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課的十條評價標準,說到心裡了!|教學

民主 教育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7-06-15

點擊上方“中國教育新聞網”訂閱我們

一堂好課的十條評價標準,說到心裡了!|教學

正如美學中對“美”的定義莫衷一是一樣,一堂好課中“好”的標準也是難以界定的。因為界定的標準太多了,觀測的角度太多了,評價的內容太多了,主觀的判斷太多了,所以,只能是見仁見智,各賦春秋。

精神面貌:手握鋼槍上戰場

起立示威口號響,猶如正跨鴨綠江。

敵人膽敢來侵犯,手握鋼槍上戰場。

我認為,評價一堂好課的第一標準就是看師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擻還是吊兒郎當,是全神貫注還是心不在焉,是勤學好問還是冷漠懶散,是字正腔圓還是含糊其聲,是群情激昂還是七凌八亂……這從上課的起立動作中,從問好口號的呼喊中,從回答上臺展演的爭搶中,從積極發言的爭辯中,都能看出來。

好的精神面貌應該是和諧、活躍、民主、高效、務實的,由此營造的課堂氣氛能讓每個參與者都有見賢思齊的上進心、分秒必爭的緊迫感和捨我其誰的表現欲,身處其中都感到振奮、激昂、歡快、充實。這種氛圍似乎是玄妙而無從把握的東西,其實它體現在師生交往與活動中間,體現在課堂的物質存在與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當事雙方與觀察者感知的客觀存在,是一種可以左右課堂教學活動效能的關鍵因素。

求知慾望:追根究底探黃泉

仰望星空問碧天,追根究底探黃泉。

蠅蚊怎樣辨公母,撲朔迷離想懂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鍵怎樣提高興趣?概括說來,教師應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營造寬鬆的教學環境,採取靈活的教學形式,組織得當的教學過程。內容、形式、過程、環境,都會引發學習興趣,也可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所以,評價一堂課,第二個方面就看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郁,看老師的煽風點火是否奏效,看課程設計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沒有吸引力,看研習收穫有沒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動有沒有感召力,看學生的注意力有沒有分散轉移。如果一堂課,師生均進入狀態,物我兩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麼,這樣的課堂一定是最好的。

教學方式:自主互動求實效

自主學習好處多,爭先恐後避蹉跎。

八仙過海神通異,各領風騷招術活。

真正的好課,學生是教師的同僚而不是單純的執行者,是課堂的主宰而不是作業的奴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藉助與同學合作的力量,應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獲取新知鍛鍊能力,並在不斷進取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所以,評價一堂課的第三個標準就是學生是否自主,有沒有互動,有沒有因人而異體現個性化教學,有沒有優勢互補倡導合作學習,有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從學的角度去設計問題,有沒有關注學生的發展差異並提供階梯式套餐……如果僅是老師大顯神通,將教材講得淋漓盡致,而學生只是聽眾觀眾,那麼,這樣的課堂不算好課。

一堂好課的十條評價標準,說到心裡了!|教學

教學效率:張弛有度分勞逸

文武之道在張弛,勞逸結合效率提。

放水養魚計久遠,取卵切莫再殺雞。

綜前所述,一堂好課的標準,即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多元的互動性、自行獲取知識的實踐性,等等,其實,還可以用一個詞來總而言之,那就是“有效性”。

教學效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全員參與的影響面,二是個體效率的平均值。效率可以有高低,但如果流於形式沒有效益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作用,那麼這節課都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好課首先是充實的、緊張的、有序的、提高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事幹,都在忙忙活活,還能井然有序。當然,一味的緊張並不可取,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勞逸結合也是學習的法寶。

知識容量:科學合理有梯度

精美課堂量適宜,科學合理如登梯。

序循漸進按節奏,進退自如默化移。

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好課堂的教學內容具有如下特徵:

① 教師正確理解並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特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確定重點和難點,精選具有基礎性、範例性和綜合性的學科知識。

② 內容具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

③ 重視教學內容的文化內涵,體現科學性、人文性和社會性的融合。

④ 關注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密切聯繫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

完美的課堂還具有“生成性”──這節課不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投入,又有智慧思維的啟迪,既有學習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還有創新領悟的生成。

能力訓練:立竿見影搞反饋

效果如何訓練測,立竿見影好甄別。

即學即用即評價,彌補缺失鞏固得。

課堂討論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潮,是深化認知,發散思維,發展能力,提高覺悟的重要途徑,是學生主體作用的生動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把教育、教養、發展三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實現了知識與個性、實踐與能力、覺悟與品德的和諧發展。

但僅有討論還不夠,一堂好課應有適當的訓練與檢測,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不斷促進和強化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特別是要體現出對學困生學習自尊心的保護,真正落實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理念。經常檢測並及時反饋,相當於給學生提供了一面展示自我、認可自我、修正自我的鏡子,有了這面鏡子就可以溫故知新查漏補缺。

一堂好課的十條評價標準,說到心裡了!|教學

目標達成:當堂檢測要靈活

目標明確課堂活,直搗黃龍再打鑼。

蔓葉斜枝均去掉,保留主幹向銀河。

按理說,評價一堂課,應把“教學目標”放在前頭,我卻把它列在第七位,因為我更看重的是目標的達成和為達成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措施。評價一堂課,著眼點在課堂,行家卻能瞅到備課。

備課的首要考慮因素就是教學目標,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課程目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放空炮”。設置好教學目標,教師教什麼才心中有數,怎樣教才心中有路。如果目標不明確或乾脆無目標,形如漫無邊際地瞎學亂教,勢必一團糟。好的課堂,師生對目標都瞭然於胸,教學指向“直搗黃龍”,教學過程儘量避免旁逸斜出。這樣的課堂自然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提綱挈領,直奔主題。

延展帶動:餘音繞樑怕下課

課堂好壞易甄別,度日如年煩躁憋。

期待上學怕下課,餘音繞樑賽憩歇。

“你的每堂語文課我都很期待,課堂上真的希望時間停滯,特別害怕聽到下課鈴聲。”這是學生恭維老師的一段話,我卻覺得道出了最佳課堂的真諦,那就是餘味悠長影響深遠。期待著上課,意味著視學習為享受;害怕鈴聲,則說明這樣的課堂趣味橫生。

鑑於此,評價一堂課不僅要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還要詢問學生的心情體驗。好課應是教師巧妙地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樂於訓練,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和表現的舞臺,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

師生關係:融洽和諧春滿園

師道尊嚴要兩談,和諧融洽春滿園。

訓斥不能長記性,溫柔反倒悟箴言。

教育是探索、是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與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知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範。一堂好課給人的感覺,應該師生都是學習者,都在超越自我教學相長,學生不但能看到教師思維的結果還能領略整個過程,而且能得到教師智慧的引領和閃光的啟迪。

老師傳授的是“點金術”而不是簡單地送金子,學生掌握的是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好的課堂注重通過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創造或成功的心理體驗,感受生活的樂趣和學習的美好,並藉助這種美好憧憬去不懈追求,自覺回饋老師和社會。

課堂情景:勝似聯歡喜洋洋

學習真諦在激昂,興奮堪當師智商。

點火放炮群情起,寓教於玩入殿堂。

一堂好課必須形成學生的興趣和持續學習的動力,這就要求:教學過程流暢,知識過渡自然;課堂氣氛活躍,“形”散而“神”聚。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準確,要環環相扣,要能不斷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地“思”起來、“活”起來。但課堂氣氛的活躍並不是簡單的歡聲笑語,更不是膚淺的師生對話,而是教師與學生間心靈的碰撞、情感的溝通,是師生互信、互動的一種美好境界,是師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學習中分享快樂的一種情感體驗。

同時,課堂氣氛的活躍還要有“度”,既要學生“動”,又不能讓學生“亂”。教師要用一根“線”始終牽住學生的活動,從而很好地把握課堂的節奏。要體現有效的師生對話,教師的巧妙設疑,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引導學生思考,使其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並由此激發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究的潛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