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怒懟默克爾並非任性 這一貿易數據讓他佔了理

默克爾 美國 北約 經濟 中金網 2017-06-07

中金網06月01日訊,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兩人都出席了北約峰會和七國集團峰會。在這兩場峰會中,美國與德國等歐洲國家在北約軍費、氣候變化等問題上都表現出了較大分歧,美歐之間裂痕凸顯。而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德國總理默克爾之間的隔空互懟也成了熱點話題。那麼,特朗普特朗普“怒懟”默克爾的背後,究竟佔不佔理?

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之間的口水戰升級。特朗普30日在推特發文,反擊默克爾稱以後“不能再依賴美英”,令兩國關係愈發緊張。特朗普批評德國對美有巨大貿易盈餘,又指德國對北約付出太少,揚言情況會改變。

特朗普怒懟默克爾並非任性 這一貿易數據讓他佔了理

此前,據德國《明鏡》週刊披露,特朗普2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舉行會談時稱,“德國人很壞”,“看看德國人在美國售出的上百萬輛汽車,多得可怕,我們要叫停這種現象”。

這一報道引發不小關注。在七國集團峰會舉辦前,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加里·科恩還特意出面為特朗普此言“滅火”:“他(特朗普)談論的只是兩國貿易,而不是指德國(這個國家)有問題。”容克也表示,特朗普的原話被德國媒體翻譯成德語後有些“誇張”。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早在競選總統期間曾表示,將針對德國對美國數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採取措施。他曾批評德國寶馬、戴姆勒、大眾等汽車公司沒有在美國生產更多汽車,並威脅將向德企在墨西哥生產並出口至美國的汽車徵收35%的懲罰性關稅。

那麼,特朗普“怒懟”默克爾的背後,究竟佔不佔理呢?德國與美國間的貿易順差,真的如此巨大嗎?對此,外媒提供了幾張圖表數據,或許有助於解答這一問題。

特朗普怒懟默克爾並非任性 這一貿易數據讓他佔了理

從上圖可以看出,德國的經常賬戶盈餘一直在增長。即使中日這兩個在全球範圍以貿易盈餘著稱的國家在金融危機後盈餘縮水,但德國的經常賬戶盈餘依然不見回落。2016年,德國經常項目盈餘約為2700億歐元,規模達到了GDP的8.6%,這幾乎是中日兩國經常項目盈餘佔GDP比重的近三倍!

而從美德兩國間的貿易數據看,在2015年之前,德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順差也始終在不斷擴大,這也難怪特朗普當前對此大發雷霆。重商主義,包括一系列200年前就已被證明是錯誤的過時信念,如今卻已成為特朗普本人備受推崇的信條。重商主義表明,除了其他方面,德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因為它擁有最大的經常項目盈餘。

特朗普怒懟默克爾並非任性 這一貿易數據讓他佔了理

那麼,德國是否真的故意製造出如此多的貿易盈餘呢?對此,有分析師認為,德國人本身或許僅僅負擔次要責任。事實上,德國貿易盈餘如此巨大的原因主要在於兩點:歐元的誕生;德國人的“節儉”。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德美兩國間沒有任何單獨的貿易協議!所有的貿易關係都是通過歐盟管理的。是的!歐盟在2016年與美國貨物貿易順差達到了1460億美元。德國佔其中的44%,其次是美企偏愛的“避稅天堂”愛爾蘭(佔24%),第三則是意大利(佔19%)。而其他歐洲國家如比利時、荷蘭和英國,則與美國間存在貿易赤字。

歐元的問世是導致德國對美貿易順差擴大的主要推手。在二戰後的幾十年裡,西德經濟決策者把國家貨幣的實力作為首要任務。從1960年到1990年,德國的貨幣馬克的價值幾乎是美元的四倍。然而,自從1999年歐元誕生取代馬克以來,德國就不得不與歐元區其他國家共享單一貨幣。而自金融危機以來,歐元兌美元持續貶值。

另一方面,德國自身的投資消費儲蓄習慣也是導致德國經常賬戶盈餘一直增長的另一原因。德國是工業化世界公共投資率最低的國家之一,而家庭儲蓄率也居高不下。總體而言,德國花的比生產的少,所得差額必然會表現為淨出口。

德國儲蓄率高有其背後原因。德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快於大部分國家。明智的德國人明智地為退休儲蓄。而如果特朗普想要在這方面打“歪腦筋”,或許可以祈禱一件事:默克爾難以在今年9月贏得連任。

馬丁·舒爾茨(Martin Schulz)的社會民主黨傾向於增加公共支出,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目前,歐洲利率接近於零,在這樣的環境下,增加公共投資擠出私人投資的風險幾乎不存在。此外,德國在醫療、教育、通訊和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未滿足需求。

微信公眾號:cngold-com-cn (長按複製),或搜【中金網】,獲得更多免費信息實時推送!

微信公眾號:wallstreet-storm(長按複製),站在風暴眼看世界,或搜索【華爾街風暴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