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生》:這部電影看得我有負罪感,說明是真的好看!

有幸在一次公司團建時玩過一次密室逃脫,同事們也都是衝著獵奇來的,但是出來後都表示不會玩第二次,也算是一錘子買賣了。現實的密室整體的體驗很low,解密過程毫無樂趣,基本都是找細節拼口算的設計,所以即便通關了也缺乏滿足感和成就感,更噁心的是會故意設計很狹小的出口,讓你爬出來搞得渾身是土。

而若將這一切用電影的方式展現出來,可就是處處嗨點的驚悚大片了。正在熱映的《密室逃生》算是在這個命題下,將商業元素玩的最專業,也最值得期待續作的新系列作品了。


《密室逃生》:這部電影看得我有負罪感,說明是真的好看!


略顯悖論的一點就是,現實中的密室逃脫不可能以性命為代價,但在電影的虛擬故事中卻需要有人犧牲才能足夠好看。六個過往災難中的唯一倖存者,卻是這場生死遊戲中的最不幸者。每個密室設計的都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到逃脫的辦法,否則就一命嗚呼。要麼被燒死,要麼被凍死,要麼突然地板就陷落了,反正六個人六個密室,就是六場生死決戰,每個人都拼命“玩”時怎麼能不好看?!


《密室逃生》:這部電影看得我有負罪感,說明是真的好看!


不過,驚悚片不死人才是新鮮事,而好的驚悚片真正讓觀眾打戰慄的很多時候又不是死亡,而是極強的代入感。《密室逃生》最出類拔萃的一點正是沒有把密室只是當成營造驚悚恐怖氛圍的場所,而是將其類比成羅馬鬥獸場,場外的人看到困獸自相殘殺會興奮,而困獸勝出也不會得到獎勵。場外的人不停的下注,越是沒有希望勝出的賠率就越高,看起來更為凶殘的嘴臉卻都躲在了攝像頭後面,觀眾們看到的監視器畫面其實正是導演在暗示,銀幕前的觀眾就是場外人。甚至,我們從一開始都在以觀影經驗來推斷誰會活到最後,跟下注並沒什麼區別。


《密室逃生》:這部電影看得我有負罪感,說明是真的好看!


(以下有輕微劇透)


一開始佐伊在上物理課時,教授提到了“一個被盯著看的水壺總也不開”的芝諾效應,究竟為什麼一開始就交代這一段,很多觀眾會像我一樣遲疑,但在最後的高潮階段,又會感嘆編劇的精巧。可以說整部電影就是對“芝諾效應”的闡述,只是把盯著看的人換成了場外的玩家抑或觀眾們,水壺換成了密室中的六人。也就正如佐伊解析的那樣,如果一直被盯著看,就不可能逃出。為了打破芝諾效應,她瘋狂的破壞攝像頭,但其他人卻並沒有聽她解釋,也並未理解這麼做的理由。於是,最後同樣是最後活下來的人,本只是僥倖躲過了一劫,而佐伊才是真正讓遊戲設計者們害怕的變量。


《密室逃生》:這部電影看得我有負罪感,說明是真的好看!


收到方盒的六人,都是過往災難中的唯一倖存者,而此次密室逃生的主題只是在驗證倖存者中誰才是真正幸運的人。也能看出導演對於倖存這件事給出了兩種解釋:一種當然是阿曼達、邁克這樣的只是在死亡面前僥倖逃生,面對死亡他們依然束手無策,更多時候是坐以待命;而另一種是以黑人傑森為代表的利己主義者,在災難降臨時,他們就恢復到獸性,爭奪有限的資源,殺害同類,以獲得苟活的機會。

其實,在最後導演還給出了另一種可能。佐伊一樣經歷過空難,還失去了母親,但她倖存的原因就不只是上帝垂憐了。最後她克服空難的心理陰影,選擇坐飛機直搗老巢,是對死亡敬畏後的頑強生命力。


《密室逃生》:這部電影看得我有負罪感,說明是真的好看!


結尾處已經明確表達出會有續作,對於幕後黑手們也有了聲音上的交代,這個從死亡邊緣掙扎出來的“變量”佐伊,究竟會怎樣面對這些未知的強大對手,對於這次看過《密室逃生》的人會十分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