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徳依仁 寄情筆墨——淺談田佔峰的山水畫

美術 山水畫 藝術 國畫 藝術中原 藝術中原 2017-10-14

田佔峰

聽雪齋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鄭州市美協山水畫藝委會主任。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大展並獲獎。出版《田佔峰作品集》《西域風情——田佔峰作品集》《中國當代美術家田佔峰》《山水畫名家技法步驟》,入編河南美術出版社《河南當代國畫百家》大型畫冊。

據徳依仁 寄情筆墨——淺談田佔峰的山水畫

田佔峰 禪機畫趣圖 2010年

筆墨文化首重筆墨。它的不重寫實的“心象”觀,強調人格品操的中正觀和以書入畫的筆墨觀,都與西方藝術拉開了距離。講究“人”“文”雙修,是中國畫與生俱來的特質,因“文”而“共成化育”,不是簡單的“表現”“再現”的問題,是“體道藝之合,究聖哲之蘊”。畫畫是為了修為,修成一個賢德與藝術兼具的畫家。

田佔峰 禪機畫趣圖 2010年

筆墨文化首重筆墨。它的不重寫實的“心象”觀,強調人格品操的中正觀和以書入畫的筆墨觀,都與西方藝術拉開了距離。講究“人”“文”雙修,是中國畫與生俱來的特質,因“文”而“共成化育”,不是簡單的“表現”“再現”的問題,是“體道藝之合,究聖哲之蘊”。畫畫是為了修為,修成一個賢德與藝術兼具的畫家。

據徳依仁 寄情筆墨——淺談田佔峰的山水畫

田佔峰 春山白雲 2017年

佔峰丁亥秋入國家畫院,隨我學習。寒暑三載,共話經史,朝夕研讀傳統,數度遠赴名山。讀昔人,以宋元諸大家蒙養啟智,借明、清各巨手滌盪俗腸;入名山,以天籟之美蒙養眼目,尋造化真氣潤澤筆墨。胸中山,眼中山,手中山,技進乎道,人藝始得融為一體。

據徳依仁 寄情筆墨——淺談田佔峰的山水畫

田佔峰 一溪春水出深山 2017年

佔峰山水,從王叔明起步,參以宋人丘壑營造,大開大合,步步為營;用筆不求恣肆率性,但求內蘊豐厚。以書法入畫法,筆筆見筆,起筆收筆絕無荒率氣息。此點是當代和傳統的分水嶺。一味痛快自我,多入魔道,更兼唯創新是舉,刻意與古人拉開距離,畫便遠離山水本旨。佔峰深明大義,立志學到古人精華,以淡幹墨磨礪性情,更求“內美”高境。內美者,賓虹老一生倡導,此來自屈原名句“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宋代朱熹又說:“生得日月之良,是天賦我美質於內也。”這個內美是才情褪火,修為到家的產物,今人多已丟棄。深刻的精神內蘊和由此彰顯出的人格力量必然影響到用筆,沉和浮、藏和露、內斂和張揚、樸厚和輕薄在這裡拉開了距離,這個距離絕不僅僅是技巧的距離,是人格氣質的距離。

據徳依仁 寄情筆墨——淺談田佔峰的山水畫

田佔峰 山水

昔人鍾子期死去,俞伯牙摔琴以祭,再也不彈,是尋覓知音的高境。曲高和寡,自古已然。社會喝彩、一時彰顯都不是藝術深處的本質,所以,寂寞便極為可貴。佔峰深知這些道理。開門入深山,閉門入墨池,日積月累,無論寒暑,不鶩名利,只以筆精墨妙為旨歸,終呈現出氣象。筆下古意漸顯,俗腸漸褪,煙火氣息日益遠去。

田佔峰 山水

昔人鍾子期死去,俞伯牙摔琴以祭,再也不彈,是尋覓知音的高境。曲高和寡,自古已然。社會喝彩、一時彰顯都不是藝術深處的本質,所以,寂寞便極為可貴。佔峰深知這些道理。開門入深山,閉門入墨池,日積月累,無論寒暑,不鶩名利,只以筆精墨妙為旨歸,終呈現出氣象。筆下古意漸顯,俗腸漸褪,煙火氣息日益遠去。

據徳依仁 寄情筆墨——淺談田佔峰的山水畫

田佔峰 嵩山煙雲 2015年

中國畫的最大功能是讓人靜下來、淡下來、慢慢地往深處行走。佔峰正以這樣的狀態行進,他的格必將越來越高,他的筆墨也必將走向精妙,我對此毫不懷疑。

(圖片來源:@書畫藝術雜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