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慘死後,一小侍衛哭著發下毒誓,他後代竟然執行了386年

文/月小妝

在中國歷史上最悲慘的名將裡,袁崇煥絕對能排進前三,一般武將都是戰死沙場,留下英明,或者像岳飛一樣因精忠報國而死,死得冤枉,後世卻爭相傳頌。

總結袁崇煥的罪名,大約有兩個,一個是“擅殺島帥”,因為遼東主帥毛文龍是個惡霸,不但驕橫跋扈處處阻撓大業,還油鹽不進死不悔改,袁崇煥給了他很多次機會,但他就是不受上司節制,考慮到這個人押解回京師,可以會引起反叛,因為毛文龍的部下,也就是他的私人武裝,不受朝廷節制,所以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二來崇禎對毛文龍的私人武裝也比較頭疼,心裡也有借刀殺人的意圖,他給了袁崇煥“尚方寶劍”就是賦予他殺人不用上奏的特權,“戰守機宜悉聽便宜從事”,這句話是很重要的一個承諾,但同時也是很危險的一個承諾。

關於毛文龍的功績,完全是他的兒子虛報戰績誇大事實,寧遠和寧錦兩場大捷,都是在袁崇煥的指揮下打敗金軍的。

袁崇煥慘死後,一小侍衛哭著發下毒誓,他後代竟然執行了386年

第二個罪名也是最大的罪名是“通敵叛國”,皇太極三番五次寫書信給袁崇煥,要跟他談談,袁崇煥模稜兩可只是在爭取時間,因為他要加固寧錦防線。

至於“縱敵長驅”更不靠譜,首先蒙古投靠後金是因為崇禎禁止袁崇煥賣米,他當時沒直接賣給後金,而是賣給尚未跟後金結盟的蒙古,他想如果蒙古跟明朝結盟,就可以一起對付後金。後來崇禎不讓他賣米給蒙古,導致蒙古跟後金結盟,後金借道蒙古進入京師,而解圍的恰恰是袁崇煥。

換句話說,如果袁崇煥像吳三桂一樣,直接跟清兵一起回京師,那他就可以不用死了,而明朝也亡了。

“市米資敵”、“縱敵長驅”,大家仔細推敲一下,不覺得這兩個罪名有點勉強嗎?

袁崇煥慘死後,一小侍衛哭著發下毒誓,他後代竟然執行了386年

平遼按照一般將領至少需要五年,而袁崇煥只有兩年時間,不成,就毫不可惜的殺了,是不是太輕率太草率了?崇禎皇帝不愛自己的將領,恐怕比他家後院的毛驢地位高不了多少。他懲罰他們,姿態如同懲罰自己的家奴,他對將領沒有起碼的尊重。

如果換作是皇太極,即使將領先降後叛,再降再叛,皇太極還是一次次給機會,他的手下都看不下去了,皇太極還是雙手扶著明將起來,因為比起崇禎,他更愛惜人才。

袁崇煥慘死後,一小侍衛哭著發下毒誓,他後代竟然執行了386年

崇禎是養尊處優慣了,從他生下來,天下就是他們老朱家的,他認為將領的忠誠是理所當然,如果稍有不順,視為不忠,恨得咬牙切齒,凌遲都覺得不夠。他沒有缺少過忠心,所以他從不珍惜。

皇太極是從苦寒之地發家的,祖上是部族首領,他沒有明朝那麼好的環境,也沒有那麼多對他理所應當忠誠的將領,所以他愛才,愛惜,他知道天底下沒有無緣無故的忠誠,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服從,要爭取一個將領的忠誠,就要忍受他的慾望和私心,就要用真情感動他。

袁崇煥慘死後,一小侍衛哭著發下毒誓,他後代竟然執行了386年

袁崇煥被崇禎皇帝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和“專戮大帥”三項罪名處死,處決的方式是“磔死”。

這種死法僅次於凌遲,對於將領而言是殘酷的死法。

“磔”指的是古代祭祀時,殺牲口祭祀,就是把牲口肢解掉,袁崇煥受的這種酷刑,對一個將領而言是極其悲慘的。

當時在法場上,割肉一塊,百姓就爭搶著吃了,還一邊唾罵不已。

袁崇煥之死,可謂千古奇冤。

袁崇煥慘死後,一小侍衛哭著發下毒誓,他後代竟然執行了386年

這位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皇帝佩服不已是將領,最終埋葬他的不是沙場,而是人心。

袁崇煥死後,他的一個佘姓侍衛不忍他暴屍荒野,趁著夜色將他的頭顱偷回來,埋在自己家的院子裡。如果被發現可是滿門抄斬的罪名,但他寧可冒險,也要守候將軍的頭顱墓地。

他在袁崇煥墳墓前立下毒誓,要子孫世代不得為官,不能回南方老家,要為袁將軍守墓。他死後,葬在袁將軍旁邊,家人照做了。

家人按照他的要求,果然世世代代守墓。

袁崇煥慘死後,一小侍衛哭著發下毒誓,他後代竟然執行了386年

清朝的皇帝后來為袁崇煥翻案,知道佘家冒死埋葬了袁崇煥很感動,就說可以讓他的後代優秀的人出來做官,佘家斷然拒絕了。

如今三百八十六年過去了,佘家已經傳至第七代守墓人了,大家不明白為何他們寧可受窮也要守住這塊墓地,而且每天都要清掃,還要穿白戴孝,守住將近四百年的寂寞。一美國記者說,美國才二百年曆史,而佘家卻為一個人守了四百年,可敬可敬。

其實,如果袁崇煥真的死得不冤,也不會有佘家這四百年苦苦的守護。

而我們華夏民族,正是因為有這份忠義在,才最終流傳了幾千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