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聽勸諫,眾諫官拒起草詔書,他起草詔書,皇帝看後:我錯了'

"

正德十三年(1518年)冬,封地在西安的秦王突然嚮明武宗上疏,請求明武宗將位於關中的一片閒田賜給自己,作為牧場使用。為了能使自己的請求得到應允,秦王還花重金賄賂了明武宗身邊的寵臣錢寧等人,希望他們能在關鍵時刻替自己美言幾句。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錢寧等人在接到秦王的奏疏之後,便開始在各種場合替秦王說好話。經不住各位寵臣的軟磨硬泡,明武宗最終答應了秦王的請求。

"

正德十三年(1518年)冬,封地在西安的秦王突然嚮明武宗上疏,請求明武宗將位於關中的一片閒田賜給自己,作為牧場使用。為了能使自己的請求得到應允,秦王還花重金賄賂了明武宗身邊的寵臣錢寧等人,希望他們能在關鍵時刻替自己美言幾句。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錢寧等人在接到秦王的奏疏之後,便開始在各種場合替秦王說好話。經不住各位寵臣的軟磨硬泡,明武宗最終答應了秦王的請求。

皇帝不聽勸諫,眾諫官拒起草詔書,他起草詔書,皇帝看後:我錯了

​可還沒等明武宗發下聖旨,他的這一決定就被嗅覺敏銳的諫官們知道了,於是群起攻之。

首先站出來的是兵部的各級官員。在奏疏中,他們給明武宗上了一節歷史課:當年太祖皇帝有令,這片地不能給任何一位親王,哪怕是秦王也不行!結果可想而知,明武宗對他們的反對理由嗤之以鼻:“我這是在和親戚搞好關係,你們不要再說了!”大家見皇帝堅持己見,只好作罷。

緊接著是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出言勸諫。可明武宗這次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地要把這塊地送給秦王,無論這幾位內閣重臣怎麼說,就是不鬆口。無奈之下,楊廷和等人紛紛稱病,窩在家裡不出去,以拒絕為明武宗起草詔書的方式,表示抗議。

楊廷和等人一稱病回家,內閣瞬間就只剩下次輔樑儲一個人了。實際上,樑儲也反對明武宗的決定,他之所以不走,是因為他覺得,要是人人都稱病在家,不僅於事無補,對國事也有害而無益。思前想後,樑儲決定留下來給皇帝寫詔書。

"

正德十三年(1518年)冬,封地在西安的秦王突然嚮明武宗上疏,請求明武宗將位於關中的一片閒田賜給自己,作為牧場使用。為了能使自己的請求得到應允,秦王還花重金賄賂了明武宗身邊的寵臣錢寧等人,希望他們能在關鍵時刻替自己美言幾句。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錢寧等人在接到秦王的奏疏之後,便開始在各種場合替秦王說好話。經不住各位寵臣的軟磨硬泡,明武宗最終答應了秦王的請求。

皇帝不聽勸諫,眾諫官拒起草詔書,他起草詔書,皇帝看後:我錯了

​可還沒等明武宗發下聖旨,他的這一決定就被嗅覺敏銳的諫官們知道了,於是群起攻之。

首先站出來的是兵部的各級官員。在奏疏中,他們給明武宗上了一節歷史課:當年太祖皇帝有令,這片地不能給任何一位親王,哪怕是秦王也不行!結果可想而知,明武宗對他們的反對理由嗤之以鼻:“我這是在和親戚搞好關係,你們不要再說了!”大家見皇帝堅持己見,只好作罷。

緊接著是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出言勸諫。可明武宗這次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地要把這塊地送給秦王,無論這幾位內閣重臣怎麼說,就是不鬆口。無奈之下,楊廷和等人紛紛稱病,窩在家裡不出去,以拒絕為明武宗起草詔書的方式,表示抗議。

楊廷和等人一稱病回家,內閣瞬間就只剩下次輔樑儲一個人了。實際上,樑儲也反對明武宗的決定,他之所以不走,是因為他覺得,要是人人都稱病在家,不僅於事無補,對國事也有害而無益。思前想後,樑儲決定留下來給皇帝寫詔書。

皇帝不聽勸諫,眾諫官拒起草詔書,他起草詔書,皇帝看後:我錯了

​明武宗正愁沒人寫詔書,見樑儲自告奮勇,高興得不得了。不一會兒,樑儲就把詔書寫好了,交給武宗過目。明武宗看著看著,臉色開始發生180度大轉變,且越變越難看,最後竟然大驚失色地喊道:“這麼凶險,那地不給秦王了!”

原來,樑儲的詔書是這樣寫的:“當年太祖皇帝有令,諸位藩王不得增加土地。因為他們土地多了之後,便會招兵買馬,若有奸詐之人誘導他們行不軌之事,將不利於宗廟社稷……”

和楊廷和等人不同,樑儲深知明武宗的性格,明白若只是一味固執地反對,肯定會引起明武宗的反感,到時候他若執意要給,恐怕再想挽回就不可能了。有鑑於此,樑儲決定欲擒故縱,通過詔書草稿,告訴明武宗賜地之後可能出現的後果。明武宗雖然喜歡胡鬧,卻並非是不通情理之人,當他明白了自己所作所為的嚴重後果之後,便會醒悟,到時候無須人勸,他自己就會改變主意。

"

正德十三年(1518年)冬,封地在西安的秦王突然嚮明武宗上疏,請求明武宗將位於關中的一片閒田賜給自己,作為牧場使用。為了能使自己的請求得到應允,秦王還花重金賄賂了明武宗身邊的寵臣錢寧等人,希望他們能在關鍵時刻替自己美言幾句。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錢寧等人在接到秦王的奏疏之後,便開始在各種場合替秦王說好話。經不住各位寵臣的軟磨硬泡,明武宗最終答應了秦王的請求。

皇帝不聽勸諫,眾諫官拒起草詔書,他起草詔書,皇帝看後:我錯了

​可還沒等明武宗發下聖旨,他的這一決定就被嗅覺敏銳的諫官們知道了,於是群起攻之。

首先站出來的是兵部的各級官員。在奏疏中,他們給明武宗上了一節歷史課:當年太祖皇帝有令,這片地不能給任何一位親王,哪怕是秦王也不行!結果可想而知,明武宗對他們的反對理由嗤之以鼻:“我這是在和親戚搞好關係,你們不要再說了!”大家見皇帝堅持己見,只好作罷。

緊接著是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出言勸諫。可明武宗這次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地要把這塊地送給秦王,無論這幾位內閣重臣怎麼說,就是不鬆口。無奈之下,楊廷和等人紛紛稱病,窩在家裡不出去,以拒絕為明武宗起草詔書的方式,表示抗議。

楊廷和等人一稱病回家,內閣瞬間就只剩下次輔樑儲一個人了。實際上,樑儲也反對明武宗的決定,他之所以不走,是因為他覺得,要是人人都稱病在家,不僅於事無補,對國事也有害而無益。思前想後,樑儲決定留下來給皇帝寫詔書。

皇帝不聽勸諫,眾諫官拒起草詔書,他起草詔書,皇帝看後:我錯了

​明武宗正愁沒人寫詔書,見樑儲自告奮勇,高興得不得了。不一會兒,樑儲就把詔書寫好了,交給武宗過目。明武宗看著看著,臉色開始發生180度大轉變,且越變越難看,最後竟然大驚失色地喊道:“這麼凶險,那地不給秦王了!”

原來,樑儲的詔書是這樣寫的:“當年太祖皇帝有令,諸位藩王不得增加土地。因為他們土地多了之後,便會招兵買馬,若有奸詐之人誘導他們行不軌之事,將不利於宗廟社稷……”

和楊廷和等人不同,樑儲深知明武宗的性格,明白若只是一味固執地反對,肯定會引起明武宗的反感,到時候他若執意要給,恐怕再想挽回就不可能了。有鑑於此,樑儲決定欲擒故縱,通過詔書草稿,告訴明武宗賜地之後可能出現的後果。明武宗雖然喜歡胡鬧,卻並非是不通情理之人,當他明白了自己所作所為的嚴重後果之後,便會醒悟,到時候無須人勸,他自己就會改變主意。

皇帝不聽勸諫,眾諫官拒起草詔書,他起草詔書,皇帝看後:我錯了

​在得知樑儲詔書草稿的內容之後,其他大臣紛紛對他豎起了大拇指,稱讚樑儲的做法是“一草制間,有回天之力”,評價極高。樑儲也因此名垂青史。

可見,勸諫皇帝實在是個技術活,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只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無論是勸諫領導還是親朋好友,都需要講究方式方法。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王超偉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