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越小,慾望越少,生活越幸福

美文 微笑哈哈哈 微笑哈哈哈 2017-09-26

圈子越小,慾望越少,生活越幸福

前些日子,一個朋友說:“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話雖簡單,卻讓我深思良久。

“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就好像一個小小的石洞,很容易被填滿,而浩瀚無垠的大海卻永遠難以填滿。所以,人的慾望越大,就越容易變得貪婪,也就越容易招致災禍。古往今來,被難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貪婪者,不可勝數。

有一則小故事。

從前,有一個窮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裡往外跑,跑一段路就插個旗杆,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了個跟頭後就再也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

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這個人,正像《伊索寓言》裡的一個故事所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怎樣才算幸福?很多時候,沒有錢的童年,最令人回味無窮,吃地瓜粥飯,煎荷包蛋,啃甘蔗,大口大口地咬著黃瓜。在沒有錢的年代裡,似乎吃什麼都快活似神仙。粒粒皆辛苦的感覺,那時候感受得最深。掉出碗的飯菜,所有人都會理所當然地撿回來,重新放在碗中,每一條魚都會被我們啃得精光。

現代人不一樣了,八成新的桌子,九成新的椅子,全新的衣服都當做舊物拋棄,我們早已忘了如何簡單地生活。

富蘭克林:“如果一個人沒有勇氣去剋制日常生活中的慾望,他們實際上就很難在自己的事業上做到自我剋制,難以培養真正獨立自主的性格。而自我剋制體現了人類的勇氣,是人類的高尚品格之一。不能進行自我控制的人,很難擁有真正的幸福。”

卡耐基:“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

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蒂塔:“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

羅馬哲學家塞尼加:“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那麼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也會覺得傷心。”

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張床,即使是一個挖水溝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們可能比馬雲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身外物,不奢戀”是思悟後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超脫。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往往會活得輕鬆,過得自在,並得到幸福。幸福雖有千種,但沒有一種與貪婪有關。

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是大膽中蘊涵了魯莽,謹慎中伴隨著猶豫,聰明中體現了狡猾,固執中透露出堅強,羞怯有時會成為一種美好的溫柔,而暴躁有時會表現為一種力量與激情。但無論如何,豁達總會賦予人們一種美麗的色彩。豁達是一種有效的待人處世方式,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有一個女孩在女友的宿舍玩,因一念之差而偷了屋裡的一副耳環,後來被耳環的主人發現,女孩羞愧難當,自此離開家鄉,再也沒回去過。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要回家鄉的心思越來越強烈,而她內心所承受的羞愧就越來越深,這個女孩因為一點兒過錯而承受了人生中嚴厲的懲罰,這不正是慾望惹的禍嗎?

其實,我們應該知道,人生中有些慾望是無法滿足的,它需要你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放棄。外在的放棄讓你接受教訓,心裡的放棄讓你得到解脫。

面對人生的有些慾望,不要總想著滿足,有時也需要忘卻,需要放棄。忘卻是一種解脫,放棄是一門藝術。在物慾橫流的今天,你需要作出選擇。很多時候,想要獲得的越多,需要放棄的就越多。那些什麼都不想放棄的人,是很難有多少獲得的,而能夠以非凡的膽略忘卻和放棄的人,卻往往擁有更美好的人生和更大的幸福。

幸福的人只記得一生中的滿足之處,而不幸的人則只記得相反的內容。

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不至於對生活求全責備,才不會在受挫之後彷徨失意。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放下心中的種種慾望,沐浴在溫柔的陽光中,找到幸福的源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