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村民有金髮黃鬍子特徵,祖上是五胡十六國的燕國鮮卑慕容氏

此地村民有金髮黃鬍子特徵,祖上是五胡十六國的燕國鮮卑慕容氏

姑蘇慕容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面描寫的一個神祕家族。

該家族定居於江南姑蘇燕子塢參合莊,以擅長眾家之武學而聞名中原武林,世代傳人均為頂級武功高手,是武林中一股重要勢力。

此外,最重要的是,這個家族的真實身份乃是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燕國”皇族慕容氏餘脈,即所謂的“天潢貴胄”。

慕容氏居所“燕子塢”的“燕”,就隱藏了燕國的“燕”字;他們的宅院“參合莊”,就暗示後世子孫念念不忘那場與北魏拓拔氏展開的、導致後燕慕容氏迅速衰敗的“參合陂之戰”……

此地村民有金髮黃鬍子特徵,祖上是五胡十六國的燕國鮮卑慕容氏

小說中明確交代,與喬峰齊名的慕容復隨身攜帶的《大燕皇帝世系譜表》中記述有列祖列宗:“太祖文明帝諱皝”、“烈祖景昭帝諱儁”、“幽帝諱暐”;“世祖武成帝諱垂”、“烈宗惠愍帝諱寶”、“中宗昭武帝諱盛”、“昭文帝諱熙”等等帝王。

實際上,五胡亂華時期,以國號為“燕”存立的國家,除了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三傳傳承的前燕;慕容垂、慕容寶、慕容盛、慕容熙四代傳承的後燕外,還有前秦崩潰時從長安逃亡出的西燕、篡奪後燕的北燕、前燕的餘脈南燕,以及漢人馮跋創立的北燕。

除去漢人馮跋創立的北燕不提,其他的燕國都是鮮卑族慕容氏在亂世中紛爭幻滅的結果,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漢族大英雄劉裕平滅亡南燕後,想到當年苻堅滅前燕卻未將慕容氏斷草除根,致使慕容氏總是死灰復燃,播亂天下,因此吸引前車之鑑,下令將所有姓慕容的確人盡斬於南燕都城廣固城下,一了百了。

鮮卑慕容氏由此完全退出了歷史大舞臺。

按照史書記載,鮮卑慕容氏已經滅種滅族,姑蘇慕容氏的出現,不過是小說的虛構,讀者沒有必要深究,只管搬板凳坐定看戲就行。

金庸先生果然沒有小說中胡亂篡改歷史,而是用寓言式的筆法寫慕容復畢生都沉醉在“復國”春秋大夢之中,奔走操勞於江湖,營營役役,一事無成,最後終於落得瘋癲收場,讓人唏噓不已。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廣東高要白土鎮幕村、大旗等村落,群居有南燕慕容氏後裔。

此地村民有金髮黃鬍子特徵,祖上是五胡十六國的燕國鮮卑慕容氏

幕村黨支部書記慕容瑞湖珍藏有世代相傳的《慕容氏大宗族譜》。按照《慕容氏大宗族譜》的記載,在“劉裕滅燕”之禍中,小部分慕容氏人躲過了殺戮,不斷向南遷徙,唐宋時期遷徙到華南各省。元朝末年,慕容氏中有人投入朱元璋的隊伍,幫助朱元璋奪取了江山。但朱元璋是個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的人,他做了明朝開國皇帝后,展開了有計劃的屠殺功臣活動。慕容氏功臣見機得快,紛紛改名換姓,逃避追殺,有的改姓慕,有的改姓容。

此地村民有金髮黃鬍子特徵,祖上是五胡十六國的燕國鮮卑慕容氏

慕容瑞湖說,他們的始祖慕容紹奕是在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遷徙到現高要市蛟塘鎮金雞村的。大概過了一百年,部分慕容氏後人遷到白土鎮幕村居住,後又有分支遷往大旗村。現在,肇慶市的端州、高要、廣寧、懷集等地都有慕容氏人居住。但人丁最興旺、居住最集中的,還是高要白土鎮幕村、大旗村,這兩個村加起來,大概共有5000多人姓慕容。

東晉鮮卑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金髮黃鬍子,具有白種人的相貌特徵。

此地村民有金髮黃鬍子特徵,祖上是五胡十六國的燕國鮮卑慕容氏

唐代詩人張籍作《永嘉行》詠西晉滅亡史事,開篇即是:“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晉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

蘇軾在觀賞唐人韓幹的畫時賦詩,其中有:“赤髯碧眼老鮮卑。”

即鮮卑人最明顯的相貌特徵就是“黃頭”。

《世說新語》第27《假譎》載王敦稱晉明帝為:“黃鬚鮮卑奴”,指稱其相貌特徵是“黃鬚”。注引《異苑》所載王敦語作:“黃頭鮮卑奴”,並加以解釋:“帝所生母荀氏,燕國人(鮮卑人),故貌類焉”。明確指出晉明帝的相貌與其母族相近,由此可見鮮卑人遺傳基因的強大。

此地村民有金髮黃鬍子特徵,祖上是五胡十六國的燕國鮮卑慕容氏

現在幕村的慕容氏人雖然不斷與漢人通婚,但強大民族遺傳基因的作用,他們當中許多人仍然保持著北方鮮卑人的體貌特徵。

慕容瑞湖和其兄慕容瑞潮,就天生黃髮、眼眶深凹、鼻樑高挺。

此外,幕村其他慕容氏人與附近村莊的漢人相比,大都顯得高大、強悍。而且大都皮膚白晳、鼻樑高挺、眼珠近黃色。

慕容氏人也都知道自己是鮮卑人的後代。遼寧省社科院史學專家也來做過嚴謹的考證,證明高要複姓慕容的村民就是古代北方鮮卑人的後代,祖先曾經是燕國皇帝。可是,前幾年,幕村的慕容氏人到有關部門請求改為鮮卑族,被嚴肅拒絕。拒絕理由是:高要慕容氏人沒有保留任何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風俗,與漢人沒什麼兩樣,而且,他們的身份證上填寫的也是漢族。

此地村民有金髮黃鬍子特徵,祖上是五胡十六國的燕國鮮卑慕容氏

拒絕就拒絕。幕村慕容氏人雖然清楚自己是鮮卑“燕國”皇族慕容氏後裔,行動上卻跟漢族看齊,通過自己努力奮鬥、拼搏,一步步走向小康。

現在幕村處處建了水泥村道,人人住進了新樓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