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將螞蟻看成是大象麼,為什麼有些人努力卻始終平庸?

美文 馨路 2017-08-02

現實中有這樣的人,覺著生活中自己挺努力,工作也很勤奮,堅持讀書跑步,無論他工作做的多麼好,也會被大家忽視。咬牙死拼,工作上沒有起色,也沒有人欣賞自己,堅持來寫作也沒什麼人來看。

這樣的故事,不是孤案。以前我確實覺得只要努力奮鬥就一定能有所成就。但隨著經歷沉澱的越多,越發覺得努力不一定能讓你成功,思維的深度和你對自己成長的定位才會影響你的命運。

01 思想交流是聽得見的差距,思維深度是看不見的距離

你能將螞蟻看成是大象麼,為什麼有些人努力卻始終平庸?

說一個發生在工作中的故事。有位經理工作上出了紕漏,事情不大管理層本身也沒打算追究,但他本人出於恐懼,上門找老總解釋:

經理:你聽我說,當時的情況吧,是這樣的,然後……

老總:閉嘴!

經理:……為什麼不讓我解釋?

老總:你解釋個什麼,你在找藉口。

經理:……我沒有找藉口,我在說明一下……

老總:什麼是藉口?

經理:……當時的情況吧,我也沒想到……

老總:先回答我,什麼叫藉口?

經理:……你怎麼不聽我說話啊,你聽我解釋……

老總:……回答我,什麼叫藉口

經理……哦,我明白了,解釋就是藉口

老總:明白了就好。

等經理走後,老總對旁邊的人說:他明白個什麼呀,他要是真明白,就會笑著把自己的過錯認真地剖析一遍,假如他真的這麼做了,他就算是真的明白了,也會對他另眼相待了。

出了問題,經理一個勁的解釋,這並不能解決問題。俗話說解釋就是掩飾,就是找藉口,老總的本意要的是出現了問題有什麼方案解決,以後如何避免,而不僅僅在歸責方面,把自己撇清。

想起在工作那會,在一次課程中聽到的一個故事:

一個老闆要他的祕書安排組織第二天上午九點開一個會。在這件事裡面,通知到所有參會的人員,然後祕書自己也參加會議來做服務,這是“任務”。但我們想要的結果是什麼呢?這裡有兩種回答,小王和小李:

員工小王說,發通知,然後準備相關會議材料,準點來參加會議,認真仔細地去記錄會議紀要。

員工小李呢說,不光發通知,發通知之後,再親自和參會的人確認,確保每個人被及時通知到。

落實到人後,第二天在會前提醒參會人員,確定有沒有變動。會前通知後,去測試可能用到的話筒等工具是否工作正常,在物品上,環境上,這些準備可以滿足開會的需求?再瞭解這個會議的議題是什麼,看有無必要給與會者發與這個議題相關資料,供參考,有備而來,開會時候提高效率。

接著,會後整理好會議記錄給老闆,然後請示老闆審核。將會議上確定的各項任務,一對一地落實到相關責任人,以紀要為執行文件,監督,檢查,定期跟蹤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並及時彙報給老闆。

最後,把上述過程總結覆盤做成標準化的“會議”流程,讓任何一個祕書都可以根據這個流程,複製優秀團隊,形成不依賴於任何人的會議服務體系。

與小王相比,小李是不是思考的更加深入,在段位上更高一級,不僅深入思考準備,最後覆盤總結做流程。如果你是上司,相比之下,是不是覺得第二個員工特省心,你說的沒說的,他都做的妥妥的。

這是非常細小的點,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這不就是一個特別明顯的例證麼,同一件事情,不同人做有不同效果。思維深度的不同帶來最終結果的不同。

不要每逢工作有問題,就一臉懵逼地跑去問上司,問上司要什麼結果,對於上司來說,你特麼都問我,我要你幹嘛?

看起來自己很努力,天天加班,埋頭苦幹的累死累活,但思想上固步自封,滿身怨氣,努力也總帶著怨氣和自傲,永遠看不到別人的優點,也更談不上取長補短。

在讀書時,很多人都很努力,天天吭哧吭哧點燈熬油,成績才勉勉強強。但總有些人,善於深入思考和總結,做一套題頂你做十套,天天上半節課、看著電視還能考第一。

以前我們總認為這樣人是聰明,後來知道人家都做了一件事:深度的思考與總結,而不僅僅是點燈熬夜這麼簡單。

為什麼大家都挺努力上進的,但為什麼走著走著就走出了差距?總會有一些人出類拔萃,另一些人陷入平庸?

思維的深度註定了一個人在社會中的走向。個人的成長更應該是在思維的深挖和擴大自己視野格局的成長。

總有些人,對身邊的學習機會從不積累,張口就要免費的。思想保守,看到新生事物都覺得是在騙錢的。

思想上的差距二字比努力更可怕,因為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與人的差距在哪裡,盲目的努力只會感動自己,卻落得更大的差距。

最近在Spenser二期寫作課任職班長,班級裡有位同學的作業被點名表揚上牆推送,一時間,有恭喜的,也夾雜異樣聲音,認為他們之所以能上牆,是走了捷徑,討巧寫了與課程相關主題……

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程,思維模式與思考深淺的不同,結果大不一樣。

就這個事情來說,你有思考為什麼別人的作業能夠推送上牆而你沒有?就算是同一個課程相關主題,也有那麼多人寫,為什麼偏偏她能抓住機會選好角度,寫出自己的風格被選中上牆?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段話:

“看得見的叫差距,看不見的更是差距

意識到的是差距,意識不到的更是差距。“

當身邊有人獲得優秀,你不要想著是不是他/她是不是靠什麼技巧。很多時候,這僅僅能看到事情的表象。對真實的原因,比如別人的思考深入程度、付出努力視而不見,可你們的差距,就差那些看不見的地方。

你的思考有多深,你的眼界有多廣。把螞蟻看成是大象,把男人看成是女人。在凡事上,擺脫我們先入為主看錶象的成見,充分打開自己的思維,開放思考。因為在深層上,看得出螞蟻和大象之間是有相同點的。

思想交流是聽得見的差距,思維深度是看不見的距離。

02 為什麼別人的努力成長叫藍圖,你的成長叫流浪?

你能將螞蟻看成是大象麼,為什麼有些人努力卻始終平庸?

如果說思考深度是對一件事的努力,那麼更重要的努力是,你對自己成長方向的把握是否精準和清晰。說個例子,這裡有甲乙兩個同學,他們都有強烈的成長願望,並願意付諸行動:

甲同學的做法是:他決定大量的閱讀,激情澎湃,發誓一定要努力成長為下一個大神,參加各類課程和各類成長成長小組,接著,他跟夥伴們一起,每天聽課打卡,努力堅持,早睡早起,持續閱讀......,很勵志吧。

乙同學的做法:他也參加了很多課程加入成長小組,並跟夥伴們一起,每天聽課打卡,努力堅持,早睡早起,跑步鍛鍊,持續閱讀......

但是,他和甲同學做法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會花時間去琢磨、去規劃自己的成長框架以及不斷確認自己的成長方向,並把所選擇的行動,都放在成長規劃下進行。

這兩種行為有何不同?再打個比方:

甲同學和乙同學都在學習如何在一張白紙上畫畫,開始的時候,兩個人都是一樣,命運給予他們什麼顏色的筆,他們就會用這個顏色在白紙上隨意畫下一筆,每當他在外面學一種新圖新畫法,他總會迫不及待的把它們通通畫到紙上,甲同學覺得那怕隨意加上一個新顏色,自己的畫似乎也會呈現出更豐富多彩的內容和顏色.....

乙同學呢?他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在整個白紙的框架搭建與佈局研究,筆墨多被用在構圖、打磨上。雖然一開始依然是非常簡單的一些框架線條,也沒有什麼能夠吸引眼球的色彩...但隨著越來越多經過精心挑選的筆墨被乙同學堅持用在構圖上,所以畫也漸漸呈現出全景面貌......

一個在畫拼圖,一個在畫藍圖,這是兩者的本質區別。

若真想努力,就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天天看書聽課、學習鍛鍊這個叫做戰術上的勤奮。那麼多年的聽課學習後卻依舊沒找到學習目標,這個叫做戰略上的懶惰

每一步都努力做對,是不是一定就會成功?提升自己就是在自我成長麼?提升自己和規劃成長根本是兩碼事。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成長定位,你會發現你,似乎是一直在拼命努力提升自己,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卻往往是:

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具體的學習情境中,以為是在提升自己,最後的結果是,卻不一定收穫到自己期望的成長結果。

表面上你很努力,而實際上你的格局和視野只能看到自己那一小圈,你的努力感動的只有你自己。為了努力而努力,來感動或安慰自己?

還是在為了實現你的一個成長目標?

更重要的問題是,在你實現了一個目標之後,再來確定它是不是符合你整個成長規劃。無論你深耕也好,跨界也罷,根據自己優勢特長,持續不斷看見下一個自己,這才是全景成長規劃。

你要做到的首先是整頓好自己的大方向,接著是尋找相對應的具體提升辦法,然後才是拼命努力!

小結:寫在最後的話

你能將螞蟻看成是大象麼,為什麼有些人努力卻始終平庸?

只看事情表面,不做深入思考的思維方式,這樣的努力方式會讓你的努力看不見成效。看著事物的表象就開始意淫自己的美好人生。

對每件事情的思考深度,以及你對於你自己個人階段性的成長規劃,比你埋頭苦幹的盲從努力有效的多。正如這段話所說:

掌握一種方法,不如掌握一種思維

掌握一種思維,不如掌握一種人生

人們打開成長的方式不一樣,一種是拼圖式的隨機成長路徑,一種是有藍圖的規劃成長路徑,前者叫做成長流浪,後者叫做成長航行。

人生一輩子,截長補短不到三萬天。上天給我們最寶貴的生命,那必然是上蒼對我們寄予了厚望,這一生活的明白爽快,不憋居斗室里巷之間,世界那麼大,你一生來來去去如果只限於方圓幾公尺之內,這豈不是辜負了。努力活出生命的深度,而不是自甘平庸。

短短三萬天,你敢把你的未來,交給看似努力卻不靠譜的自己嗎?

從現在就開始努力,用正確的姿勢,努力到骨頭裡。

(嗨~你好,我是春子,80後文藝老青年,兩個4歲孩子的寶媽,也是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人力資源師、PMP項目管理師。這兒是我分享成長故事、記錄學習乾貨的自耕地,歡迎你常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