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歐洲的第一戰,以慘重代價奪回空城,卻使軍隊進步50年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在很多人看來,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新航路開闢後西方與中國的首次武力碰撞。其實早在明朝中期,西方國家與中國就因貿易問題在廣東屯門地區發生過激烈戰鬥,史稱“屯門海戰”,而且最終結局還以明朝軍隊獲勝而宣告結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場中國首次抗擊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正義戰爭。

中國與歐洲的第一戰,以慘重代價奪回空城,卻使軍隊進步50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場景油畫

眾所周知,隨著東西方聯繫的日益緊密,雙方貿易量不斷激增,一些問題也不可避免地顯露出來。大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一批亦商亦軍的佛郎機人(即葡萄牙人)跨海而來,抵達廣東沿海屯門一帶後駐紮於此。為與明朝進行商業貿易,這批佛郎機人選出代表一路北上朝覲,準備與大明締結通商和約。然而不知出於何種緣故,佛郎機人的計劃最終沒能實現。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去而復返的佛郎機人再度率船隊駛抵廣東屯門,這一次他們深入粵地,行至廣州港時,葡軍“放銃聲如雷”震驚全穗,明朝官員對於夷人此舉大為震驚,便以其無禮之舉和佛郎機非大明朝貢藩國為由,拒絕他們登岸。行程受阻的佛郎機人見此只能轉而遣使入京,結交明朝皇帝與大臣。所幸其翻譯火者亞三憑藉出眾才能取得了正德皇帝的賞識,他們才因此得以滯留廣東沿海。隨後,佛郎機人不斷用帶來的西洋貨物賄賂當地官員,取得了與粵地富商進行正常貿易的資格。

中國與歐洲的第一戰,以慘重代價奪回空城,卻使軍隊進步50年

▲明武宗朱厚照朝服像

可惜的是,這些正常貿易並不能滿足葡萄牙人對財富的渴望。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西芒·安德拉德成為佛郎機來華艦隊新任司令,新上任的西芒不僅在與中國官員來往時極為粗暴無禮,還時常率部在粵地沿海進行劫掠。這些行為迅速惡化了佛郎機人與粵地官員的關係,然而西芒仍不以為意,反而還加緊在屯門島的蓋房建柵工作,並不斷從各地調遣火藥槍炮,想要將屯門島建設成一座堅固堡壘,好為日後入侵大明做準備。

中國與歐洲的第一戰,以慘重代價奪回空城,卻使軍隊進步50年

▲葡萄牙人於明代修建的大三巴牌坊

據史料記載,西芒曾下令佛郎機艦隊掠奪伶仃洋往來商船,還縱容海盜掠奪粵地兒童販賣至西洋為奴。如《名山藏》載:“(佛郎機人)盤留不去,劫奪行旅,掠食小兒,廣人苦之”。給事中王希文奏摺稱“正德間,佛郎機匿名混進,突至省城,擅違則例,不服抽分,烹食嬰兒,擄掠男婦,設棚自固,火銃橫行,犬羊之勢莫當,虎狼之心叵測”。“烹食嬰兒”之說雖純屬荒誕謠言,但佛郎機人“擄掠男婦”則確有實事。不過由於當時正德皇帝朱厚照對火者亞三寵信有加,粵地官員也就不敢率軍將其剿滅。等到朱厚照崩於豹房後,大學士楊廷和等人立即宣佈將火者亞三處死、比萊斯關押後,還以太后名義要求粵地軍隊進攻屯門以驅逐葡人,史稱“屯門海戰”。

中國與歐洲的第一戰,以慘重代價奪回空城,卻使軍隊進步50年

▲“屯門海戰”場景復原

“屯門海戰”的詳細經過在大量史籍之中都有著明確記載。比如《東莞縣誌》載:“是役也,於正德辛已(公元1521年)出師,嘉靖壬午(公元1522年)凱還”。在這場海戰之中,明軍統帥為廣東提刑按察司、海道副使汪鋐,其手下擁有粵省沿海衛所所有部隊,約有3萬之眾,佛郎機方面的兵力雖然不過800餘人,但都配備有精良火器,因此也不容小覷。

中國與歐洲的第一戰,以慘重代價奪回空城,卻使軍隊進步50年

▲佛郎機火炮

由於雙方裝備差距實在太大,汪鋐所率領的明軍歷經數次血戰,在圍困佛郎機人一年後,才利用颱風來臨的惡劣天氣擊敗入侵的殖民者。戰役結束時,西芒麾下的艦隊損失殆盡,只餘三艘殘舟逃出生天,明軍付出巨大傷亡後,卻僅僅是佔領了一座空蕩蕩的屯門島。不過從另一角度而言,“屯門海戰”也使大明王朝充分認識到蜈蚣船與佛郎機銃的巨大威力,便主動引進佛郎機火器技術並加以改造,整體水平至少前進了五十年。最終,明軍在“西草灣之戰”大獲全勝,讓葡人徹底放棄武力侵略中華之心。

參考資料:

《明史》《東莞縣誌》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