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大明,國破之日崇禎皇帝自縊殉國,臣子妃子殉葬者超千人

明朝可以說是史上唯一一個做到不割地、不和親、不賠款、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一統王朝,史稱“剛烈”。

悲壯大明,國破之日崇禎皇帝自縊殉國,臣子妃子殉葬者超千人

明朝究竟有多“剛烈”?在明朝被滅國的時候,崇禎的皇后和貴妃都自縊而死,15歲的長平公主被砍斷一臂昏死躲過一劫,還有個6歲的昭仁公主被刺死;之後崇禎皇帝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

都說崇禎皇帝寡情薄意,但是崇禎皇帝死後,自殺官員有戶部尚書倪元璐、工部尚書範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義渠、太常寺卿吳麟徵、左中允劉理順、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駙馬都尉鞏永固全家自殺,太監自殺者以百計,戰死在千人以上。宮女自殺者三百餘人。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舉家自殺。

悲壯大明,國破之日崇禎皇帝自縊殉國,臣子妃子殉葬者超千人

崇禎皇帝繼位之後,明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時期,天災、內亂、外敵都不斷的啃食著這個曾經龐大的帝國;崇禎先是剷除了魏忠賢及其黨羽,並啟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賜予尚方寶劍,託付他收復全遼的重任。

崇禎是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大旱、瘟疫、鼠疫、蝗災等等,讓崇禎及其手下官員無能為力,由於治災效果不明顯,百姓餓殍遍地、白骨千里,紛紛加入農民起義軍,其中以闖王李自成的勢力最為龐大。但是奇怪的是,清兵入關後,這些天災就突然都消失了?是天要亡大明嗎?

悲壯大明,國破之日崇禎皇帝自縊殉國,臣子妃子殉葬者超千人

雖然崇禎皇帝勤勉,但並不是說崇禎就是個“中興雄主”。為剿流寇,崇禎帝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

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用人存疑,兵無常帥,朝令夕改,以至責無成效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眾發展。

悲壯大明,國破之日崇禎皇帝自縊殉國,臣子妃子殉葬者超千人

此時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明廷苦於兩線作戰,每年的軍費“三餉”開支高達兩千萬兩以上,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普遍,常導致明軍內部騷亂譁變。崇禎帝求治心切,《春明夢餘錄》記述:“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太監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中後金反間計,殺袁崇煥。

崇禎皇帝最失敗的地方也在於他猶豫不決的性格,不信任前線統帥,導致一手好牌全被廢;而後又在與後金的戰與和中間一直猶豫不決,內心想要議和,但是又擔心反對的人太多,即便議和成功,也會讓他留下千古罵名。

悲壯大明,國破之日崇禎皇帝自縊殉國,臣子妃子殉葬者超千人

他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但一旁的盧象升立即告訴崇禎帝說:“陛下命臣督師,臣只知戰鬥而已!”,朱由檢只能辯稱根本就沒有議和之事,盧象升最後戰死沙場。

1642年,松山、錦州失守,洪承疇降清,崇禎帝又想和滿清議和,兵部尚書陳新甲因洩漏議和之事被處死,與清兵最後議和的機會也破滅了。1644年,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崇禎帝召見閣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在陳演、光時亨等反對之下未能下決心遷都南京。

悲壯大明,國破之日崇禎皇帝自縊殉國,臣子妃子殉葬者超千人

這個陳演和光時亨是什麼人呢?在崇禎為錢愁的頭髮都白了,就差跪下來找他們借錢了,都是鐵公雞一般一毛不拔;但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陳演立刻投降,並主動交納四萬兩白銀“助餉”;而光時亨也在城破後立刻投降,還被李自成任命為兵科給事中;真是可笑。

縱然崇禎皇帝有千萬種不是,縱然崇禎皇帝實在平庸無能,但是根據崇禎皇帝的勤勉和自律來判斷;崇禎皇帝是一個守成皇帝,而不是一個進取之君,奈何出生於混亂的明末,也是天數使然。

悲壯大明,國破之日崇禎皇帝自縊殉國,臣子妃子殉葬者超千人

在崇禎死的時候,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並在自己穿的藍色袍服上大書: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