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學堂:天干地支表(收藏)

命理 生肖 虎皮蛙 咸豐 濟弘命理學堂 濟弘命理學堂 2017-08-30

天干

12345678910

地支

123456789101112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23456789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1213141516171819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
212223242526272829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3233343536373839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丑
414243444546474849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5253545556575859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天干地支表(1624年-2043年)

十二生肖年

查詢詳細十二生肖對照表

123456789101112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表

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己時
23:00-00:5901:00-02:5903:00-04:5905:00-06:5907:00-08:5909:00-10:59
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戊時亥時
11:00-12:5913:00-14:5915:00-16:5917:00-18:5919:00-20:5921:00-22:59

十二時辰詳解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一百二十年陽曆,干支,五行,生肖對照表

第一循環開始第一循環結束第二循環開始第二循環結束干支五行生肖
1900年 1月31日1901年 2月18日1960年 1月28日1961年 2月14日庚子
1901年 2月19日1902年 2月7日1961年 2月15日1962年 2月4日辛丑
1902年 2月8日1903年 1月28日1962年 2月5日1963年 1月24日壬寅
1903年 1月29日1904年 2月15日1963年 1月25日1964年 2月12日癸卯
1904年 2月16日1905年 2月3日1964年 2月13日1965年 2月1日甲辰
1905年 2月4日1906年 1月24日1965年 2月2日1966年 1月20日乙巳
1906年 1月25日1907年 2月12日1966年 1月21日1967年 2月8日丙午
1907年 2月13日1908年 2月1日1967年 2月9日1968年 1月29日丁未
1908年 2月2日1909年 1月21日1968年 1月30日1969年 2月26日戊申
1909年 1月22日1910年 2月9日1969年 2月27日1970年 2月5日己酉
1910年 2月10日1911年 1月29日1970年 2月6日1971年 1月26日庚戌
1911年 1月30日1912年 2月17日1971年 1月27日1972年 2月14日辛亥
1912年 2月18日1913年 2月5日1972年 2月15日1973年 2月2日壬子
1913年 2月6日1914年 1月25日1973年 2月3日1974年 1月22日癸丑
1914年 1月26日1915年 2月13日1974年 1月23日1975年 2月10日甲寅
1915年 2月14日1916年 2月2日1975年 2月11日1976年 1月30日乙卯
1916年 2月3日1917年 1月22日1976年 1月31日1977年 2月17日丙辰
1917年 1月23日1918年 2月10日1977年 2月18日1978年 2月6日丁巳
1918年 2月11日1919年 1月31日1978年 2月7日1979年 1月27日戊午
1919年 2月1日1920年 2月19日1979年 1月28日1980年 2月15日己未
1920年 2月20日1921年 2月7日1980年 2月16日1981年 2月4日庚申
1921年 2月8日1922年 1月27日1981年 2月5日1982年 1月24日辛酉
1922年 1月28日1923年 2月15日1982年 1月25日1983年 2月12日壬戌
1923年 2月16日1924年 2月4日1983年 2月13日1984年 2月1日癸亥
1924年 2月5日1925年 1月24日1984年 2月2日1985年 2月19日甲子
1925年 1月25日1926年 2月12日1985年 2月20日1986年 2月8日乙丑
1926年 2月13日1927年 2月1日1986年 2月9日1987年 1月28日丙寅
1927年 2月2日1928年 1月22日1987年 1月29日1988年 2月16日丁卯
1928年 1月23日1929年 2月9日1988年 2月17日1989年 2月5日戊辰
1929年 2月10日1930年 1月29日1989年 2月6日1990年 1月26日己巳
1930年 1月30日1931年 2月16日1990年 1月27日1991年 2月14日庚午
1931年 2月17日1932年 2月5日1991年 2月15日1992年 2月3日辛未
1932年 2月6日1933年 1月25日1992年 2月4日1993年 1月22日壬申
1933年 1月26日1934年 2月13日1993年 1月23日1994年 2月9日癸酉
1934年 2月14日1935年 2月3日1994年 2月10日1995年 1月30日甲戌
1935年 2月4日1936年 1月23日1995年 1月31日1996年 2月18日乙亥
1936年 1月24日1937年 2月10日1996年 2月19日1997年 2月6日丙子
1937年 2月11日1938年 1月30日1997年 2月7日1998年 1月27日丁丑
1938年 1月31日1939年 2月18日1998年 1月28日1999年 2月15日戊寅
1939年 2月19日1940年 2月7日1999年 2月16日2000年 2月4日己卯
1940年 2月8日1941年 1月26日2000年 2月5日2001年 1月23日庚辰
1941年 1月27日1942年 2月14日2001年 1月24日2002年 2月11日辛巳
1942年 2月15日1943年 2月4日2002年 2月12日2003年 1月31日壬午
1943年 2月5日1944年 1月24日2003年 2月1日2004年 1月21日癸未
1944年 1月25日1945年 2月12日2004年 1月22日2005年 2月7日甲申
1945年 2月13日1946年 2月1日2005年 2月8日2006年 1月28日乙酉
1946年 2月2日1947年 1月21日2006年 1月29日2007年 2月17日丙戌
1947年 1月22日1948年 2月9日2007年 2月18日2008年 2月6日丁亥
1948年 2月10日1949年 1月28日2008年 2月7日2009年 1月25日戊子
1949年 1月29日2005年 2月16日2009年 1月26日2010年 2月23日己丑
1950年 2月17日1951年 2月5日2010年 2月24日2011年 2月2日庚寅
1951年 2月6日1952年 1月26日2011年 2月3日2012年 1月22日辛卯
1952年 1月27日1953年 2月13日2012年 1月23日2013年 2月9日壬辰
1953年 2月14日1954年 2月2日2013年 2月10日2014年 1月30日癸巳
1954年 2月3日1955年 1月23日2014年 1月31日2015年 2月18日甲午
1955年 1月24日1956年 2月11日2015年 2月19日2016年 2月7日乙未
1956年 2月12日1957年 1月30日2016年 2月8日2017年 1月27日丙申
1957年 1月31日1958年 2月17日2017年 1月28日2018年 2月15日丁酉
1958年 2月18日1959年 2月7日2018年 2月16日2019年 2月4日戊戌
1959年 2月8日1960年 1月27日2019年 2月5日2020年 1月24日己亥

天干地支解說

 天干(十干)地支(十二支)
干支名稱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丙、戊、庚、壬

子、寅、辰、午、申、戌

乙、丁、已、辛、癸

醜、卯、巳、未、酉、亥

合化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地支六合:

子醜合土,寅亥合木,戌卯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日月

相沖甲—戊 乙—已 丙—庚 丁—辛 戊—壬 已—癸 庚—申 辛—乙 壬—丙 癸—丁

地支六沖:

子午相沖,卯酉相沖,寅申相沖, 已亥相沖,辰戌相沖,醜未相沖



地支三合:

申子辰會成水局,亥卯未會成木局, 寅午戌會成火局,巳酉醜會成金局, 辰戌醜未會成土局(即為四庫)

六十干支、五行、屬相對照表

幹 支五行屬相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命理學堂:天干地支表(收藏)

什麼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載,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三代。

天干地支的作用

考古發現,在商朝後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當時的日曆。這也說明在商朝時已經開始使用干支紀日了。根據考證,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發生一次日食。這是中國使用干支紀日的比較確切的證據。而使用皇帝年號紀年則是漢武帝時期建元年號。

干支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因此對研究歷史非常有幫助,非常容易推算曆史時間。

如《馮婉貞》:“咸豐庚申,英法聯軍白海入侵。”咸豐,皇帝年號;庚申,干支紀年。

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紀年;從漢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號加天干地支紀年;民國初期用民國誕生時間來紀年兼或使用公元紀年,民國以後廣泛採用公元紀年。

【如果有私密內容要與作者交流,先戳我的頭像吧,在主頁底部菜單獲取作者更多信息,或點擊右上角[發私信...]按鈕】

喜歡的點個關注,我每天都有更新,想看自己八字和算卦的朋友請私信我,謝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