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農民起義軍三大將領,也是藏寶專家,得一處可富可敵國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已經看不到大明王朝的希望所在,當初的那種繁華,那種東方大國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自從把邊關大將袁崇煥凌遲處死之後,大明王朝的能臣就真的屈指可數了,國姓爺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眼看著李自成的李家軍馬上就要打進北京城了,還深得民心,老百姓都歡迎闖王入京,李自成入京的同時,老崇禎也在煤山上,結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統治的王朝,雪上加霜的是,在此時,蜀地也爆發了農民起義,張獻忠率領一隻由災民組成的軍隊,四處搶掠明朝政府,並迅速積累起數額巨大的真金白銀。1644年,張獻忠佔領四川成都,建立大西國。

明清農民起義軍三大將領,也是藏寶專家,得一處可富可敵國

闖王搶奪的金銀財寶,為了東山再起,卻最後也不知所蹤?

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農民起義軍出身,既然是農民那就是有著共同的特點,窮苦,現在當上了一時的霸主,那還要說什麼呢,趕緊聚集金銀財寶吧,但是,他們二人的財寶到哪裡去了呢?

闖王李自成攻陷京城後,從皇宮中搜到了一大批珠寶。而當他敗北後,匆忙間把國庫裡面的金銀全部交給了自己的心腹大臣李過,希望他把珠寶藏起來以備日後東山再起之用。李過隨即削髮為僧,帶領一百多名徒弟投奔湖南天門山寺,那批珠寶也被祕密藏了起來。此後,清王朝的基業越來越穩固,李過含恨而終。據說,他死前將珠寶祕密藏到了天門山多處,並且用毒酒把搬運的工人全部毒死了。

明清農民起義軍三大將領,也是藏寶專家,得一處可富可敵國

大西國的寶藏之謎?富可敵國的財富到底在哪裡?

大西國建立兩年後,張獻忠意外身亡,而他所擁有的鉅額財寶,也在一夜之間不知去向。張獻忠死後留下來的財產有多少呢?幾千萬兩白銀,按照明末1兩白銀摺合人民幣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300元的話,就在那個年代,他擁有相當於我們現在30億人民幣的購買力。他的這筆財寶到底去哪兒了?

明清農民起義軍三大將領,也是藏寶專家,得一處可富可敵國

張獻忠身亡後,他所聚斂的鉅額財寶便不知去向,甚至沒人說得清這筆財寶究竟是真有其事,還是一個巨大的謊言。但在這數百年間,圍繞它的猜測和尋找從未停止過。在傳說中,張獻忠將劫來的金銀財寶藏在成都附近某處,以石牛和石鼓作為暗記。由於史料對此事記載非常詳實,所以在張獻忠死後的300多年裡,有無數探險者到四川尋寶,但迄今為止,沒有人找到這個鉅額寶藏。

“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古老歌謠,因被認定為破解大西王張獻忠藏寶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傳了300多年。這筆寶藏是藏於錦江水底?埋於青城山下?還是隱於蘆山縣城(隸屬於今雅安市)?人們的猜測不一而足,其中最讓人們信服的藏寶地,就是錦江江底。無論哪種說法,都指向張獻忠將所掠財寶沉於錦江之中,地點就在江口附近。而這,為後人沿江尋寶留下了無盡的空間。

太平天國的第一猛將,兵敗大渡河,卻在蜀地藏寶?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覆滅於大渡河前夕,把軍中大量金銀財寶埋藏於某隱祕處。石達開曾留下來一幅藏寶圖,上有一首詩提示藏寶之處:“面水靠山、寶藏其間”。可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個人能解開這個謎團。其中有兩種說法比較靠譜。

明清農民起義軍三大將領,也是藏寶專家,得一處可富可敵國

  第一種是“美人墓、藏寶處”。石達開有位愛妃,武藝超群,多次營救石達開於危難之中。愛妃死後,石達開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安葬了妃子。可是,後人在此不斷髮掘,卻從沒見過寶藏的影子,那麼,另一種說法似乎更得人心。

這些就是流落在民間的寶藏,引發了無數人尋寶的熱潮。在大批財富的誘惑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用盡一生的時間去尋找。可是寶藏之所以神祕就在於它很難找尋,若得一處,便富可敵國,期待國家能夠找到這些前輩們埋藏的財富,投身到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當中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