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這話是南北朝時期劉宋末代皇帝劉準說的,後來崇禎皇帝在親手斬殺女兒的時候,好像也說過這樣的話。這樣看來,歷朝歷代的皇族,在風光的背後,也有很多無奈與悲哀:安樂與風險並存,現在的榮華富貴,可能就是明天的催命閻王帖。於是有人總結出了過去皇族的三大高危人群:唐朝的儲君,宋朝的公主,明朝的王子。

翻看二十四史,我們就會發現,唐朝的太子非正常死亡率,高居正統王朝之首(二世而亡的短命朝廷就不算了)。

"

“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這話是南北朝時期劉宋末代皇帝劉準說的,後來崇禎皇帝在親手斬殺女兒的時候,好像也說過這樣的話。這樣看來,歷朝歷代的皇族,在風光的背後,也有很多無奈與悲哀:安樂與風險並存,現在的榮華富貴,可能就是明天的催命閻王帖。於是有人總結出了過去皇族的三大高危人群:唐朝的儲君,宋朝的公主,明朝的王子。

翻看二十四史,我們就會發現,唐朝的太子非正常死亡率,高居正統王朝之首(二世而亡的短命朝廷就不算了)。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唐朝開國太子李建成,其文治武功未必就比秦王李世民差多少,因為主要任務是輔佐父皇李淵處理政務,所以跟武將走得不是很近,所以玄武門之變一敗塗地——事實上李建成也很能打,李世民損兵折將(羅士信因為李世民指揮失誤而犧牲)拿不下的劉黑闥,就是李建成用了魏徵的攻心計,一舉平定的。

從李建成開始,就觸發了唐朝“太子不得善終”的魔咒:李世民幹掉了老爹李淵立的太子建成,再接再厲又幹掉了自己冊立的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跟武則天聯手,一口氣幹掉了三個太子。

首任太子李忠,“賜死於流所,年二十二,無子”。第二任太子李弘,“上元二年,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年二十四”

"

“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這話是南北朝時期劉宋末代皇帝劉準說的,後來崇禎皇帝在親手斬殺女兒的時候,好像也說過這樣的話。這樣看來,歷朝歷代的皇族,在風光的背後,也有很多無奈與悲哀:安樂與風險並存,現在的榮華富貴,可能就是明天的催命閻王帖。於是有人總結出了過去皇族的三大高危人群:唐朝的儲君,宋朝的公主,明朝的王子。

翻看二十四史,我們就會發現,唐朝的太子非正常死亡率,高居正統王朝之首(二世而亡的短命朝廷就不算了)。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唐朝開國太子李建成,其文治武功未必就比秦王李世民差多少,因為主要任務是輔佐父皇李淵處理政務,所以跟武將走得不是很近,所以玄武門之變一敗塗地——事實上李建成也很能打,李世民損兵折將(羅士信因為李世民指揮失誤而犧牲)拿不下的劉黑闥,就是李建成用了魏徵的攻心計,一舉平定的。

從李建成開始,就觸發了唐朝“太子不得善終”的魔咒:李世民幹掉了老爹李淵立的太子建成,再接再厲又幹掉了自己冊立的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跟武則天聯手,一口氣幹掉了三個太子。

首任太子李忠,“賜死於流所,年二十二,無子”。第二任太子李弘,“上元二年,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年二十四”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有人說李弘之死,是武則天下的手,起因是武則天殘殺蕭淑妃之後,又把蕭淑妃的兩個女兒(義陽、宣城二公主),關了起來,最後關成了四十歲的老姑娘(幽於掖庭,太子見之驚惻)。李弘很重親情,就請求親生母親武則天把這兩個老姑娘嫁出去,結果觸怒了武則天:“武后怒,由是失愛。”

李治冊立的第三任太子,就是寫《黃臺瓜辭》的那個章懷太子李賢。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武則天也不止一次用仇恨的語調提及章懷太子李賢。

李賢從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唐高宗李治不止一次對著李世勣(徐茂功)誇李賢聰明。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薨,六月份李賢就被任命為為太子,而且直接得到了最大的授權:“詔監國,賢於處決尤明審,朝廷稱焉,帝手敕褒賜。”

"

“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這話是南北朝時期劉宋末代皇帝劉準說的,後來崇禎皇帝在親手斬殺女兒的時候,好像也說過這樣的話。這樣看來,歷朝歷代的皇族,在風光的背後,也有很多無奈與悲哀:安樂與風險並存,現在的榮華富貴,可能就是明天的催命閻王帖。於是有人總結出了過去皇族的三大高危人群:唐朝的儲君,宋朝的公主,明朝的王子。

翻看二十四史,我們就會發現,唐朝的太子非正常死亡率,高居正統王朝之首(二世而亡的短命朝廷就不算了)。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唐朝開國太子李建成,其文治武功未必就比秦王李世民差多少,因為主要任務是輔佐父皇李淵處理政務,所以跟武將走得不是很近,所以玄武門之變一敗塗地——事實上李建成也很能打,李世民損兵折將(羅士信因為李世民指揮失誤而犧牲)拿不下的劉黑闥,就是李建成用了魏徵的攻心計,一舉平定的。

從李建成開始,就觸發了唐朝“太子不得善終”的魔咒:李世民幹掉了老爹李淵立的太子建成,再接再厲又幹掉了自己冊立的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跟武則天聯手,一口氣幹掉了三個太子。

首任太子李忠,“賜死於流所,年二十二,無子”。第二任太子李弘,“上元二年,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年二十四”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有人說李弘之死,是武則天下的手,起因是武則天殘殺蕭淑妃之後,又把蕭淑妃的兩個女兒(義陽、宣城二公主),關了起來,最後關成了四十歲的老姑娘(幽於掖庭,太子見之驚惻)。李弘很重親情,就請求親生母親武則天把這兩個老姑娘嫁出去,結果觸怒了武則天:“武后怒,由是失愛。”

李治冊立的第三任太子,就是寫《黃臺瓜辭》的那個章懷太子李賢。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武則天也不止一次用仇恨的語調提及章懷太子李賢。

李賢從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唐高宗李治不止一次對著李世勣(徐茂功)誇李賢聰明。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薨,六月份李賢就被任命為為太子,而且直接得到了最大的授權:“詔監國,賢於處決尤明審,朝廷稱焉,帝手敕褒賜。”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本來李賢跟父親李治母親武則天關係很好,但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李賢的賢明引起了武則天親信、正諫大夫明崇儼的嫉妒,用明誇實損的辦法,坑了李賢一下子:“李賢的賢明,趕上咱們的太宗皇帝了。”

明崇儼慣會裝神弄鬼,忽悠得李治武則天五迷三道,還有人說明崇儼跟武則天關係曖昧。就是這個明崇儼,不但用李賢“有太宗之風”來讓李治武則天心懷疑慮(李淵並非心甘情願退位),還散佈謠言說李賢其實不是武則天生的:“賢是後(武則天)姊(大姐,武則天還有一個妹妹嫁給了郭孝慎)韓國夫人(武順,已死)所生”。弄得武則天也開始看不上李賢,幾次公開指責李賢。

明崇儼莫名其妙地被盜賊殺掉了,武則天最後下詔讓左金吾將軍丘神勣逼死了已經被流放到巴州的李賢。

唐朝剛經歷了三代皇帝,就有五個太子死於非命,所以李隆基的大哥、皇太孫李憲(李成器)堅決不肯當太子,最後優哉遊哉,榮華富貴一生。

"

“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這話是南北朝時期劉宋末代皇帝劉準說的,後來崇禎皇帝在親手斬殺女兒的時候,好像也說過這樣的話。這樣看來,歷朝歷代的皇族,在風光的背後,也有很多無奈與悲哀:安樂與風險並存,現在的榮華富貴,可能就是明天的催命閻王帖。於是有人總結出了過去皇族的三大高危人群:唐朝的儲君,宋朝的公主,明朝的王子。

翻看二十四史,我們就會發現,唐朝的太子非正常死亡率,高居正統王朝之首(二世而亡的短命朝廷就不算了)。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唐朝開國太子李建成,其文治武功未必就比秦王李世民差多少,因為主要任務是輔佐父皇李淵處理政務,所以跟武將走得不是很近,所以玄武門之變一敗塗地——事實上李建成也很能打,李世民損兵折將(羅士信因為李世民指揮失誤而犧牲)拿不下的劉黑闥,就是李建成用了魏徵的攻心計,一舉平定的。

從李建成開始,就觸發了唐朝“太子不得善終”的魔咒:李世民幹掉了老爹李淵立的太子建成,再接再厲又幹掉了自己冊立的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跟武則天聯手,一口氣幹掉了三個太子。

首任太子李忠,“賜死於流所,年二十二,無子”。第二任太子李弘,“上元二年,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年二十四”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有人說李弘之死,是武則天下的手,起因是武則天殘殺蕭淑妃之後,又把蕭淑妃的兩個女兒(義陽、宣城二公主),關了起來,最後關成了四十歲的老姑娘(幽於掖庭,太子見之驚惻)。李弘很重親情,就請求親生母親武則天把這兩個老姑娘嫁出去,結果觸怒了武則天:“武后怒,由是失愛。”

李治冊立的第三任太子,就是寫《黃臺瓜辭》的那個章懷太子李賢。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武則天也不止一次用仇恨的語調提及章懷太子李賢。

李賢從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唐高宗李治不止一次對著李世勣(徐茂功)誇李賢聰明。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薨,六月份李賢就被任命為為太子,而且直接得到了最大的授權:“詔監國,賢於處決尤明審,朝廷稱焉,帝手敕褒賜。”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本來李賢跟父親李治母親武則天關係很好,但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李賢的賢明引起了武則天親信、正諫大夫明崇儼的嫉妒,用明誇實損的辦法,坑了李賢一下子:“李賢的賢明,趕上咱們的太宗皇帝了。”

明崇儼慣會裝神弄鬼,忽悠得李治武則天五迷三道,還有人說明崇儼跟武則天關係曖昧。就是這個明崇儼,不但用李賢“有太宗之風”來讓李治武則天心懷疑慮(李淵並非心甘情願退位),還散佈謠言說李賢其實不是武則天生的:“賢是後(武則天)姊(大姐,武則天還有一個妹妹嫁給了郭孝慎)韓國夫人(武順,已死)所生”。弄得武則天也開始看不上李賢,幾次公開指責李賢。

明崇儼莫名其妙地被盜賊殺掉了,武則天最後下詔讓左金吾將軍丘神勣逼死了已經被流放到巴州的李賢。

唐朝剛經歷了三代皇帝,就有五個太子死於非命,所以李隆基的大哥、皇太孫李憲(李成器)堅決不肯當太子,最後優哉遊哉,榮華富貴一生。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唐朝的太子不好當,宋朝的公主也是歷朝歷代中命運最悲慘的:漢朝派出去和親的大都數都是冒牌公主,而宋朝徽欽二帝乃至高宗趙構的公主(已經改稱帝姬),則是連和親的資格都沒有的。

金人才不肯給什麼名分,直接是用搶的——即使沒被搶走,也會被她們的父親“作價”送給金人“抵債”:“以帝姬一人準金一千錠,任聽帥府(完顏宗翰,即粘罕)選擇。”一個公主只值一千錠金子,而且還任由粘罕隨便挑。

最後粘罕倒是沒有挑,也沒有給宋朝公主作價,而是一股腦全抓走了:這其中包括宋徽宗趙佶的二十多個女兒(原本有三十四個,靖康之前幸運地死了幾個),還有趙構的五個女兒,最大的四歲,最小的兩歲。三個兩歲的全部死於被押往金國的路上,兩個四歲的被送進了金人浣衣局(不是洗衣服)。

"

“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這話是南北朝時期劉宋末代皇帝劉準說的,後來崇禎皇帝在親手斬殺女兒的時候,好像也說過這樣的話。這樣看來,歷朝歷代的皇族,在風光的背後,也有很多無奈與悲哀:安樂與風險並存,現在的榮華富貴,可能就是明天的催命閻王帖。於是有人總結出了過去皇族的三大高危人群:唐朝的儲君,宋朝的公主,明朝的王子。

翻看二十四史,我們就會發現,唐朝的太子非正常死亡率,高居正統王朝之首(二世而亡的短命朝廷就不算了)。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唐朝開國太子李建成,其文治武功未必就比秦王李世民差多少,因為主要任務是輔佐父皇李淵處理政務,所以跟武將走得不是很近,所以玄武門之變一敗塗地——事實上李建成也很能打,李世民損兵折將(羅士信因為李世民指揮失誤而犧牲)拿不下的劉黑闥,就是李建成用了魏徵的攻心計,一舉平定的。

從李建成開始,就觸發了唐朝“太子不得善終”的魔咒:李世民幹掉了老爹李淵立的太子建成,再接再厲又幹掉了自己冊立的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跟武則天聯手,一口氣幹掉了三個太子。

首任太子李忠,“賜死於流所,年二十二,無子”。第二任太子李弘,“上元二年,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年二十四”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有人說李弘之死,是武則天下的手,起因是武則天殘殺蕭淑妃之後,又把蕭淑妃的兩個女兒(義陽、宣城二公主),關了起來,最後關成了四十歲的老姑娘(幽於掖庭,太子見之驚惻)。李弘很重親情,就請求親生母親武則天把這兩個老姑娘嫁出去,結果觸怒了武則天:“武后怒,由是失愛。”

李治冊立的第三任太子,就是寫《黃臺瓜辭》的那個章懷太子李賢。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武則天也不止一次用仇恨的語調提及章懷太子李賢。

李賢從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唐高宗李治不止一次對著李世勣(徐茂功)誇李賢聰明。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薨,六月份李賢就被任命為為太子,而且直接得到了最大的授權:“詔監國,賢於處決尤明審,朝廷稱焉,帝手敕褒賜。”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本來李賢跟父親李治母親武則天關係很好,但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李賢的賢明引起了武則天親信、正諫大夫明崇儼的嫉妒,用明誇實損的辦法,坑了李賢一下子:“李賢的賢明,趕上咱們的太宗皇帝了。”

明崇儼慣會裝神弄鬼,忽悠得李治武則天五迷三道,還有人說明崇儼跟武則天關係曖昧。就是這個明崇儼,不但用李賢“有太宗之風”來讓李治武則天心懷疑慮(李淵並非心甘情願退位),還散佈謠言說李賢其實不是武則天生的:“賢是後(武則天)姊(大姐,武則天還有一個妹妹嫁給了郭孝慎)韓國夫人(武順,已死)所生”。弄得武則天也開始看不上李賢,幾次公開指責李賢。

明崇儼莫名其妙地被盜賊殺掉了,武則天最後下詔讓左金吾將軍丘神勣逼死了已經被流放到巴州的李賢。

唐朝剛經歷了三代皇帝,就有五個太子死於非命,所以李隆基的大哥、皇太孫李憲(李成器)堅決不肯當太子,最後優哉遊哉,榮華富貴一生。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唐朝的太子不好當,宋朝的公主也是歷朝歷代中命運最悲慘的:漢朝派出去和親的大都數都是冒牌公主,而宋朝徽欽二帝乃至高宗趙構的公主(已經改稱帝姬),則是連和親的資格都沒有的。

金人才不肯給什麼名分,直接是用搶的——即使沒被搶走,也會被她們的父親“作價”送給金人“抵債”:“以帝姬一人準金一千錠,任聽帥府(完顏宗翰,即粘罕)選擇。”一個公主只值一千錠金子,而且還任由粘罕隨便挑。

最後粘罕倒是沒有挑,也沒有給宋朝公主作價,而是一股腦全抓走了:這其中包括宋徽宗趙佶的二十多個女兒(原本有三十四個,靖康之前幸運地死了幾個),還有趙構的五個女兒,最大的四歲,最小的兩歲。三個兩歲的全部死於被押往金國的路上,兩個四歲的被送進了金人浣衣局(不是洗衣服)。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唐朝的太子宋朝的公主,都是苦命人,明朝親王可能要好一些,因為他們不需要有什麼“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爵位也是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的。但是明太祖老朱先生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一點:沒有計劃生育的皇族,是要以幾何數級增長的,親王的爵位只能傳給嫡長子,剩下的子孫要是沒有功勞受封其他官職,就只能捱餓了——朱元璋規定朱家子孫不許經商務農,免得累著。

沒有推恩令,大明王朝的王子可就慘了,除了嫡長子一脈可以吃飽喝足之外,其他名字帶金木水火土的朱家子孫,糠菜半年糧也做不到:弘治年間慶城王朱鍾鎰,有子女九十四個,孫子一百六十三個,重孫子五百一十個。再加上媳婦、兒媳婦、孫媳婦、重孫媳婦,僕人丫鬟,就是躺著吃,也能把王府裡的磚頭都啃光了。

當時親王太多,已經沒有多少皇莊分給他們,同樣是由於親王太多,每年一萬石的糧食也變成了不斷貶值的“寶鈔”,這麼多子孫吃喝穿戴都從這一萬石糧食裡出,自然是飽的飽飢的飢,餓死幾個一點都不奇怪。

"

“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這話是南北朝時期劉宋末代皇帝劉準說的,後來崇禎皇帝在親手斬殺女兒的時候,好像也說過這樣的話。這樣看來,歷朝歷代的皇族,在風光的背後,也有很多無奈與悲哀:安樂與風險並存,現在的榮華富貴,可能就是明天的催命閻王帖。於是有人總結出了過去皇族的三大高危人群:唐朝的儲君,宋朝的公主,明朝的王子。

翻看二十四史,我們就會發現,唐朝的太子非正常死亡率,高居正統王朝之首(二世而亡的短命朝廷就不算了)。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唐朝開國太子李建成,其文治武功未必就比秦王李世民差多少,因為主要任務是輔佐父皇李淵處理政務,所以跟武將走得不是很近,所以玄武門之變一敗塗地——事實上李建成也很能打,李世民損兵折將(羅士信因為李世民指揮失誤而犧牲)拿不下的劉黑闥,就是李建成用了魏徵的攻心計,一舉平定的。

從李建成開始,就觸發了唐朝“太子不得善終”的魔咒:李世民幹掉了老爹李淵立的太子建成,再接再厲又幹掉了自己冊立的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跟武則天聯手,一口氣幹掉了三個太子。

首任太子李忠,“賜死於流所,年二十二,無子”。第二任太子李弘,“上元二年,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年二十四”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有人說李弘之死,是武則天下的手,起因是武則天殘殺蕭淑妃之後,又把蕭淑妃的兩個女兒(義陽、宣城二公主),關了起來,最後關成了四十歲的老姑娘(幽於掖庭,太子見之驚惻)。李弘很重親情,就請求親生母親武則天把這兩個老姑娘嫁出去,結果觸怒了武則天:“武后怒,由是失愛。”

李治冊立的第三任太子,就是寫《黃臺瓜辭》的那個章懷太子李賢。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武則天也不止一次用仇恨的語調提及章懷太子李賢。

李賢從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唐高宗李治不止一次對著李世勣(徐茂功)誇李賢聰明。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薨,六月份李賢就被任命為為太子,而且直接得到了最大的授權:“詔監國,賢於處決尤明審,朝廷稱焉,帝手敕褒賜。”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本來李賢跟父親李治母親武則天關係很好,但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李賢的賢明引起了武則天親信、正諫大夫明崇儼的嫉妒,用明誇實損的辦法,坑了李賢一下子:“李賢的賢明,趕上咱們的太宗皇帝了。”

明崇儼慣會裝神弄鬼,忽悠得李治武則天五迷三道,還有人說明崇儼跟武則天關係曖昧。就是這個明崇儼,不但用李賢“有太宗之風”來讓李治武則天心懷疑慮(李淵並非心甘情願退位),還散佈謠言說李賢其實不是武則天生的:“賢是後(武則天)姊(大姐,武則天還有一個妹妹嫁給了郭孝慎)韓國夫人(武順,已死)所生”。弄得武則天也開始看不上李賢,幾次公開指責李賢。

明崇儼莫名其妙地被盜賊殺掉了,武則天最後下詔讓左金吾將軍丘神勣逼死了已經被流放到巴州的李賢。

唐朝剛經歷了三代皇帝,就有五個太子死於非命,所以李隆基的大哥、皇太孫李憲(李成器)堅決不肯當太子,最後優哉遊哉,榮華富貴一生。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唐朝的太子不好當,宋朝的公主也是歷朝歷代中命運最悲慘的:漢朝派出去和親的大都數都是冒牌公主,而宋朝徽欽二帝乃至高宗趙構的公主(已經改稱帝姬),則是連和親的資格都沒有的。

金人才不肯給什麼名分,直接是用搶的——即使沒被搶走,也會被她們的父親“作價”送給金人“抵債”:“以帝姬一人準金一千錠,任聽帥府(完顏宗翰,即粘罕)選擇。”一個公主只值一千錠金子,而且還任由粘罕隨便挑。

最後粘罕倒是沒有挑,也沒有給宋朝公主作價,而是一股腦全抓走了:這其中包括宋徽宗趙佶的二十多個女兒(原本有三十四個,靖康之前幸運地死了幾個),還有趙構的五個女兒,最大的四歲,最小的兩歲。三個兩歲的全部死於被押往金國的路上,兩個四歲的被送進了金人浣衣局(不是洗衣服)。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唐朝的太子宋朝的公主,都是苦命人,明朝親王可能要好一些,因為他們不需要有什麼“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爵位也是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的。但是明太祖老朱先生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一點:沒有計劃生育的皇族,是要以幾何數級增長的,親王的爵位只能傳給嫡長子,剩下的子孫要是沒有功勞受封其他官職,就只能捱餓了——朱元璋規定朱家子孫不許經商務農,免得累著。

沒有推恩令,大明王朝的王子可就慘了,除了嫡長子一脈可以吃飽喝足之外,其他名字帶金木水火土的朱家子孫,糠菜半年糧也做不到:弘治年間慶城王朱鍾鎰,有子女九十四個,孫子一百六十三個,重孫子五百一十個。再加上媳婦、兒媳婦、孫媳婦、重孫媳婦,僕人丫鬟,就是躺著吃,也能把王府裡的磚頭都啃光了。

當時親王太多,已經沒有多少皇莊分給他們,同樣是由於親王太多,每年一萬石的糧食也變成了不斷貶值的“寶鈔”,這麼多子孫吃喝穿戴都從這一萬石糧食裡出,自然是飽的飽飢的飢,餓死幾個一點都不奇怪。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這時候有讀者可能要說了:皇親國戚過得再怎麼不好,也比咱們平頭老百姓生活好,你這是看評書掉眼淚替古人擔憂。但是咱們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古代皇族尚且富不過三代,要是自己沒能耐,除了被整死就是活活餓死,就更不要說只有幾個糟錢的暴發戶了:別看你今天鬧得歡,就怕將來拉清單。

一個耳光,一次車禍,就能把她們打回原形——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獨立生存能力為零。一旦依仗的冰山被陽光晒化,敗家之後的她們也就只能找一個帶豁口的大碗,沿街乞討去了。當然,除了乞討,她們還有一個最古老的行業可以從事,只是恐怕身陷囹圄若干年,人老珠黃,可能連從業資格都沒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