君王可能出現的問題缺乏有效的制約機制。對“君父”過於理想化,期待過多而防範太少,使國人屢屢被傷。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領袖的心理垃圾倒給誰?

在人生的第三個四十年裡,摩西體會到無論他覺得自己是荊棘還是渣滓,或被世人藐視被鄉親厭棄,但只要他肯,上帝就把自己的能力添加在軟弱的他身上。他清楚他依靠的是上帝,上帝使他成為領袖。

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司傑克•韋爾奇,對什麼是領袖有過一個經典的概括。在他看來,領袖應當有遠見卓識並使團隊共享其見、充滿活力並能感染整個團隊的激情,還應當敢於嘗試具挑戰性的任務,作出艱難卻有意義的決定。這個定義就象是為摩西訂做的,區別只是摩西的遠見卓識來自上帝。

因此當以色列人與敵人交戰時,摩西並沒有選擇身先士卒,而是登上山為百姓求告上帝。他正確持守與上帝的關係,他知道惟有從上帝而來的力量能幫助人民得勝,而不是逞匹夫之勇、自己衝進作戰的隊伍裡贏得群眾一時的歡呼。

有經濟學學者認為,領袖和群眾之間存在一種交易關係。人們給領袖讓渡了控制權,同時希望從領袖那裡獲得回報:當危險和逼迫來臨,期待領袖成為最能替眾人承擔風險的那一位,一旦他們懷疑自己的回報,領袖就得不到擁戴。

因此一有不舒服的地方,民眾就會怨懟、悖逆。摩西甚至還遭遇親戚兼助手亞倫、米利暗的嫉妒和毀謗,以及可拉一黨的叛亂。他的處理方式“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

摩西通過不斷轉向上帝,將自己內心的負面感受真實地向上帝傾吐,不被其感染,甚至在上帝面前真實的崩潰,然後回到百姓面前。不是摩西心理抗壓能力強,而是他與上帝的關係使他可以隨時到上帝面前卸下自己的重擔,重新得力。想想喬布斯吧,他把蘋果帝國的員工當作自己的“臣民”,任意發洩不滿,言語苛刻,很難期待這樣的男人能夠勝任父親的角色,所以看到媒體報道他臨終前都不能接納自己的親身女兒,也不意外。

此外,摩西能夠妥善處理自己的攻擊性性格。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或多或少具有攻擊性的性格。一個男人是否能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或變成一個只會說是的應聲蟲,往往取決於能不能妥善處理好攻擊的個性。這種攻擊性表現在他年輕時殺過人,之後雖然溫柔謙和,但也有時仍然脾氣暴烈。

他曾摔碎法版,也曾在與上帝說話時與上帝摔跤、控訴,絕不輕易放棄。攻擊性也幫助他不屈不撓達成目標,不至於灰心自棄。摩西經常一個人爬上山,在山上退省,這些操練幫助他處理並適當運用自己的攻擊性格,成為為上帝進取的力量來源。如果摩西靠不斷為他所領導的團體尋找新的敵人或發起新的運動來排解自己的攻擊性,無疑將釀成猶太民族的災難。

儘管摩西被重用,但也難免犯錯。他在加低斯被要水喝的百姓激動,沒有尊上帝為聖,自己也受了虧損。他接納自己的陰暗面發作。允許自己犯錯的人,才會允許別人犯錯,才能真正接納別人,領導好團隊。摩西為此承擔不能進入應許之地的代價,但他絲毫沒有埋怨為什麼上帝對他這麼嚴格。外有強敵或逼迫,永遠不成為屬神的領袖放過自身之罪的藉口。因為他是領袖,領袖的一絲驕傲,就會鼓勵舉國的人爭相諂媚。

摩西並非天生就是領袖,他人生第一次想要發揮領導作用的嘗試就慘遭失敗被迫流亡四十年,成為他領導生涯中噩夢般的陰影。好在上帝從不使用偉大的人,而是使用傳講偉大上帝的人。與上帝同工的過程中,他的性格被重新建立,展現出卓越的領袖品格和領導技巧。

《聖經》真實記載了以色列歷史上每個偉大人物的優點、缺點與錯誤,可以說,是一部記錄領袖真相的書。在一些慣於粉飾的文化裡,領袖的真相是最被隱蔽的部分,人們被騙也騙人。或許人們內心並不甘願如此,因此當兩千多位不同公司的員工被要求列出自己最看重的領導品質時,排在第一名的是正直和誠實,其次才是能力。世界上的公司尚且如此,信仰群體更應自省。

版權聲明:《境界》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來自《境界》,微信號newjingjie”,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如有進一步合作需求,請給我們留言,謝謝。

徵 召 奉 獻 家 人

為支持原創採編、音頻、繪畫設計團隊的成長,《境界》繼續徵召每月固定支持境界的奉獻家人(金額不限),請將你的電子郵件,發至 [email protected],註明“奉獻家人”,在這個世代,參與拓展神的國度。

"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點擊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境界》獨立出品【經典回顧】

文丨劉陽

播音 | Luck

美國學者艾倫德在《蹣跚的領袖》一書中得出睿智的結論:“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 沒有哪個領袖是自告奮勇站到上帝面前的,因為不情願的領袖不容易受到權力、驕傲和野心的誘惑。他們清楚領導的真相,必須捨己,必須被破碎,因此如果為了自己舒服,他們堅決推辭。

有朋友參加過一個成功學的培訓,其中一節課是讓一個人坐在中間,其他學員圍成一圈,用各種貶低、責罵、嘲笑的負面語言批評中間人的某個觀點或做法。據說,這可以鍛鍊人的“心理承受力”。還有的讓學員上街乞討,然後把乞討來的錢物送到養老院。

坊間最流行的書籍,不少都是關於如何成功、如何管理的。翻開看,撥去表面一層時髦的新名詞,一些隱含的價值觀腐朽得象秦始皇的施政綱領。那些信奉“男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為了成功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人,不過是韓非、李斯、秦始皇之流相信人性本惡、狂熱追求成功的先秦法家信徒的現代翻版。最露骨的表達就是馬雲那句話:當你成功時,你說的所有話都是真理。

一位心理學家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認為法家如此強烈的成功動機背後,往往隱藏著一種“自卑感”。他們表面上非常自信,其實這種自信只是由於他們不相信別人而產生的補償心理。這些人在能力上不乏過人之處,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他們常常是最不健康的人。他們管理團隊的手段,不外乎“法、術、勢”老三樣——獎懲之法、欺詐之術以及地位權勢。

這就是中國式管理和領導的真相嗎?

近年一些高端的培訓,常會講到猶太人的智慧。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偉大的猶太領袖——摩西,他作為領袖的一生,和中國文化中的許多現象恰成對照。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做領袖如“養育之父”

《聖經·舊約》記載了東方另一個古老民族——以色列人中的傑出領袖,摩西是最被推崇的其中一位。他從上帝那裡領受帶領整個猶太民族的男女老幼逃離埃及,進行戰略轉移,進入迦南美地的使命。

《聖經》並未美化他所領導的同胞的種種不堪行為,每每遇到一點困難,他們就想要跑回埃及繼續做奴隸,吃埃及的肉鍋、黃瓜、韭菜,口味倒是和中國人差不多。而他竟然能夠領導這樣一大群很“不上道”的下屬,忍受他們的抱怨,原諒他們的冒犯,還為他們向上帝祈求恩典和憐憫,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四十年!

最後,還因為被他們的不爭氣所激怒,被上帝禁止進入近在咫尺的迦南。

根據舊約的記載,摩西的一生分三個階段:前四十年因為被埃及法老的公主收養,而成為埃及的王子;然後因為路見不平殺了人,不得不亡命天涯,做了四十年的牧羊人;最後四十年作為領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然而在摩西的光環後面,我們卻聽到他這樣對上帝抱怨自己做領袖的苦:“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著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

這段摩西在極重的壓力下向上帝傾吐心意的禱告,透露了一個細節,就是上帝對摩西作為領袖的要求,是像父親一樣對被領導者的生命負責,“如養育之父”。從中可見,領導者的一個重要特質是象一個人格成熟的父親一樣。

我常想,如果各大單位的領導都是真正帶過孩子的人,看過生命成長是如何不易、而只要付出又真的會見到成果,是不是許多急功近利、苛責壓制的錯誤就能避免了呢?

但摩西的父親是誰?以色列人的文獻中只記載了他是一個名叫“暗蘭”的利未人而已。因為被遺棄的經歷,他的家庭生活是不完整的、畸形的,儘管他的生母被收養他的公主帶到王宮做了他的乳母,但他的父親形象無疑是缺失的。這個負面影響對他未來成為領袖是很大的挑戰。

在四十年的王子生涯中,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他也自信滿滿,覺得凡事“我能”,有時明明是自己的滿腔血氣,還以為在替天行道,對抗法老的逼迫。

摩西原以為憑他的身份與才能,登高一呼,必定應者雲集。但他的假定完全錯了,當他前去調解自己同胞的紛爭時,他們卻質疑他的資格,“誰立你做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還曝光他路見不平時曾經殺死一個埃及人的“前科案底”。

父親的缺席,使他沒有意識到領袖的權威就像父親在家中的權威一樣,需要靠長期付出的愛來建立,靠喊話、搞企業文化、頒佈法規起不了什麼本質作用。摩西在尚未樹立領導的威信時就想當然地以為可以憑恩賜、憑血緣做領導、行使領導權,自然引起反彈,失敗是必然的。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做領袖要體會到自己的無能

新華網上有一則微博段子:最近,各地一些領導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會親自打傘,有的會親自開車門,有的會親自拎包,有的會親自拿水杯,有的居然會親自寫講話稿了……其實,人民群眾對領導的期望也不是很高,只要生活能基本自理就可以了!

對比上述情形中的所謂領導,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上帝會看重摩西。雖然摩西路見不平的手法欠妥,但動機卻是上帝所看重的:他在別人的需要和錯誤裡看到自己所能盡的責任。這是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素質——願意擔當,願意擺上。他一直沒有失去這份責任感和擔當的勇氣,即使當他逃跑到米甸,看到當地祭司的七個女兒受到欺負時依然挺身相助。

摩西亡命米甸,以放羊謀生。在他人生的第二個四十年,上帝在曠野漫長的時空裡,磨練這位自以為是的王子,直到他體會到自己的無能——“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從埃及領出來呢?”

摩西要領導他人,就必須忍痛經歷自己缺少領導才能的事實。他首先必須面對自己的無力感和不被需要的感覺,他懷疑以色列人會願意聽他的話,而且為自己口舌笨拙而痛苦。

但摩西的自我懷疑並不妨礙上帝把領導的任務交給他。我們在猶太人的歷史中發現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現象,就是上帝只揀選那些不情願做領袖的人出來做領袖。

美國學者艾倫德在《蹣跚的領袖》一書中得出了一個睿智的結論,“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沒有哪個領袖是自告奮勇站到上帝面前的,因為不情願的領袖不容易受到權力、驕傲和野心的誘惑。他們清楚領導的真相,必須捨己,必被破碎。因此如果為了自己舒服,他們堅決推辭。他們不會熱切地想要更大、更好和更多,不會認為“一將功成萬骨枯”、要別人為了自己的理想流血是應該的。

針對摩西年青時暴露出的過於衝動和血氣的弱點,上帝讓他每天與羊為伍,一點一點磨他。而家庭生活的操練,我想也對他幫助很多,或許他發現,最先挑戰他的領袖權威、考驗他的隱忍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如果不能領導好他們,他怎麼可能帶領百萬以色列民眾?

這對摩西很重要。表面上他因為救了米甸祭司的女兒而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婚姻,其實是這個家庭救了他,尤其是岳父作為父輩給他提供了一個男性成長所必不可少的同性的肯定和接納。摩西在此期間學習做丈夫、父親和一個牧者。岳父後來還成為他作領袖時的管理顧問,給他提出了通過授權建立團隊、避免專權的建議。有一個成熟的父親形象從旁協助,幫助摩西少走了許多彎路。

有趣的是,影響中國文化最大的儒家開山宗師孔孟二人,孔子三歲喪父,孟子兩歲喪父,成長經歷中同樣缺乏父親的榜樣。

學者朱建軍在《中國的人心與文化》中寫道,父親早喪,使孔子沒有機會了解一個現實中的父親總是既有優點也有缺點的。幻想中的父親可以很完美,孔子還經常夢到周公。在兒子心目中,這個父親幾乎可以是神。孔子繼而對君王也產生了這樣的幻想,一廂情願地希望而且相信君王會像一個慈祥的父親愛孩子一樣愛自己的臣民。

但最好的父親也不是神,最好的領導者也是會犯錯誤的人,這似乎是常識,卻不容易被一個在父親形象缺失的家庭中長大的人所體會到。結果帶來的弊端就是使儒家文化對君王可能出現的問題缺乏有效的制約機制。對“君父”過於理想化,期待過多而防範太少,使國人屢屢被傷。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領袖的心理垃圾倒給誰?

在人生的第三個四十年裡,摩西體會到無論他覺得自己是荊棘還是渣滓,或被世人藐視被鄉親厭棄,但只要他肯,上帝就把自己的能力添加在軟弱的他身上。他清楚他依靠的是上帝,上帝使他成為領袖。

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司傑克•韋爾奇,對什麼是領袖有過一個經典的概括。在他看來,領袖應當有遠見卓識並使團隊共享其見、充滿活力並能感染整個團隊的激情,還應當敢於嘗試具挑戰性的任務,作出艱難卻有意義的決定。這個定義就象是為摩西訂做的,區別只是摩西的遠見卓識來自上帝。

因此當以色列人與敵人交戰時,摩西並沒有選擇身先士卒,而是登上山為百姓求告上帝。他正確持守與上帝的關係,他知道惟有從上帝而來的力量能幫助人民得勝,而不是逞匹夫之勇、自己衝進作戰的隊伍裡贏得群眾一時的歡呼。

有經濟學學者認為,領袖和群眾之間存在一種交易關係。人們給領袖讓渡了控制權,同時希望從領袖那裡獲得回報:當危險和逼迫來臨,期待領袖成為最能替眾人承擔風險的那一位,一旦他們懷疑自己的回報,領袖就得不到擁戴。

因此一有不舒服的地方,民眾就會怨懟、悖逆。摩西甚至還遭遇親戚兼助手亞倫、米利暗的嫉妒和毀謗,以及可拉一黨的叛亂。他的處理方式“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

摩西通過不斷轉向上帝,將自己內心的負面感受真實地向上帝傾吐,不被其感染,甚至在上帝面前真實的崩潰,然後回到百姓面前。不是摩西心理抗壓能力強,而是他與上帝的關係使他可以隨時到上帝面前卸下自己的重擔,重新得力。想想喬布斯吧,他把蘋果帝國的員工當作自己的“臣民”,任意發洩不滿,言語苛刻,很難期待這樣的男人能夠勝任父親的角色,所以看到媒體報道他臨終前都不能接納自己的親身女兒,也不意外。

此外,摩西能夠妥善處理自己的攻擊性性格。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或多或少具有攻擊性的性格。一個男人是否能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或變成一個只會說是的應聲蟲,往往取決於能不能妥善處理好攻擊的個性。這種攻擊性表現在他年輕時殺過人,之後雖然溫柔謙和,但也有時仍然脾氣暴烈。

他曾摔碎法版,也曾在與上帝說話時與上帝摔跤、控訴,絕不輕易放棄。攻擊性也幫助他不屈不撓達成目標,不至於灰心自棄。摩西經常一個人爬上山,在山上退省,這些操練幫助他處理並適當運用自己的攻擊性格,成為為上帝進取的力量來源。如果摩西靠不斷為他所領導的團體尋找新的敵人或發起新的運動來排解自己的攻擊性,無疑將釀成猶太民族的災難。

儘管摩西被重用,但也難免犯錯。他在加低斯被要水喝的百姓激動,沒有尊上帝為聖,自己也受了虧損。他接納自己的陰暗面發作。允許自己犯錯的人,才會允許別人犯錯,才能真正接納別人,領導好團隊。摩西為此承擔不能進入應許之地的代價,但他絲毫沒有埋怨為什麼上帝對他這麼嚴格。外有強敵或逼迫,永遠不成為屬神的領袖放過自身之罪的藉口。因為他是領袖,領袖的一絲驕傲,就會鼓勵舉國的人爭相諂媚。

摩西並非天生就是領袖,他人生第一次想要發揮領導作用的嘗試就慘遭失敗被迫流亡四十年,成為他領導生涯中噩夢般的陰影。好在上帝從不使用偉大的人,而是使用傳講偉大上帝的人。與上帝同工的過程中,他的性格被重新建立,展現出卓越的領袖品格和領導技巧。

《聖經》真實記載了以色列歷史上每個偉大人物的優點、缺點與錯誤,可以說,是一部記錄領袖真相的書。在一些慣於粉飾的文化裡,領袖的真相是最被隱蔽的部分,人們被騙也騙人。或許人們內心並不甘願如此,因此當兩千多位不同公司的員工被要求列出自己最看重的領導品質時,排在第一名的是正直和誠實,其次才是能力。世界上的公司尚且如此,信仰群體更應自省。

版權聲明:《境界》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來自《境界》,微信號newjingjie”,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如有進一步合作需求,請給我們留言,謝謝。

徵 召 奉 獻 家 人

為支持原創採編、音頻、繪畫設計團隊的成長,《境界》繼續徵召每月固定支持境界的奉獻家人(金額不限),請將你的電子郵件,發至 [email protected],註明“奉獻家人”,在這個世代,參與拓展神的國度。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jingjie

"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點擊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境界》獨立出品【經典回顧】

文丨劉陽

播音 | Luck

美國學者艾倫德在《蹣跚的領袖》一書中得出睿智的結論:“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 沒有哪個領袖是自告奮勇站到上帝面前的,因為不情願的領袖不容易受到權力、驕傲和野心的誘惑。他們清楚領導的真相,必須捨己,必須被破碎,因此如果為了自己舒服,他們堅決推辭。

有朋友參加過一個成功學的培訓,其中一節課是讓一個人坐在中間,其他學員圍成一圈,用各種貶低、責罵、嘲笑的負面語言批評中間人的某個觀點或做法。據說,這可以鍛鍊人的“心理承受力”。還有的讓學員上街乞討,然後把乞討來的錢物送到養老院。

坊間最流行的書籍,不少都是關於如何成功、如何管理的。翻開看,撥去表面一層時髦的新名詞,一些隱含的價值觀腐朽得象秦始皇的施政綱領。那些信奉“男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為了成功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人,不過是韓非、李斯、秦始皇之流相信人性本惡、狂熱追求成功的先秦法家信徒的現代翻版。最露骨的表達就是馬雲那句話:當你成功時,你說的所有話都是真理。

一位心理學家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認為法家如此強烈的成功動機背後,往往隱藏著一種“自卑感”。他們表面上非常自信,其實這種自信只是由於他們不相信別人而產生的補償心理。這些人在能力上不乏過人之處,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他們常常是最不健康的人。他們管理團隊的手段,不外乎“法、術、勢”老三樣——獎懲之法、欺詐之術以及地位權勢。

這就是中國式管理和領導的真相嗎?

近年一些高端的培訓,常會講到猶太人的智慧。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偉大的猶太領袖——摩西,他作為領袖的一生,和中國文化中的許多現象恰成對照。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做領袖如“養育之父”

《聖經·舊約》記載了東方另一個古老民族——以色列人中的傑出領袖,摩西是最被推崇的其中一位。他從上帝那裡領受帶領整個猶太民族的男女老幼逃離埃及,進行戰略轉移,進入迦南美地的使命。

《聖經》並未美化他所領導的同胞的種種不堪行為,每每遇到一點困難,他們就想要跑回埃及繼續做奴隸,吃埃及的肉鍋、黃瓜、韭菜,口味倒是和中國人差不多。而他竟然能夠領導這樣一大群很“不上道”的下屬,忍受他們的抱怨,原諒他們的冒犯,還為他們向上帝祈求恩典和憐憫,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四十年!

最後,還因為被他們的不爭氣所激怒,被上帝禁止進入近在咫尺的迦南。

根據舊約的記載,摩西的一生分三個階段:前四十年因為被埃及法老的公主收養,而成為埃及的王子;然後因為路見不平殺了人,不得不亡命天涯,做了四十年的牧羊人;最後四十年作為領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然而在摩西的光環後面,我們卻聽到他這樣對上帝抱怨自己做領袖的苦:“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著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

這段摩西在極重的壓力下向上帝傾吐心意的禱告,透露了一個細節,就是上帝對摩西作為領袖的要求,是像父親一樣對被領導者的生命負責,“如養育之父”。從中可見,領導者的一個重要特質是象一個人格成熟的父親一樣。

我常想,如果各大單位的領導都是真正帶過孩子的人,看過生命成長是如何不易、而只要付出又真的會見到成果,是不是許多急功近利、苛責壓制的錯誤就能避免了呢?

但摩西的父親是誰?以色列人的文獻中只記載了他是一個名叫“暗蘭”的利未人而已。因為被遺棄的經歷,他的家庭生活是不完整的、畸形的,儘管他的生母被收養他的公主帶到王宮做了他的乳母,但他的父親形象無疑是缺失的。這個負面影響對他未來成為領袖是很大的挑戰。

在四十年的王子生涯中,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他也自信滿滿,覺得凡事“我能”,有時明明是自己的滿腔血氣,還以為在替天行道,對抗法老的逼迫。

摩西原以為憑他的身份與才能,登高一呼,必定應者雲集。但他的假定完全錯了,當他前去調解自己同胞的紛爭時,他們卻質疑他的資格,“誰立你做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還曝光他路見不平時曾經殺死一個埃及人的“前科案底”。

父親的缺席,使他沒有意識到領袖的權威就像父親在家中的權威一樣,需要靠長期付出的愛來建立,靠喊話、搞企業文化、頒佈法規起不了什麼本質作用。摩西在尚未樹立領導的威信時就想當然地以為可以憑恩賜、憑血緣做領導、行使領導權,自然引起反彈,失敗是必然的。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做領袖要體會到自己的無能

新華網上有一則微博段子:最近,各地一些領導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會親自打傘,有的會親自開車門,有的會親自拎包,有的會親自拿水杯,有的居然會親自寫講話稿了……其實,人民群眾對領導的期望也不是很高,只要生活能基本自理就可以了!

對比上述情形中的所謂領導,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上帝會看重摩西。雖然摩西路見不平的手法欠妥,但動機卻是上帝所看重的:他在別人的需要和錯誤裡看到自己所能盡的責任。這是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素質——願意擔當,願意擺上。他一直沒有失去這份責任感和擔當的勇氣,即使當他逃跑到米甸,看到當地祭司的七個女兒受到欺負時依然挺身相助。

摩西亡命米甸,以放羊謀生。在他人生的第二個四十年,上帝在曠野漫長的時空裡,磨練這位自以為是的王子,直到他體會到自己的無能——“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從埃及領出來呢?”

摩西要領導他人,就必須忍痛經歷自己缺少領導才能的事實。他首先必須面對自己的無力感和不被需要的感覺,他懷疑以色列人會願意聽他的話,而且為自己口舌笨拙而痛苦。

但摩西的自我懷疑並不妨礙上帝把領導的任務交給他。我們在猶太人的歷史中發現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現象,就是上帝只揀選那些不情願做領袖的人出來做領袖。

美國學者艾倫德在《蹣跚的領袖》一書中得出了一個睿智的結論,“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沒有哪個領袖是自告奮勇站到上帝面前的,因為不情願的領袖不容易受到權力、驕傲和野心的誘惑。他們清楚領導的真相,必須捨己,必被破碎。因此如果為了自己舒服,他們堅決推辭。他們不會熱切地想要更大、更好和更多,不會認為“一將功成萬骨枯”、要別人為了自己的理想流血是應該的。

針對摩西年青時暴露出的過於衝動和血氣的弱點,上帝讓他每天與羊為伍,一點一點磨他。而家庭生活的操練,我想也對他幫助很多,或許他發現,最先挑戰他的領袖權威、考驗他的隱忍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如果不能領導好他們,他怎麼可能帶領百萬以色列民眾?

這對摩西很重要。表面上他因為救了米甸祭司的女兒而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婚姻,其實是這個家庭救了他,尤其是岳父作為父輩給他提供了一個男性成長所必不可少的同性的肯定和接納。摩西在此期間學習做丈夫、父親和一個牧者。岳父後來還成為他作領袖時的管理顧問,給他提出了通過授權建立團隊、避免專權的建議。有一個成熟的父親形象從旁協助,幫助摩西少走了許多彎路。

有趣的是,影響中國文化最大的儒家開山宗師孔孟二人,孔子三歲喪父,孟子兩歲喪父,成長經歷中同樣缺乏父親的榜樣。

學者朱建軍在《中國的人心與文化》中寫道,父親早喪,使孔子沒有機會了解一個現實中的父親總是既有優點也有缺點的。幻想中的父親可以很完美,孔子還經常夢到周公。在兒子心目中,這個父親幾乎可以是神。孔子繼而對君王也產生了這樣的幻想,一廂情願地希望而且相信君王會像一個慈祥的父親愛孩子一樣愛自己的臣民。

但最好的父親也不是神,最好的領導者也是會犯錯誤的人,這似乎是常識,卻不容易被一個在父親形象缺失的家庭中長大的人所體會到。結果帶來的弊端就是使儒家文化對君王可能出現的問題缺乏有效的制約機制。對“君父”過於理想化,期待過多而防範太少,使國人屢屢被傷。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領袖的心理垃圾倒給誰?

在人生的第三個四十年裡,摩西體會到無論他覺得自己是荊棘還是渣滓,或被世人藐視被鄉親厭棄,但只要他肯,上帝就把自己的能力添加在軟弱的他身上。他清楚他依靠的是上帝,上帝使他成為領袖。

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司傑克•韋爾奇,對什麼是領袖有過一個經典的概括。在他看來,領袖應當有遠見卓識並使團隊共享其見、充滿活力並能感染整個團隊的激情,還應當敢於嘗試具挑戰性的任務,作出艱難卻有意義的決定。這個定義就象是為摩西訂做的,區別只是摩西的遠見卓識來自上帝。

因此當以色列人與敵人交戰時,摩西並沒有選擇身先士卒,而是登上山為百姓求告上帝。他正確持守與上帝的關係,他知道惟有從上帝而來的力量能幫助人民得勝,而不是逞匹夫之勇、自己衝進作戰的隊伍裡贏得群眾一時的歡呼。

有經濟學學者認為,領袖和群眾之間存在一種交易關係。人們給領袖讓渡了控制權,同時希望從領袖那裡獲得回報:當危險和逼迫來臨,期待領袖成為最能替眾人承擔風險的那一位,一旦他們懷疑自己的回報,領袖就得不到擁戴。

因此一有不舒服的地方,民眾就會怨懟、悖逆。摩西甚至還遭遇親戚兼助手亞倫、米利暗的嫉妒和毀謗,以及可拉一黨的叛亂。他的處理方式“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

摩西通過不斷轉向上帝,將自己內心的負面感受真實地向上帝傾吐,不被其感染,甚至在上帝面前真實的崩潰,然後回到百姓面前。不是摩西心理抗壓能力強,而是他與上帝的關係使他可以隨時到上帝面前卸下自己的重擔,重新得力。想想喬布斯吧,他把蘋果帝國的員工當作自己的“臣民”,任意發洩不滿,言語苛刻,很難期待這樣的男人能夠勝任父親的角色,所以看到媒體報道他臨終前都不能接納自己的親身女兒,也不意外。

此外,摩西能夠妥善處理自己的攻擊性性格。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或多或少具有攻擊性的性格。一個男人是否能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或變成一個只會說是的應聲蟲,往往取決於能不能妥善處理好攻擊的個性。這種攻擊性表現在他年輕時殺過人,之後雖然溫柔謙和,但也有時仍然脾氣暴烈。

他曾摔碎法版,也曾在與上帝說話時與上帝摔跤、控訴,絕不輕易放棄。攻擊性也幫助他不屈不撓達成目標,不至於灰心自棄。摩西經常一個人爬上山,在山上退省,這些操練幫助他處理並適當運用自己的攻擊性格,成為為上帝進取的力量來源。如果摩西靠不斷為他所領導的團體尋找新的敵人或發起新的運動來排解自己的攻擊性,無疑將釀成猶太民族的災難。

儘管摩西被重用,但也難免犯錯。他在加低斯被要水喝的百姓激動,沒有尊上帝為聖,自己也受了虧損。他接納自己的陰暗面發作。允許自己犯錯的人,才會允許別人犯錯,才能真正接納別人,領導好團隊。摩西為此承擔不能進入應許之地的代價,但他絲毫沒有埋怨為什麼上帝對他這麼嚴格。外有強敵或逼迫,永遠不成為屬神的領袖放過自身之罪的藉口。因為他是領袖,領袖的一絲驕傲,就會鼓勵舉國的人爭相諂媚。

摩西並非天生就是領袖,他人生第一次想要發揮領導作用的嘗試就慘遭失敗被迫流亡四十年,成為他領導生涯中噩夢般的陰影。好在上帝從不使用偉大的人,而是使用傳講偉大上帝的人。與上帝同工的過程中,他的性格被重新建立,展現出卓越的領袖品格和領導技巧。

《聖經》真實記載了以色列歷史上每個偉大人物的優點、缺點與錯誤,可以說,是一部記錄領袖真相的書。在一些慣於粉飾的文化裡,領袖的真相是最被隱蔽的部分,人們被騙也騙人。或許人們內心並不甘願如此,因此當兩千多位不同公司的員工被要求列出自己最看重的領導品質時,排在第一名的是正直和誠實,其次才是能力。世界上的公司尚且如此,信仰群體更應自省。

版權聲明:《境界》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來自《境界》,微信號newjingjie”,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如有進一步合作需求,請給我們留言,謝謝。

徵 召 奉 獻 家 人

為支持原創採編、音頻、繪畫設計團隊的成長,《境界》繼續徵召每月固定支持境界的奉獻家人(金額不限),請將你的電子郵件,發至 [email protected],註明“奉獻家人”,在這個世代,參與拓展神的國度。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jingjie

領袖的真相——猶太領袖摩西是怎樣煉成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