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夢一縷南洋繞——記“鄉夢”新加坡華樂團與張維良音樂會

民族樂器 張維良 演唱會 音樂 昭華民族音樂 2017-05-27

南風一霎獅城飄,鄉夢一縷南洋繞

——記“鄉夢”新加坡華樂團與張維良音樂會

5月21日晚上,初夏的新加坡剛天降甘霖,微風吹過佇立在市中心的萊佛士銅像,銅像後面的維多利亞音樂廳,迎來了享譽國際的笛簫大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會長張維良。“鄉夢──新加坡華樂團與張維良”就在這座百年英式建築裡上演。

鄉夢一縷南洋繞——記“鄉夢”新加坡華樂團與張維良音樂會

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葉聰起手一揮,作曲大師趙季平的《鄉愁》讓滿場觀眾準備好進入張維良笛藝鄉夢的心情。去年張維良應邀在濱海藝術中心與新加坡鼎藝團合作,一曲《花泣》觸動了眾多愛樂者的心靈。這次他與新加坡華樂團的音樂會,就以《花泣》率先登場。只見穿著一襲湖水藍色中式長袍的張維良瀟灑亮相,在樂隊的彈詞音型中,張維良手中的低音大笛以綿長的氣息奏出他的家鄉音調。“黛玉葬花,花落人去”。

鄉夢一縷南洋繞——記“鄉夢”新加坡華樂團與張維良音樂會

開場的《鄉愁》與《花泣》描繪的是一種淡淡的思憶,時遠亦近。其後的《幽蘭逢春》也是借物明志,被喻為蘭花的崑曲高潔雅緻,笛樂大師趙鬆庭與曹星合寫此曲,帶有一種從黑暗步向光明的情緒。張維良的演繹傾注對恩師的懷念,令人動容。

獲獎無數的著名青年作曲家崔權受新加坡華樂團委約而創作的《南風》把他自身的內心感懷用音樂轉化為人文的精神意境。開首輕輕的長音在絃樂淡淡的和絃上飄過,猶如剛才音樂廳外的一霎微風。崔權把江南的曲風融進《南風》裡,跟首演地南洋恰恰呼應著。他這首新作就是為張維良量身定做,讓他把潤澤的音色、深厚的氣功和靈巧的指功發揮到極致。全曲以和聲轉換與竹笛的氣息互相推動,溫暖的音響,各聲部之間的織體交錯,把民族樂器在聲音上做到極佳的融合。在葉聰的精心處理以及樂團的用心演奏下,在真正意義上達到了「鬆、圓、透、柔」的總體效果。

鄉夢一縷南洋繞——記“鄉夢”新加坡華樂團與張維良音樂會

在數年前充滿東北豪邁色彩的《樂春》之後,崔權的《南風》為二十一世紀的竹笛作品添加了新成員。 二十多年前由張維良組建的華夏室內樂團,邀得正值壯年的葉聰擔任首席指揮,兩位頂尖藝術家不斷推動著中國當代民族音樂的發展。

旅法作曲大師陳其鋼的《三笑》就是由他們演奏,併成為二十世紀民族室內樂的經典作品。二十多年後,張維良與葉聰再度攜手合作,更夥拍樂團多位高手,包括曾任教於中國音樂學院的三絃演奏家黃桂芳、琵琶首席俞嘉以及古箏演奏家許徽。《三笑》為中國傳統音樂精神的當代詮釋,張維良的尺八、低音大笛與三位演奏家的彈撥樂器互相配合,吹管樂的旋律線條和彈撥樂的點狀結構相得益彰。

鄉夢一縷南洋繞——記“鄉夢”新加坡華樂團與張維良音樂會

音樂會點題作《鄉夢》乃張維良在2011年為其從藝四十週年的巡演而作。《鄉音》《鄉趣》《鄉情》《鄉行》張維良與就職於新加坡華樂團多年的愛徒曾志雙笛齊鳴,把樂曲中故鄉的各種情境細緻刻畫。

張維良自幼成長在江蘇太湖邊,源遠流長的吳文化底蘊深深地刻在他的心坎裡。在他的音樂道路上,雖然有三十多年是在中國北方渡過,然而以長江流域作為養份的江南人文特質一點都沒有減少,反而隨著歲月而日益滋長。《鄉夢》既有吳儂軟語,也有兒時童趣,有思鄉深情,更有豪情壯志。樂曲把蘇州彈詞與二人臺南北交匯,象徵著張維良的兩個故鄉:生他養他的太湖與成就他一生事業的京城。在他的血液裡就是流淌著長江與黃河兩大華夏文明,生生不息。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與歡呼聲,令張維良欲罷不能。加奏的《小放牛》和《良宵》一動一靜,繞樑三日,令人魂牽夢縈。

鄉夢一縷南洋繞——記“鄉夢”新加坡華樂團與張維良音樂會

集演奏、創作、教學、理論、科研、行政於一身的張維良,在竹笛演奏上早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他不僅是當代中國竹笛藝術的領軍人物,繼承了趙鬆庭、馮子存、劉管樂、王鐵錘、簡廣易等竹笛大師的演奏藝術,把它們融匯貫通的同時,更另闢蹊徑,對幾十年來一直作為竹笛演奏家們的兼奏樂器,卻具有深厚文化傳統的簫和壎進行積極探索與推動,把它們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早在上世世紀八、九十年代,張維良率先把這兩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吹管樂器與當代音樂思維相結合,創作並演奏了大量作品,賦予它們新的生命。他多年來為多部得獎電影演奏了多段膾炙人口的配樂,並創作了過百首各類型的音樂作品。

鄉夢一縷南洋繞——記“鄉夢”新加坡華樂團與張維良音樂會

“傳統不等於保守,現代不等於無序。”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澱,張維良已卓然成家,然而他對藝術的渴望與追求並沒有停止,對笛簫壎藝術的發展作出了深刻的思考並付諸實行。他把古今、東西、雅俗音樂融為一體,成為當代中國的新音樂。這次在新加坡的“鄉夢”音樂會,為他在從事藝術工作四十五年曆程中寫上濃重的一筆。張維良在藝術上全方位的投入以及對文藝界的貢獻,使他早已跳出一個純粹演奏家的身份。“張維良”這三個字,已成為一個文化符號。

圖:新加坡華樂團

文:楊偉傑(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

“昭華民族音樂” 傳播經典,弘揚新

鄉夢一縷南洋繞——記“鄉夢”新加坡華樂團與張維良音樂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