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檢驗檢疫局開展長春-海參崴航線旅客攜帶物專項整治行動

民生 社會 中國質量新聞網 2017-05-10

□李蘭英 曹鵬飛 魏春豔

日前,吉林檢驗檢疫局長春機場辦事處工作人員對一架長春-海參崴航班進行了檢疫查驗工作,現場共截獲來自俄羅斯的冰鮮帝王蟹、三文魚、海蝦等海鮮產品,共400餘公斤。而像這樣的截獲,只是長春機場辦事處長春-海參崴航線旅客攜帶物專項整治行動中的一個縮影。

隨著“長吉圖”戰略的持續推進和吉林省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中俄貿易交流日漸增多,赴俄旅遊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有利時機。今年1月,中國長春-俄羅斯海參崴航線復航並常態化運行,每週8架次航班往返於長春、海參崴。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檢驗檢疫人員發現,赴俄旅遊的旅客大都喜歡帶一些俄羅斯工藝品、食品等特色產品回國。這些產品,因其來源和質量無法確認,風險程度未知,況且運輸過程有可能受到病毒病菌侵染,有可能會對我國生物物種安全及生態安全造成不良影響。

為使赴俄旅客能詳盡知曉國家動植物檢疫相關法律法規,避免因非法攜帶禁止入境物而受到經濟損失。吉林局首先加強宣傳,利用LED播放動植物疫情檢疫宣傳片、向出境旅客發放動植物檢疫相關法律規定宣傳冊等手段,多措並舉,加大宣傳力度;其次嚴格把關,開展長春-海參崴航線旅客攜帶物專項整治行動,把治理海參崴航線攜帶禁止進境物作為吉林局長春機場辦事處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不放過任何環節和機會,做實做好基礎性工作。

檢驗檢疫部門手中的權利是國家和人民賦予的,執法必須規範,依據務必清晰。吉林局長春機場辦事處會同省局動檢處、植檢處等業務主管部門,探討行動方案,商議整治措施。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劃和部署,長春-海參崴航線旅客攜帶物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正式出爐。方案要求,採用“人-機-犬”三位一體查驗模式對旅客攜帶物進行嚴格查驗,檢驗檢疫人員必須全程佩戴執法記錄儀,禮貌執法、規範執法,嚴格填寫截留物品檢疫記錄單並存檔備查,要在為期40天的專項整治活動中收到預期效果。

此次專項整治行動中,吉林局從該航線旅客攜帶物中截獲禁止進境的動植物產品34批、重890.4公斤,其中海產品17批、重846.7公斤,佔95.1%;香腸13批、重41.0公斤,此外還有水果3批和奶製品1批,均做了銷燬或退運處理。

把守國門是檢驗檢疫部門的職責所在。然而,檢驗檢疫人並不以截獲數量為傲,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大力宣傳和嚴格執法,把國家的出入境攜帶物有關規定深植在出入境旅客心中,讓全民行動起來,共同維護國門生物安全。

《中國國門時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