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風雪路(第一部)十年九帝(連載·1)變家為國,圖霸天下

大清風雪路(第一部)十年九帝(連載·1)變家為國,圖霸天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清)納蘭性德:《長相思》

第一章 風聲雨聲家國事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如此“大逆不道”的“狂言”出自《西遊記》的英雄孫悟空之口,神話小說《西遊記》出自吳承恩之手,吳大師生活在明朝弘治帝至萬曆帝統治時期,其對所處的現實社會有著深刻的認識:“行伍日凋,科役日增,機械日繁,奸詐之風日競”。

日趨沒落,天下大亂。

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月,建州女真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撫順以東的老家赫圖阿拉(今新賓滿族自治縣)即汗位,國號:金(史稱:後金),年號:天命。

五百年前——公元1114年,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抗遼朝統治,漢族謀士、鐵州(今鞍山)人楊樸獻上國策:“大王創興師旅,當變家為國,圖霸天下,謀為萬乘之國,非千乘所能比也。諸部兵眾皆歸大王,今為可拔山填海,而不能革故鼎新,願大王冊帝號,封諸藩,傳檄響應,千里而定,東接海隅,南連大宋,西通西夏,北安遼國之民,建萬世之鎡基,興帝王之社稷”。

1115年,完顏阿骨打即皇帝位,國號:大金。

愛新覺羅家族重新打出“金”旗,目的還是:“變家為國,圖霸天下”。

萬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努爾哈赤誓師伐明,進攻遼東鎮。

明朝為了加強北部邊防,全面修復、改建長城,將長達6300公里的邊防分為9個防區,稱為九邊(即:九鎮):遼東、薊鎮、宣府、大同、太原、延綏、寧夏、甘肅、固原。遼東鎮下轄鐵嶺、瀋陽、廣寧(今北鎮)、寧遠(今興城)等25個衛和撫順、汛河等11個所,戰至天啟二年(天命七年,1622年),後金軍奪取寧遠以北的廣大地區。

遼東經略王在晉手足無措,哀嘆:“東事一壞於清(河)、撫(順),再壞於開(原)、鐵(嶺),三壞於遼(陽)、沈(陽),四壞於廣寧,初壞為危局,再壞為敗局,三壞為殘局,至於四壞則棄全遼而無局,退縮山海,再無可退。”

大學士管兵部事孫承宗見王在晉不堪重任,於天啟三年(天命八年,1623年)自請出任遼東經略,以守寧遠為方略。

遼東巡撫張鳳翼畏敵如虎,主張退守山海關:“國家即棄遼左,猶不失全盛”。

最終,天啟帝朱由校拍板,支持孫承宗。

天啟五年(天命十年,1625年),孫承宗、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監軍袁崇煥派遣將領分據寧遠以北錦州、松山等城,構築防線。

天啟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後金軍進攻寧(遠)錦(州)防線。駐守錦州、松山等城的明朝軍隊退入山海關,袁崇煥率部堅守寧遠,擊退後金軍的進攻。

努爾哈赤馳騁沙場四十三年,攻無不取、戰無不勝。今日受挫寧遠,努爾哈赤“大懷忿恨而回”,於八月鬱鬱而終。

努爾哈赤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年號為:天聰,接過父親手中槍,繼續進攻明朝。

明軍竭力加固寧錦防線,以堅城、大炮抗擊後金鐵騎。皇太極同樣未能取得突破,雙方在寧錦一線形成對峙。

(東山曉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