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研究院畫家徐晨陽獲得雅格布森肖像獎

美術 藝術 木星 宇宙 壹號收藏網 2017-05-20
中國藝術研究院畫家徐晨陽獲得雅格布森肖像獎

木星之一 徐晨陽 亞麻布、水性顏料、油彩 194×72.7cm 2015年

中國藝術研究院畫家徐晨陽獲得雅格布森肖像獎

木星之二 徐晨陽 亞麻布、水性顏料、油彩 194×72.7cm 2015年

當地時間2017年5月10日15:00,丹麥腓特烈堡第六屆J.C.雅格布森肖像展啟幕,中國藝術研究院畫家徐晨陽的作品《木星》在本次展覽作品評選中榮獲二等獎。

兩年一屆的國際賽事“J.C.雅各布森獎” 肖像藝術大展由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於2007年設立發起,嘉士伯基金會贊助,北歐諸國及英格蘭、蘇格蘭、美國、俄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等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參與,本屆共有來自丹麥、挪威、芬蘭、瑞典、中國、冰島、奧蘭群島、格陵蘭、法羅群島等九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千多件作品參評,通過由各國博物館館長組成的評審團的三輪評審,選出了130幅入選作品,並最終評出一、二、三等獎各1名、特別獎4名、青年人才獎3名。這個獎項試圖從歐洲肖像畫的傳統視角來審視當代全球化語境下,肖像繪畫與藝術的發展面貌,獎勵為這一領域做出努力的藝術家,並通過肖像創作,促進彼此間的藝術交流。

中國藝術研究院畫家徐晨陽在接受採訪時提到,現在的繪畫形式源於2000年,他希望確立一種屬於自己的東方式表述。作為一種自創的技法,遠比運用一種既成的技法要困難,需要不斷的調整和確定。就像將一塊頑鐵敲打成一把趁手的劍。而隨著繪畫方式的改變,一切也會隨之變化。這種繪畫方式原來的設想是畫十年。

2004年,徐晨陽在日本獲得第三十三屆繪畫的現在——精銳選拔展唯一金獎。2006年回國定居北京後,這種繪畫方式又延續至今,遠遠超出了原來的設想,並有繼續向深處展開的可能。此次獲獎,來自於有著肖像藝術傳統的歐洲,是對他這些年來探索的一種認可。

雅格布森肖像獎評委會關於徐晨陽獲獎作品《木星》的評述:

那伸向天空的雙手意味著什麼?當我們看著這組畫的時候,不禁會如此想。每一個人的理解會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作者所關注的是人的一種狀態,或者說,關注的是人當下所具有的一種狀態。

人類社會從未像當今世界這樣的快速發展。從未有過如此的便捷而廣泛的聯繫,如此豐富的物質生活。一切都在向前飛奔,我們受益於此,同時也被此挾制。我們無法停留觀望,唯恐被時代所拋棄。我們隨波逐流而焦慮不安。焦慮的緣由即在於我們正逐漸失去自省且思考的能力。是的,在互聯網的高速推廣下,我們獨立的精神正在不斷被掃蕩、吞噬、弱化。我們焦慮於此。所以,當我們在看到徐晨陽的作品時,會不禁怦然心動,會感觸於這樣一個自在的面貌。畫中之人,雙手自然伸展,其放鬆之狀態與當今世界的激烈變化形成鮮明對比。其垂目而思,是內省,是自在,是對超乎物質之上生命意義的追求。而一切都在變得過眼雲煙、稍縱即逝的今天,自在的人生是何其可貴!

參展作品是作者自2007年起至今的十年期間,一系列作品中的兩幅,這批作品的模特都是作者所熟悉的男子或女子,他(她)站立著,雙手向上伸展。作者在一個這樣長的階段內,通過連續的作品在提出一個深刻的關於現代人狀態的問題,以喚起人們對現代文明、對現代人的生存現狀、對被物質所擠壓的人性的關注。

作者徐晨陽是一位來自中國的畫家,任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曾經留學並作為藝術家生活於日本十二年。他的藝術探索一方面是通過觀念性的作品提出問題;另一方面,是在繪畫表現的本體上。即,希望確立一種完全個人的繪畫表述方式,一種層層覆蓋的,介於東西方繪畫之間的新的表現形式。通過展示的作品,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的這種努力,以及這種努力所獲得的豐碩成果。

徐晨陽關於獲獎作品《木星》的自述:

多年來,我一直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來表現男子。這需要一個契機。大約在2009年,看到正在跳現代舞的這個舞者,馬上就有了觸動。之後,以這個叫小尹的舞者為原型創作了很多作品。

這些作品中人物多取高舉雙手,站立姿態。這種姿態既是人的一種自然姿態,又是非常態的。雙手高舉後形成一種緊張、伸展、上升的感覺。雙手上舉交叉,又有一種祈禱、抑或被縛、掙扎的意味。人體似乎被賦予了某種宗教的意義。

而以《木星》來命名此畫,是覺得我們每個人都像在這茫茫宇宙中閃爍的星球,各不相同,又如此相似地沿著各自的命運軌道孤獨前行。我們有著屬於自己的歷史和尊嚴,不甘於固有引力的牽引而力圖掙脫,儘管掙脫後的自由或許意味著毀滅。

確實,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天體,身體由無數星域所組成。在宇宙中,我們無限巨大,我們又極其渺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