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

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一名普普通通的宮女為宣宗皇帝朱瞻基生下了男孩。但是這個宮女並沒有因為生下皇子而封為嬪妃,孩子剛呱呱墜地,小皇子就被強行抱到孫貴妃宮中,對外宣稱自己為皇帝生了個兒子,而這個被奪去親生骨肉小皇子的母親,史書上既沒有她的記載,也沒有人知道她的下落。

宣宗聽說孫貴妃生下皇子,非常高興。他給寶寶起名叫朱祁鎮。第二年2月6日,宣宗就讓孫貴妃抱著不滿三月的襁褓中的小皇子,在群臣的朝賀聲中,宣佈冊立朱祁鎮為太子。這冊立的急切程度是空前絕後的。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那天,宣宗在乾清宮與世長辭。元月十日,太皇太后召集滿朝文武到乾清宮,流著眼淚為剛滿7歲的朱祁鎮舉行了新皇帝登基大典。朱祁鎮就是後來的明英宗。

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

明英宗

正統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張氏終於去世,朝廷的重要輔趁三楊也在此前後從政治舞臺上消逝,曾教導過英宗讀書的太監王振開始把持朝政,權焰熏天,形成了明代歷史上第一次宦官專權的局面。

明代的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當政的時候,鑑於漢朝和唐朝的宦官之禍,禁止宦官干預朝政和統率軍隊,但成組、仁宗和宣宗也曾多次破壞禁令。宣宗甚至讓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享有"批紅”的權力,代替皇帝批答數量繁多的奏章。不過,成祖、仁宗、宣宗都是有才幹的皇帝,政治經驗豐富,自然有能力駕馭宦官為他們的皇權服務。英宗不行,他幼年即位,缺乏主見,王振終於逾越了至上的皇帝,成為朝政的實際主宰者。

太皇太后去世以後,就更沒有人能約束王振了。王振大權在握,許多想要飛黃騰達的官員,也就不顧道德廉恥,千方百計地巴結王振。

正統十四年(1449年)夏天,迅速崛起的北方蒙古的瓦剌部落,在首領也先的統率下,兵分四路嚮明朝統治的地區進犯。7月11日,邊關重鎮大同失守,告急文書一封接一封地向北京飛來。

當時戰火燃燒接近王振的家鄉蔚州時,他認為是一次揚威遠方、向家人炫耀的好機會。於是,他馬上慫恿英宗親征。英宗久處深宮,連打仗都沒見過,他只知道他的曾祖父永樂皇帝和父親宣德皇帝曾先後六次親征漠北,大展天威,便也想親自指揮六師,掃蕩漠北,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偉績,因而立即接受了王振的建議。

7月15日他和王振率大軍50萬大軍出發北征,叫弟弟朱祁鈺留守北京。途中接連好幾天颳風下雨,士兵平時又缺乏軍事訓練,大軍還沒有出居庸關,前線明軍慘敗的消息就一個接一個地傳來,軍中人心惶惶。

8月1日,明軍抵達大同。這時,也先已經主動北撤,等待時機。王振還想北進,但它的親信太監郭敬暗地裡偷偷向他報告了其他地方明軍慘敗的情況,王振這才在心裡害怕起來。他連忙叫英宗班師回朝。

8月14日,明軍退到土木堡,太陽還沒有落山,王振就傳令讓部隊休息。

8月15日,在土木堡宿營的明軍竟然斷了水,士兵的嘴脣都乾裂氣泡了,戰馬的嘴上也結了一層鹼一樣白白的東西。大隊的敵兵還在源源不斷的開過來。幾十個蒙古騎兵圍著明軍的大營來回盤旋,窺探地形和明軍實力。幾十萬的明軍心中惶惶不安,形勢十分危急。

就在這時,英宗意外的接到了也先派人送來的議和文書,從來沒打過戰的王振和英宗也太天真了,他們一點也沒想到也先是詐降。起初,也先見明軍隊伍整齊地守著營地,不敢輕易襲營,只是等待時機。果然,明軍一出營門,就被四面八方洶湧而來的也先騎兵包圍了,幾十萬明軍有的想突圍,有的拼命往營裡逃,一時陣腳,像一條大蛇被斬頭去尾,幾十萬明軍幾乎全被也先的騎兵殺死,鮮血流成了河,連土木堡的土地都全被染紅了。

當英宗得知無法突圍時,就不慌不忙地找了一個小土丘,面南背北,神色泰然地坐下,平靜地等待命運的安排。

當也先得知大明皇帝確實已成為他的俘虜時,不禁高興地跳了起來,他一邊摩拳擦掌,一邊在帥營踱來踱去,心裡想:恢復大元的一統天下,重溫祖先的光榮的時刻終於到來了!

幾個月以後,也先對英宗的幻想完全破滅了。原因是明朝已經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新天子,年號叫景泰,新天子遙尊自己的哥哥為太上皇。也先看並不能利用英宗嚮明朝討到什麼便宜,就漸漸動了送歸英宗的念頭。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二日,心緒萬端英宗在做了一年的塞外俘虜後,踏上了返回故國的路程。景泰皇帝一點也不希望自己的哥哥回來,他怕英宗與他爭位。景泰帝在東安門前與英宗相見後,便匆匆將這位太上皇送進南宮軟禁了起來,雖然英宗二十出頭就有了太上皇的尊號,但全然沒有一呼百應的威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得了重病,他們準備擁立太上皇復辟。星移物換,風雲突變,英宗復辟成功,再次成為大明帝國的皇帝,他改年號為天順,重新立太子朱見深。這一年,英宗已經31歲了。

天順八年(1464年)元月十七日,明英宗去逝,遺詔從自己開始徹底廢除宮妃的殉葬制度。葬在裕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