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盧敏放:我們總把最好的產品投放到中國香港、新加坡市場

7月3日,今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語出驚人。當被問及對牛奶質量的擔憂問題時,其表示,“我們總是把最好的產品投放在中國香港、新加坡市場,這就改變了大家對我們的看法。”

以下是現場視頻內容:

當被問及“2008年醜聞後,是否已經克服偏見,因為進軍海外市場必然會面臨這方面的質疑”時,盧敏放表示,其實並沒有,我們今天在印尼市場,甚至是在香港和新加坡市場,實際上我們在香港新加坡發展的非常好,主要原因是我們總把最好的產品,優質的高質量的創新的產品投放到這些市場,這就改變了大家對我們的看法。在中國我們確實還要繼續努力,來進一步改變大家對蒙牛的看法。但僅僅只是這一方面了,我們現在方方面面,包括品牌建設、產品質量都沒有問題,確實,我們還需花幾年時間繼續努力,但我覺得,我們方向是正確的。

蒙牛盧敏放:我們總把最好的產品投放到中國香港、新加坡市場

現場視頻截圖

以下內容來源:深藍財經

蒙牛“標準”到底是什麼標準?

說到乳製品標準,很多消費者都有一個誤解——認為“國標”即國家標準,是最高標準,但實際情況卻往往是企業標準嚴於行業標準,行業標準嚴於國家標準。

三聚氰胺事件後,2010年衛生部敲定了“乳業新國標”:生乳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於2.95%降到了2.8%,菌落總數從2003年每毫升50萬調至200萬。

2017年,伊利曾公開表示,在國標的基礎上,提升50%作為企標;在企標的基礎上,再提升20%作為內控標準。以菌落總數為例,按此標準,伊利企標為菌落總數100萬/毫升,內控標準為菌落總數80萬/毫升。

2015年11月18日,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在北京成立,該聯盟制定了“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主要指標”,對標歐美,要求達到菌落總數每毫升小於10萬,體細胞數小於40萬個,且不得檢出抗生素。上海光明、北京三元、黑龍江完達山、廣州燕塘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農墾乳品企業,均為聯盟成員,使用聯盟標準。蒙牛、伊利不在該聯盟中。

此外,歐盟牛乳標準為,在30℃時細菌總數不超過10萬/毫升;體細胞數不超過40萬/毫升;不得檢出藥物殘留。

那麼蒙牛的產品標準到底是什麼標準呢?

深藍財經查詢公開資料,只在其宣傳稿件中,發現兩個模糊的對比項:

①2017年,蒙牛低溫事業部14個工廠與達能FSI標準體系對標。達能集團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姑且認為是歐盟標準。

②2019年6月,蒙牛集團副總裁楊志介紹,蒙牛在生乳的體細胞、微生物平均數等幾項指標上已經超過歐盟和美國的標準。在2018年,主管部門對蒙牛超過6000批次產品進行抽檢,結果為全部合格。

和外企對標、超過歐盟標準,那麼到底是多少呢?深藍財經沒有發現標準的具體數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