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美術 村上隆 齊白石 油畫 繪生活創意美學館 繪生活創意美學館 2017-08-25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文/坨坨君


你遇到過那些不正經的畫家嗎?

這群人有著發達的頭腦,發達的四肢,整天琢磨著生活中那些被稱為奇奇怪怪的事情。凡是正經的事情,他們一般不會感興趣,越是充滿挑戰和新奇,他們會第一時間表現出他們的潛力。

他們創作的畫面確實很美,總能讓你眼前一亮,沒有他們畫不出來的畫面,也沒有他們想象不到的構圖,只要給他們一件物品,不管是什麼,總能很漂亮的出現在你的面前,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再加工能力。

於是,先上一波他們的作品。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這就是餅乾的新型使用方法。小編想說右上角的姑娘確實很性感。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沒錯,就是小玉米。老者的鬍子,建築的屋頂,還有鳥的嘴巴。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吃了多少年的餅乾棒,居然還可以這麼富有畫面。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放壞的香蕉以後都捨不得扔了,姑娘的腰很細哦!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一股小清新迎面而來。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用核桃仁做烤鴨,也是想到了極致,挺喜歡右下角拉手風的這位哥們,你確定拉手風琴的時候不想咬一口嗎?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杏桃幹被做成蠟燭燭火的想象很漂亮。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怪不得每次開車的時候,總覺得方向盤像什麼吃的。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這種髮型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想起小時候也玩過爆米花,但從來沒這樣玩過。形象生動,有趣味。

觀看世界的方法和角度

對生活充滿樂趣的人一定不會說生活無聊,他們有自己觀看世界的方法和角度,總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存在的樂趣,就像我們總是出去旅遊,一些人嘻嘻哈哈之後就完了,而一些人卻讓整個人生都發生了變化。因為有所得,有不可得。

有一次在網上看到兩條新聞,都是旅遊的,但給我們的感覺卻是不一樣的。

小姑娘拉著一個行李箱,裡面裝著基本的生活用品,然後說走就走,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完善著屬於自己的幸福。她沒有任何顧慮,唯一的愛好就是寫東西,將旅行中的每一個感動的細節都用文字記錄下來,發在自己的微博上,沒想到一天天下去,竟然默默地積攢了一大批粉絲,然後她把自己行程中的每一篇文字整理成冊,出了自己的書。

而另一個卻是不文明行為的實踐者,用自己的不文明素質為自己的個性代言,我相信這一次旅行對他一定也是刻骨銘心的。

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觀看這個世界的方法和角度,你總是原地打轉,而別人總是一步步成長。

藝術家的眼光何其相似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1盧梭:一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 繪畫是本人的玩具

法國19 世紀巴比松風景畫派畫家亨利·盧梭,是原始派藝術的開創者,也是一位不斷追求童真童趣繪畫的代表人物。他自學成才,49歲退休後才開始畫畫,並同時進入他繪畫創作的童年時代,盧梭的性情天真質樸,就像一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心中總是保持著天真與快樂,他總是以兒童純真的視角來觀察世界,並將其體如今畫面上。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享利·盧梭《橄欖球員》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享利·盧梭《夢》

作品風格上,由於是自學成才,沒有技法上的約束,盧梭的創作極富創意性,簡單化的外型、明快且幾乎平塗的固有色、稚拙可愛的人物……這些兒童的作畫方法使全體畫面分發出一種原始的稚拙美。

作品《嘉年華之夜》、《夢》、《橄欖球員》中,人物的外型和神態極具兒童的老練和性情特徵,人物和樹木都是平塗的,顏色也具有兒童畫的成分,沒有空間的深遠感,這是盧梭特有的繪畫風格,“他像一個孩子,在本人的玩具箱子裡面理解宇宙。”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2克利:向兒子學習“遊戲式”繪畫創作

瑞士最富詩意的外型大師保羅·克利也是一位追求兒童畫稚拙、純樸風格的藝術家,他終身繪畫風格多變,而兒童的純真畫風使他達到了藝術的頂峰。對於本人的創作,克利認為“我的創作必須從那些最巨大的東西開始,應該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對歐洲一無所知,什麼也不懂。”他經常看他兒子畫畫,把其中奇妙的籠統、符號記在腦海裡,與本人的思想進行結合重組,就成為他畫面中的符號。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克利《喜歌劇“航海者”中的戰役場面》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克利作品

此外,克利小時分隨手畫在書本上的圖畫也是其創作的靈感來源之一,代表作品《喜歌劇“航海者”中的戰役場面》中魚和水草的外型就很多來自克利數學和幾何本子上的稚拙圖畫。克利的創作並不是將這些籠統照搬,而是以此為靈感,任畫筆牽引本人在畫紙上反覆塗抹,直到籠統出現為止。這種“遊戲”式的創作自1923年開始不斷持續到克利的暮年。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3畢加索:用終身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競技場中的牛》 創作於1948年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長羽毛的貓頭鷹》 創作於1951年

這樣堅持學習的成果在畢加索暮年的陶瓷藝術中得到充分表現,《競技場中的牛》、《長羽毛的貓頭鷹》等作品充滿了童趣,就像小孩子的隨手之作,稚拙可愛,極富想象力。對於這些作品,畢加索則堅持認為本人所創造出來的陶藝產品應該低價銷售,讓普通民眾都能用得起。這種理想主義化的童心如今看來可愛極了。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4米羅:兒童時期的天賦可遇不可求

西班牙籠統派大師胡安·米羅天生具有兒童敏感的捕捉能力和天真心靈,被譽為“返老還童的天賦”。創作上米羅深受兒童藝術的影響,從兒童繪畫中汲取了大量創作靈感,他認為“兒童時期的天賦”是最重要的,這也是一個人的高創造力時期,一旦孩子長大,這種能力或許就會消逝。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米羅《哈里昆的狂歡》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米羅《農場》

作品風格也與兒童畫類似,顏色上米羅常用紅色、檸檬黃、深藍色、黑色等兒童般豔麗明亮的顏色來表達他對西班牙夢幻的童年生活的熱愛;且作品沒有構圖認識,一切的物體都很隨意的擺放在畫面中;外型上也看不到專業繪畫中的透視,只用一系列兒童般稚拙的幾何圖形構成畫面,沒有物體本身所具有的真實性。例如《農場》、《哈里昆的狂歡》、《小丑的狂歡節》等作品。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5康定斯基:經過籠統幾何形體為兒童編排“戲劇”

俄裔法國畫家、藝術理論家瓦西利·康定斯基是古代藝術的偉大人物之一,也是少有的以幾何籠統繪畫言語表達童趣的藝術大師。康定斯基認為他的畫作是在兒童畫非凡的無認識力量影響下創作而成,他花了大量工夫從兒童繪畫中學習創作技巧,“揣摩兒童在畫中的想象力採用兒童自在空間、顏色無定形處理,前景與後景的模糊等繪畫言語。”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康定斯基的早期作品《藍天》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康定斯基《窗前的一角》

康定斯基的早期作品《藍天》,畫面中不是簡單的一塊天的本色,而是浮動著各種奇怪的籠統,好似奧祕宇宙中的微生物,又好似海底世界裡的動植物。藝術家就像一位兒童的戲劇家,經過籠統幾何形體為兒童編排著他們喜歡的顏色、外形、構圖。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6夏加爾:以兒童畫言語重現故鄉的童年記憶

俄裔法國畫家、版畫家和design師馬克·夏加爾是巴黎畫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童真夢幻繪畫的藝術家之一,畫面內容多是將故鄉故事夢幻化,風格上以兒童畫的言語方式為主,呈現藝術家兒時心目中的完美故鄉,作品與兒童畫相比具有異曲同工的意趣。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夏加爾《我的村莊》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夏加爾《馬戲團場景》

《我的村莊》這幅畫中,可見清晰地看到畫家想要表現的兒時的村莊、農夫、樹、牛、雞……其中牛和雞的籠統在夏加爾的每幅作品幾乎都能看見,由於這是畫家童年曾經有數次為之祈禱的被屠殺的小牛和雛雞。夏加爾的作品《馬戲團場景》,其靈感次要來源於童年時期馬戲團給他留下深入的印象。夏加爾以本人的童年經歷與記憶為創作源泉,以兒童畫言語為畫面風格來表達其對本人故鄉的眷戀與懷念。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7村上隆:向兒童學習如何“老練”

日本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家村上隆,作為迷戀蘿莉、熱愛cosplay的當代青年們的偶像的同時,也被稱為“潮流藝術的鬼才”。他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歸根結底在於他認清了一個理想:當今世界,兒童是高度的成人化,而成人,是高度的兒童化。老練,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市場。“要讓人開心、大吃一驚,獨一手腕往往就是老練。

老練不是兒童的傻氣,它其實是股足以衝擊成人世界的非常力量——‘老練力’。”為了充分把握這種力量,村上隆開始向兒童學習如何“老練”,“我很喜歡孩子們看待事物的獨特方式,好像他們想得不夠或沒有想通的樣子——他們用不著多想就可以超越這個故事。”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村上隆《多比先生》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村上隆的太陽花

在兒童思想及繪畫作品的影響下,村上隆借用迪斯尼經典動畫的米老鼠籠統,加上日本本土動畫阿童木的外型特徵,創造了可愛的《多比先生》;另外,他還將掛著笑臉像太陽的鮮花複製成一片,塗上童話般的顏色,構成一個成人版的童話世界。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8草間彌生:我是漫遊奇境的古代愛麗絲

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草間彌生是當代著名波普藝術家之一,因自幼患有視聽神經妨礙症,世界萬物對她來講都充滿了大小不一的圓點,這些幻化的圓點也伴隨了草間彌生終身的創作生涯,所以她又被稱為“圓點女王”。創作內容上,小時分在爺爺農場見到的南瓜、蘑菇是其最喜歡的籠統,她用稚拙的筆法使作品中的物體充滿可愛的童趣。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草間彌生與愛麗絲創意插畫

這種極具兒童化的創作風格,在她為《愛麗斯夢遊仙境》所做的插圖中表現得最為充分,《愛麗斯夢遊仙境》描繪的是一個荒誕離奇、充滿大膽奇特想象的魔幻世界,也是一個童心的世界。草間彌生不斷沉浸於童年時代,著迷於以孩童的目光打量世界,這無疑和《愛麗絲奇境歷險記》的精神宗旨是契合的。在書的最後,草間彌生自述:“我,草間彌生,是漫遊奇境的古代愛麗絲。”這,正是她和這本小說心有靈犀的地方。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9齊白石:用童真之心與擬人畫法回憶童年

中國古代的童趣風格繪畫還有一位不為人知的代表人物,他就是齊白石。對於老頑童齊白石來說,童心、童趣是他繪畫的精神特徵之一,齊白石的畫之所以雅俗共賞也是由於我們能從他的畫中感遭到老人的童真之心。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齊白石《小魚都來》

從齊白石的作品中不難發現,畫面次要內容多由中國南方鄉間多見的雞、蝦、鳥、魚、牧童與牛、打柴等生活景象構成,是藝術家對家鄉和童年回憶的刻畫,作品《小魚都來》畫了一釣杆垂於水面,水下游過來幾隻小魚,畫面看似是釣魚,實是把小魚看成朋友,把它們喊來一同遊玩,這些小魚,就是齊白石當年兒童時期的玩伴。這種擬人化的表達手法充滿兒童般的童趣,而白石老人對童年記憶的再現,亦成就了白石藝術不可置疑的巔峰時期。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10豐子愷:憧憬孩子們的生活 把初心印在畫上

兒童的作品,其中尤以兒童漫畫最為出彩。之所以以兒童作為題材進行創作,是由於愛子如命的豐子愷想把本人子女的童年記錄上去,併為6個孩子創造他們可以理解的東西。常常在孩子們有說有笑的環境中作畫,豐子愷的內心也像個不曾長大的孩子,他開始用兒童無功利地心態看待世界,並從兒童心思出發,描摹孩子們自然純真的本性,希望經過本人的畫筆喚回人們的童心,重回那個潔淨的、已逝的世界。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豐子愷《兒童節》

這些不正經的畫家

▲豐子愷《兒童節即景》

豐子愷曾說:“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斗,人間的藝術與兒童。”他把初心印在了畫上:“我的孩子們,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

經過這些頂級藝術大師的繪畫,我們發現他們均對兒童繪畫非常感興味,創作中也遭到了兒童繪畫稚拙天真創作理念的影響,許多作品也與兒童畫極其類似,甚至難以區分,但他們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差別的。兒童畫是孩童們跟隨本人的內心愛好發揮想象力去描畫他們本人的世界,藝術大師們的作品則是藉助兒童畫中的童趣,試著用“童心”描繪他們已逝的“可愛”童年。

要說不正經,這些大師才是真正的不正經,他們有一顆永遠也不老的童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