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于謙搶功的小人,卻抵禦瓦剌為大明續命百年

明朝 于謙 中國古代史 明英宗 中國歷史 歷史風雲錄 2018-12-02
與于謙搶功的小人,卻抵禦瓦剌為大明續命百年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提起羅通,人們最先想起的往往是《羅通掃北》中那位武藝高強的星二代,這位少年英雄勇冠三軍,威風八面,在和西涼老將王不超大戰一百多回合後,二人同歸於盡,給讀者留下無數感慨。

而在歷史現實中,也有一位明朝名將姓羅名通。他不像唐朝羅通那樣是星二代,更沒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在大明王朝最艱險的時刻抵擋外寇、他拯救國家,為大明保命續航,是一個人人敬佩的英雄。

一、羅通其人

羅通,江西吉水人,家庭背景不詳,他出生於洪武年間,永樂十年中進士,隨即被授予御史之職,正式進入官途。

史書上對羅通入仕之前的描述甚少,給後人留下很大缺憾,但從羅通後來的履歷來看,少年羅通一個有能力、有想法的將吏之才。

初入官途,羅通即彈劾四川都指揮使郭贇和清軍御史汪琳中相互勾結,二人隨即被捕。

羅通本來想再接再厲,趁著三大殿火災的機會上書陳說弊政,結果反而因言獲罪,被貶到交趾,任清化知州。

公元1425年,越南首領黎利對抗明朝,明宣宗派遣成山伯王通前去鎮壓,結果王通首戰大敗,死傷三萬餘將士。

戰敗的王通大受打擊,暗中聯絡黎利,許諾給他封號,並擅自做主將清化以南之地盡數割讓。

王通的做法無異於叛國,好在鎮守清化的羅通誓死不從,他死守城池,“乘間破賊,殺傷甚眾”;面對叛將的說降,羅通“登陴大罵”,毫不鬆懈。

正是在羅通“與就縛,曷若盡忠死”的思想下,大明將士齊心協力,清化固若金湯,黎利只好引兵退走,清化保衛戰以羅通的勝利而告終。

與于謙搶功的小人,卻抵禦瓦剌為大明續命百年

最終,雖然黎利的起義取得了勝利,大明承認了越南的獨立。但羅通不僅通過強硬的軍事手段展示了大明的錚錚鐵骨,還在清化保衛戰中積蓄力量,為日後的居庸關保衛戰獲取很多守城經驗。

此戰過後,羅通受到宣宗嘉獎,在軍中擔任要職,直到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羅通迎來了讓他青史留名的一戰——居庸關保衛戰。

二、居庸關保衛戰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大明舉國震驚,接下來就是于謙主持的轟轟烈烈的北京保衛戰。

而在京城的北方,有一座關乎整個大明安危的關隘同樣遭受兵燹之禍,同樣岌岌可危,這就是居庸關。

居庸關建於秦始皇時期。相傳秦始皇曾派遣囚犯和強制徵調來的老百姓築造此關,“徙居庸徒”,因此名叫居庸關。

與于謙搶功的小人,卻抵禦瓦剌為大明續命百年

居庸關有南北兩個關口,中間是長近20公里、寬只數米的狹長溝谷,溝谷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巖壁,地勢極為險峻。

居庸關位於北京城西北50多公里處,屬於太行山脈,此處山嶺雄俊,地勢險要,與紫荊關、倒馬關合稱“內三關”。

同時與八達嶺長城共同構成北京的北方屏障,號稱“京師鐵閘”,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1449年8月,明英宗被俘;9月,代宗繼位,在於謙舉薦下,給事中孫祥守紫荊關、羅通守居庸關,靜待瓦剌大軍。

一方面,也先帶著被俘虜的明英宗一路招搖撞騙,結果在宣府和大同都吃了閉門羹,一怒之下,也先以送還英宗為名,兵分三路南下。

其中一路由也先親自統率,破紫荊關、殺孫祥,兵臨京師城下;另一路由瓦剌大將阿剌率領三萬大軍越過八達嶺,直逼居庸關。

另一面,羅通深知自己肩上千鈞重負,馬虎不得,於是他冒著冬日嚴寒走遍居庸關上上下下,勘察地形、查驗人事。

與于謙搶功的小人,卻抵禦瓦剌為大明續命百年

經過查看,最後在給代宗的報告上寫道“(居庸關)口凡三十有六,可通人馬者七,宜多增人千。可通人不可通馬者二十九,宜各增人百。仍命大將一人,統兵三萬,分駐十營於關外”。

這份報告詳實而細緻,所提計劃全被代宗採納,在對居庸關進行簡單修葺後,一場攻防大戰正式開始。

阿剌憑藉兵力優勢猛攻關隘。城下萬箭齊發,喊聲震天,瓦剌兵如蟻聚,登城戰一波接一波。

城內明軍仗著地利優勢嬰城固守,堅持不懈,不斷揮刀砍殺衝上來的敵軍;而羅通則親冒矢石,及時彌補漏洞缺口。

這場攻守大戰十分慘烈,最艱險的時刻,居庸關南城一處城牆坍塌,瓦剌兵眼看著要蜂擁而入。

與于謙搶功的小人,卻抵禦瓦剌為大明續命百年

羅通急中生智,命人用帳布遮住缺口,做疑兵之計。瓦剌軍見大布遮住城牆,以為裡面有伏兵,反而不敢輕易冒進,一場危機就此化解。

為了給敵軍增加攻城難度,羅通還從城牆上澆水,結冰後的城牆溼滑難攀,防禦力大大增強;此外,羅通還搜查逮捕城內的通敵分子,他對這些人絲毫不留情面,斬首示眾,加強凝聚力。

居庸關攻城戰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突然傳來也先從京師撤退的消息,阿剌也只好帶人匆忙撤退,羅通則率軍追擊,凱旋而回。

一場本該更加轟轟烈烈的攻守大戰就此結束,此戰只歷時7天,虎頭蛇尾,草草收場。

居庸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是此處失守,北京城面對的就是更加強大的瓦剌大軍。羅通守衛居庸關就是守衛北京城。

大戰期間,名將楊洪之子楊俊想要率軍路過居庸關,南下守衛京師,結果楊俊被羅通大罵一通:

居庸關乃京城咽喉,不守居庸關,守京城有什麼用,並下令“有出關向南者,斬首示眾”。楊俊隨即加入守城隊伍,大大增強了明軍實力。

與于謙搶功的小人,卻抵禦瓦剌為大明續命百年

不過可惜的是,居庸關保衛戰之後,羅通公然諷刺于謙虛冒軍功,不顧民族大義和于謙對著幹,但他自己又“好大言”、“自陳殺賊功”,完全是個小人形象。

羅通本是于謙舉薦,本該對於謙敬重有加,但實際上“每事牴牾,人由是不直通”。

因此,羅通深受世人鄙視。

羅通具有超人的軍事才能否則于謙也不會讓他守衛居庸關,但拋開軍事不談,羅通個人品質的確存在問題。

羅通曾跟隨兵部尚書王驥整頓甘肅軍務,戰功赫赫,但又“以貪淫事為驥所覺”,以至被貶官下獄。

從個人品質來看,羅通無疑是被鄙視的小人;但從軍事角度來看,羅通守衛居庸關、拯救大明。

參考資料:《明史》

這些名震天下的將領,卻因朝廷的瞎指揮而戰死沙場

冷兵器時代,為何長槍傷害最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