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小社區提升城市大文明

民主 慈善 攝影 社會 威海網 2017-06-27

小社區提升城市大文明

——榮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系列報道·社區篇

◎記者 連濤 通訊員 官修光 李鍾芸

乾淨整潔的居住小區,熱情服務的工作人員,明禮誠信的社區居民……漫步於榮成市各個社區,創城工作如一股春風,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文明城市創建一頭挑著城市的發展、環境的提升,一頭挑著為民的責任、惠民的舉措。這其中,社區百姓感受最深。作為城市的細胞,社區的文明程度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整個城市的文明程度。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征程上,榮成抓住社區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堅持硬環境建設與軟環境提升並重,城市環境優化和群眾文明提升同步,以“小社區”建設推進城市“大文明”提升,將創建過程變成提高城市品質、豐富城市內涵、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過程。

榮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小社區提升城市大文明

榮成在社區公開欄、公園等顯要位置,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 樹新風”“自由呼吸·自在榮成”等公益廣告牌2000多塊,引導居民規範自身行為,爭做文明市民,爭創文明城市。 資料片

補短板 社區環境全方位改善

社區是百姓的生活基地。乾淨整潔、環境優美的人居環境,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最直接地讓居民感受到文明城市創建的紅利,增加其獲得感。

“路面重新硬化了,停車更加規範了,小菜園子、私搭亂建也不見了,住著太舒心啦!”談到創城以來社區發生的巨大變化,雙泊南區居民盧樹斌邊說邊爽朗地笑著。

創城是一項有裡有面的民心工程,老舊小區改造是實實在在的“面子工程”。多年以來,榮成的一些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後不配套、公共空間不足、物業服務跟不上……一系列群眾反映強烈的“鬧心事”都集中在市區的老舊小區。

社區群眾的所思、所需、所盼,就是創城工作的著力點。為補齊社區硬件環境短板,榮成市委、市政府開出了《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計劃》的良方,從2015年開始,計劃至2017年年底投資1.23億元,對城區79個老舊小區進行整治改造及設施維修,有針對性地解決小區路不平、水不暢、燈不亮、無停車位、無健身設施、環境髒亂差等問題,6萬群眾直接受益。

為了把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改造計劃出臺後,榮成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全面摸底,逐一徵求居民意見,制訂整改方案。在改造過程中,居民有任何意見和建議,可以隨時向社區、街道等反映協商。

家住榮成市崖頭街道黎明小區的居民彭田告訴記者,前段時間街道對小區的違規小菜園開展了專項整治,但菜園拆除後到底是建成停車場還是綠化帶,具體怎麼建、多大面積,都要挨家挨戶徵求意見。根據大多數居民的意見,小區內建成了多個小型停車場。“原先我閨女、女婿因為發愁停車都不愛回家吃飯,現在回來可以隨時將車停在停車場上,並且不收費。”彭田說。

讓社區更有城市樣,讓居民生活更自在。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榮成廣泛徵集社會各界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意見和建議,並將原有的“兩個全覆蓋”大走訪、民生110、民心網、社情民意調查等民生訴求渠道全部納入創城工作平臺,讓群眾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到“自家事”中來。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逐一列出清單、壓實責任、限期落實。今年以來,已徵集各類意見和建議3000多條,全部進行了及時迴應,都已經落實到了具體工作中。

為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全面聽取居民意見,榮成把城建12319便民服務熱線與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進行了融合,實現了市民投訴24小時專人辦理的快速反應機制,對市民的意見建議實行統一受理、層級協調、按責管理的運行模式,創建了處置結果規範、處置時限精準的問題處理體系。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管理問題在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解決。

在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榮成著力創建“精品社區”“精品片區”“精品街道”,讓各個社區的環境煥然一新,讓廣大居民心情舒暢,樂在其中。在舒心的環境中生活,居民真誠支持和擁護文明城市創建,自覺投身創建活動之中。

榮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小社區提升城市大文明

改造後的社區煥然一新。伴隨鄉村硬件上檔升級,榮成鄉村越來越美,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 資料片

強管理 社區服務高品質提升

社區舊貌換新顏,是“面子”上的變化,更讓居民驚喜的,還有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居民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服務,這是我們打造品質社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榮成市社區辦相關負責人說。

“結婚後戶口要遷到花園小區,請問具體流程?”“107號樓二單元三樓感應燈不亮了。”“今年社區的高考志願填報培訓班啥時候舉辦?”……打開崖頭街道各個社區“說個事”論壇,居民們反映的各種意見和建議湧了出來,工作人員分門別類對問題進行記錄,並聯系相關責任人儘快解決。

以“說個事”為主題,榮成21個城市社區都開通了民生訴求論壇,綁定微信公眾號使用。從3月份至今,“說個事”論壇瀏覽量近20萬人次,有效處置訴求問題500多件。

讓群眾不出門就能解決訴求,榮成創新“智慧社區”建設,依託社區網站、QQ群、微信等新媒體,引導社區居民、社區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等加入各類社區微平臺,進行網上實時交流,搭建起一個全方位無死角的智慧化信息溝通平臺,群眾可以從平臺及時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服務。在公共服務上,鏈接了行政服務中心、交警、公交、旅遊、醫院、水電氣暖及有線電視等部門服務內容;在便民服務上,上線近3000家商戶、發佈2000多條信息,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城市社區一直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社區居委會人員短缺,服務難以到位成為社區管理短板。為了適應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形勢,縮短居民“辦事半徑”,榮成探索推行城市社區三級網格化建設。在街道、社區大格局不變的基礎上,將轄區駐地單位、公共服務場所、物業管理機構等歸類於各個網格。再將社區事務逐項分解到每個網格,將社區信息全部定位到每一個網格,以網格化的方式來整合社區資源,強化綜合管理。

社區工作人員的定位是直接聯繫服務群眾,而不是駐守大廳窗口的辦事員。過去,社區居委會一直存在機關化、行政化的傾向,榮成要求社區實行“半天工作、半天走訪”的工作機制,沒有特殊原因,每天都要進行巡查走訪,關鍵時刻還要進得了門、說得上話,提高與居民打交道的能力。

長期以來,大量行政性事務和各種通知牽扯了社區大量精力,整天疲於應付,沒有精力來搞服務。為此,榮成提出實行最嚴格的社區事務准入制度,部門不給社區增加額外負擔,不能直接調度和考核社區,切實解決社區“轉嫁事項多”“報表臺賬多”“證明蓋章多”的問題。

服務模式轉變帶動起了服務意識的轉變。過去所有需要辦理的事情,居民要到居委會或街道登記、申報、審批才能解決。現在,社區工作人員則定期入戶瞭解情況,為社區居民建立基本情況臺賬,彌補過去信息掌握的盲點。

物業服務直接關係到業主居住和生活。榮成為無物業管理的生活小區引入物業服務企業,幫助解決居民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從打掃樓道衛生、疏通下水道到環境綠化,每個細節都有專人負責,我們居民太省心了。”在惠豐小區生活了20多年的張華芝,對新來的物業“管家”很滿意。

自去年開始,榮成安排1900多萬元對100多個小區進行物業補貼,今年又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市區住宅小區物業規範化管理實施意見》《市區物業服務企業考核評價辦法》《住宅小區日常服務質量考核標準》等文件,進一步完善監管職能,加強對物業公司服務質量的跟蹤落實,通過考核評比調動物業公司的積極性,提升物業公司服務質量。對考核成績排在前5%、前20%的物業公司,分別按計劃額度的130%、110%發放獎補資金;對物業服務差、群眾意見大的,除了不發獎補資金,還要依法依規解聘,影響惡劣的納入行業“黑名單”,降低企業和負責人信用等級。

政府出錢、企業出力、百姓受益,真正實現了小區物業有人管、好壞有人督、收費規範化、服務全覆蓋。

立長遠 社區文明深層次加強

社會和諧先要社區和諧,城市文明先要社區文明。

創城之初,榮成就堅持宣傳引導先行,組織機關幹部、社區工作人員、網格長、樓長深入居民家中,發放創城工作宣傳手冊和創城工作明白紙。在社區公開欄等顯要位置,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 樹新風”“自由呼吸·自在榮成”等公益廣告牌2000多塊,強化了創城入腦、入心、見行動的效果,引導居民規範自身行為,爭做文明市民,爭創文明城市。

“現在社區牆上隨處可見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出去鍛鍊時我們還喜歡背一背、學習學習。以前鄰里之間有點小事,往往互不相讓,天天看著這些公益廣告,大家都覺著城市環境好了,我們也要說文明話,做文明人。”惠風小區居民鄒秀英說。

宣傳引導如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居民的文明觀、價值觀。而發動群眾自發參與文明創建,凝聚社區居民合力,才能形成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

抓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契機,榮成引導居民把社區當作自己的家,倡導居民關心“家情”、踴躍參與“家務”,每月召開“民情懇談會”“黨群民主議事會”,“自家事、自家議、自家解決”成為社區居民的口頭禪。

在構建和諧社區的同時,榮成依託21個城市社區成立的黨總支,引導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認崗亮諾”活動,認領公益崗位,以黨員為骨幹,將社區黨員志願隊伍、青年志願隊伍、社會愛心人士等整合組建成“黨員服務聯盟”,圍繞紅色教育、扶貧濟困、文明創建、傳統節日等主題,策劃打造了“社區大講堂”“手工製作”“書香社區”“免費查體”等80多項志願服務內容。

不僅如此,榮成還探索建立了以社區黨組織為依託的“1+X”共駐共建機制,將社區範圍內的“兩新”組織、企事業單位納入志願服務隊伍,把志願服務引向深入。“立足社區,整合各種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推動志願服務常態化,可以更好滿足居民需求,促進社區建設和城市文明發展。”崖頭街道社區辦主任姚淑霞表示,崖頭街道15個城市社區每年開展志願服務活動3000多次,參與居民達6萬多人次。

文明花開滿城芳。如今在榮成,社區居民參與創城、爭做文明市民的氛圍越來越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