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美術 王紱 藝術 王蒙 沃德利成書畫院 2017-05-31

王紱(1362—1416),一作芾、黼,字孟端,號友石生、九龍山人。江蘇無錫人。十歲能詩,十五歲補博士弟子員,洪武十一年到京師供職。洪武十三年(1380)左丞相胡維庸樹黨謀反,被誅,因此被牽連者數萬人。王紱亦受牽累,謫戊山兩朔州(今大同)將近二十年,建文元年(1399)被釋放回歸無錫,隱居九龍山,潛心於畫事。由於王紱數法甚佳,永樂元年(1402)被薦入文淵閣供職,永樂十年(1412)拜翰林中書舍人,他在《北京八景圖卷》中曾鈐篆書陽文長方形“中書舍人”印。他曾兩次隨明成祖巡狩北京。永樂十四年(1416)卒於北京寓所,終年五十四歲。

王紱年輕時,曾遊歷江淮、黃河、太行等名山大川,對王紱的詩畫創作很有影響。王紱的詩文亦很有名,有《王舍人詩集》、《友石山房集》等傳世。

王紱的繪畫,山水、人物都很精,山水師法元四家,尤以王蒙、倪瓚為主,其畫風幽淡簡遠,繼承了元人水墨山水畫法的傳統,也有的畫能將倪瓚與吳鎮之畫法揉合,乾溼並用,蒼古而厚重,《佩文齋書畫譜.畫傳》十說他“山水用筆精到超出幼文天遊之上,而與叔明並駕。”明人王世貞說“孟端在永宣間(永樂.宣德)聲價不下黃鶴山樵。”(《位州山人稿》)。王紱的畫品極高,文徵明在《湖山書屋圖》題跋中說他“人品特高,能不為藝事所役,雖片紙尺縑非其人不可得也。”他不輕易為人繪畫,對於富人用金錢索畫者更是拒之於門外,因此王紱傳世的作品極少,《溪山漁隱圖卷》之出現實為難得。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明 王紱 為密齋寫山水圖

卷,紙本,水墨,縱26.7釐米,橫67.9釐米。(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此圖系平遠小景,以倪瓚為師,還吸取了吳鎮畫法。倪畫折筆較少,多用墨中水分來完成的,整個畫面秀潤疏爽。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明 王紱 山亭文會圖

紙本,設色,縱:219釐米,橫:87.6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紱,工畫山水,多學王蒙,風格鬱蒼;亦作平遠景則近倪雲林。此圖描寫文人在山林雅集之盛事。畫上重巒疊嶂,山勢險峻,樹木叢生,煙霞環繞,頗為壯觀。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聲,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間亭臺樓閣隱現,這是一處可遊可居的幽雅勝境。近景古樸山亭中已有幾個文人在那裡論詩作畫,山下還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趕來應約赴會。山水勝境為文人雅集提供了優美環境,文人雅集又為山水勝境增添了詩情畫意。

此圖為王紱的代表作,寫文人雅士于山亭聚會的情景。該圖立意古逸,構圖嚴謹。圖中筆墨深厚華滋,在繼承元代文人畫的基礎上揉進了自己的筆意。山石先以枯淡墨皴寫,按結構層層加疊,最後以濃重墨勾皴點苔,使整個畫面具有蒼茫溼潤、清靈爽利的特殊效果。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明 王紱 淇渭圖

立軸,紙本,墨筆,縱78.2釐米,橫34.5釐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倒掛竹一枝,姿態秀妍,頗有臨風弄月的風致。其墨竹畫法,繼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瓚等的傳統,著重表達蕭散清逸的意韻。淡墨寫枝,濃墨捺葉、葉端輕輕彎折,翻轉自如,如神來之筆,盡顯竹葉靜中有動的態勢。此圖用筆在遒勁中出姿媚,縱橫外見灑脫,開元末明初畫竹的新風格。

明 王紱 淇渭圖

立軸,紙本,墨筆,縱78.2釐米,橫34.5釐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倒掛竹一枝,姿態秀妍,頗有臨風弄月的風致。其墨竹畫法,繼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瓚等的傳統,著重表達蕭散清逸的意韻。淡墨寫枝,濃墨捺葉、葉端輕輕彎折,翻轉自如,如神來之筆,盡顯竹葉靜中有動的態勢。此圖用筆在遒勁中出姿媚,縱橫外見灑脫,開元末明初畫竹的新風格。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明 王紱 溪山漁隱圖

水墨紙本,33×785cm。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紱 食祿延年圖

材質、形制:立軸?設色絹本

尺寸:120.5×49 cm.?約5.3平尺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紱 1676年作 青嶂扁舟圖 立軸

材質、形制:水墨紙本

尺寸:123×45cm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紱 山水 立軸

材質、形制:水墨紙本

尺寸:101×25cm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紱 1409年作 修竹喬柯圖 立軸

材質、形制:水墨紙本

尺寸:100×26cm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紱 古木竹石 立軸

材質、形制:水墨紙本

尺寸:114×44cm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紱 雲崖暮霞 立軸

材質、形制:水墨絹本

尺寸:149.5×54.5cm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紱(傳) 竹石圖 立軸

尺寸:100×32cm

王紱(傳) 竹石圖 立軸

尺寸:100×32cm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紱 清溪漁隱圖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紱 《岱嶽春雲圖》

這幅水墨山水畫《岱嶽春雲圖》,長70釐米、寬27釐米,是王紱成熟時期的作品,圖中所畫風景應是王紱家鄉風景,代表了明末清初山水畫的基本特點,也是王紱代表作中的精品。從畫面上看:長江遠山,叢篁怪石,隨意所適,無不妙絕。圖上方留白處由王紱自題了一段文字“畫本玩物也,人多嗜之;而善玩者多徇物以溺賣焉,蓋玩之有善有不善者亦由乎人耳”,從其言語中表達了其不為藝事所役,不事權貴的豁達情懷,令人肅然起敬;再看其遠山近景用筆:繁筆線條較長,轉折靈活,多用中鋒,主要宗法王蒙、吳鎮的筆法。簡筆則幹筆、偏鋒、皴擦並用,來自黃公望、倪瓚,這一點得到了李日華的稱讚:“用筆精到超出幼文(徐賁)天遊(陸廣)之上,而與叔明(王蒙)並駕,平生絕少者”。董其昌稱他的畫說:“王紱在國初如楊萬里(士奇)方正學(孝孺)之文,實先輩典則”。這兩位明代著名的鑑藏家、書畫家對其藝術的評價,肯定了王紱在山水畫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更說明他是一個由元入明階段不可多得的全才畫家,應該引起人們的加倍重視。後人還可從畫面上留有的多方收藏印:如“儀周珍藏”、“李氏乾初所藏”、“翰墨林鑑定章”等看出這幅山水水墨畫受到多位大收藏家的青睞。沈周評其畫曰:“繁中置簡,靜裡生奇” 這兩點用於評論此畫恰如其分。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 紱(款) 青山曠遠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紱 喬柯竹石圖軸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王紱 《隱居圖》

王紱《溪山漁隱圖》手卷內容以他家鄉無錫山水為背景,代表了元末清初山水畫的基本特點,是王紱代表作中的精品。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明-王紱繪畫作品欣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