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戍邊人|一名哈薩克族護邊員的十載守邊路……

摩托車 社會 伊犁零距離 2017-07-30

“駿馬要看一雙眼睛,勇士要看走過的腳印。”這是一句哈薩克族的俗語。潺潺的伊犁河水從中哈邊境348號界碑旁流過,由於無法設置邊界網,這條河道的邊境守護困難重重。1999年,有一家人從遠方來到了這裡,接過了護邊員的紅袖章,十八年來,他們日日夜夜行走在這裡,守衛著邊境一線,留下了無數堅實的腳印。現在這段邊境線就像夏日的河水一樣平靜,這家的主人名叫玉素甫卡孜·拖依,是伊犁邊防支隊捷仁布拉克邊防派出所的護邊員,他是這片邊境線的“守護者”。

兒時從軍夢,半個邊防兵

有位哈薩克族的詩人在自己的詩中寫道:天鵝留戀清澈的湖水,人民熱愛自己的土地。淳樸的哈薩克人對家鄉有著濃厚的感情。走進玉素甫卡孜的家中,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滿牆的獎狀和一摞摞的榮譽證書,中間最顯眼的地方掛著一面五星紅旗,這是2014年2月《新疆經濟報》的記者送給他的。每到重要節日他都會把國旗拿到哨樓上高高升起。

“哎,好的呢嗎兄弟。”一見到來到家中的派出所民警,卡孜就熱情地伸出手挨個行禮問好,多年的護邊工作讓他和這些邊防官兵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你們換了新臂章啊,挺好看!”卡孜笑著說。他從小心中就有個從軍夢,但作為家裡8個孩子中的長子,如果去當兵就沒人幫父親放牧了,只好忍痛放棄了這個夢想。1999年,解放軍邊防連招收護邊員,此時的卡孜已經結婚,女兒也剛剛出生,但得到這個消息後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報了名,舉家從伊寧市旁的巴彥岱鎮搬到了遙遠的67團,從此在這裡紮下了根。“現在也沒什麼遺憾的,在這裡護邊了這麼多年,我覺得我也算是半個兵了吧。”他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在他家中的衣櫃裡疊著十幾套破舊的迷彩服,這些都是邊防連和邊防派出所贈送的,褪色的迷彩見證了他這十幾年來的風雨護邊路。無論是巡邊、放牧還是在家裡,他都喜歡穿著帶有“中國武警”臂章的迷彩服,據他說不僅僅是因為這套衣服舒適耐用,還給他一種邊防衛士的使命感。

全家皆衛士,聚力保平安

卡孜的家位於67團某邊防連的舊址旁,他最初和這個解放軍邊防連一起駐紮在這裡,但2005年邊防連搬離到了別的地方,只留下一片空蕩蕩的營房和哨樓,從此以後的十餘年,就只有卡孜一家住在河灘上,守衛在這裡。

邊防連離開之後,長達28公里的邊境線上就只有卡孜一家人在守衛,從他家所在的河灘到伊犁河道出境處騎摩托車來回要兩個多小時,但他卻十餘年來日復一日的奔波在這條路上。“河口那裡不能缺人,我有事出去就讓媳婦騎著摩托車去轉轉,我和媳婦一起出去就讓女兒騎馬去看著,我們一家人從來沒有一起出去參加過宴會婚禮。”卡孜指著家裡的護邊員袖標說。這些年他感覺最對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古孜拉·熱斯克德也是護邊員,1999年就和他一起來到了這裡,就像大多數賢惠持家的哈薩克族女人一樣,她一直是丈夫堅實的後盾。巡邊、放牧、種地,男人乾的活她都能幹。2007年在種地時扭傷了腰,治好了後也經常犯痛,即便如此,她仍然為堅持打理好家庭和幫助丈夫巡邊。女兒阿克木爾·玉素甫卡孜剛出生就和父母一起來到了這裡,從小跟著父親一起在邊境線上放牧巡邏,今年十八歲的她就要升入高三了,她的夢想就是明年考上軍校,成為真正的軍人保家戍邊。兒子托克塔爾·玉素甫卡孜儘管只有7歲,還沒有一匹大馬的馬腿高,但也可以一個人騎著馬去放羊了,卡孜也經常告誡他:“看到邊境的鐵絲網那邊有不認識的人要立刻回來告訴父母。”這一家人為保衛這段邊境線的平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多年的巡邊護邊工作中,卡孜更是立功無數。憑藉出色的警覺性和責任心,多次成功發現並阻止各類人員臨界越境,避免出現嚴重後果。最驚險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他在巡邊過程中發現三名可疑人員步行向河口走去,其中一人還揹著長條狀的挎包,機敏的卡孜立即打電話向派出所反映了情況,並牽上自己的牧羊犬追了上去,大聲質問來人的身份。三人不但不配合,還威脅他不要多管閒事。面對恐嚇,卡孜並沒有退縮,而是耐心向對方喊話勸解,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幾十分鐘,直到派出所官兵趕來,將三名可疑人員制服,從他們身上搜出了兩柄鋼刀。為此,卡孜又一次受到了派出所和鎮政府的表彰,這樣的事蹟,在他的多年護邊生涯中,還有許許多多。2017年開始,新疆進入常態化維穩,邊境管控工作更是成為了重中之重,卡孜將妻子的兩個弟弟也接來家中協助自己一起巡邊,還義務捐出了家中的兩條純種哈薩克牧羊犬協助派出所執勤巡邏。鎮上也在他家旁邊修築了護邊員執勤用房,配發了巡邊用的摩托車,現在的卡孜終於告別了之前一家人每天換著騎馬巡邊的日子,開始帶著護邊員小隊一起騎車巡邏了。

致富不忘本,與人常為善

剛到67團時,卡孜的身上只有幾元錢,多年來靠著勤勞的雙手,如今的他已經有六百多畝玉米地和近千匹牛羊了,也算是家境殷實。卡孜給父母在伊寧市買了房子,自己卻為了護邊事業,仍然和妻兒堅守在這裡,過著簡樸的生活。提起他的名字,周圍幾個連隊的鄉親都會豎起大拇指,他幫助貧困戶,資助大學生的事蹟聲名遠揚,是團裡有名的好人。

67團7連的加林·阿迪力2013年考上了上海財經大學,卻為學費犯起了愁,他的父親患有痴呆症,一家人的經濟來源只有家裡的十幾只羊。卡孜瞭解到他的情況後,毅然拿出積蓄供加林去上大學,並捐給了他家10只羊。在新疆醫科大學上大二的加力哈斯是卡孜資助的另一位大學生,他此時正好利用暑假時間來到這裡幫忙。“卡孜叔叔是我們家的大恩人,等畢業了我一定會盡自己所能回報他!”加力哈斯激動地說。

除了在生活上幫助困難群眾,在對少數民族鄉親的思想教育上,卡孜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於從小上的是漢語學校,卡孜的國語水平非常好,每年兩會期間,他都會義務幫助派出所向少數民族牧民們分發“兩會”宣傳單,講解最新政策,今年又把傳遍全國的于田縣加依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吾布力喀斯木·買吐送撰寫的《致維吾爾族同胞覺醒書》對自己的維吾爾族鄉親們進行宣講。

時任伊犁邊防支隊政委的田鋒同志聽說了卡孜的事蹟後,主動和卡孜結成了“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親戚”。並多次來到卡孜家中,稱讚他對邊防工作做出的貢獻,鼓勵他要繼續發揮自己的模範帶頭作用,在生活上和在思想上繼續幫助連隊的其他少數民族群眾。

保衛邊疆的不僅僅只有邊防軍人,像卡孜一家這樣默默奉獻的群眾護邊員還有很多,他們的存在守衛著邊境地區的安定,他們的付出呵護著我們的幸福和奮鬥,他們也和邊防軍人一樣,是守衛祖國邊防的鐵磚硬石。

來源 | 邊防大隊 王帥

編輯 | 阿依努爾

責編 | 任 豔

審核 | 舒 丁

新時代戍邊人|一名哈薩克族護邊員的十載守邊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