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美術 藝術 素描 國畫 中國書法家畫家網 中國書法家畫家網 2017-10-02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楊光利

楊光利,又名楊光,1955年生於陝北綏德縣,1981年西安美術學院畢業,陝西省政協委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優秀專家。陝西國畫院原副院長。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炕頭》(入選全國第八屆美展) 104x129cm 1994年創作

在眾多畫陝北的畫家中,楊光利是頗具理想主義色彩、關注普通人生命情感,為人情人性揮毫,為大地鄉村吟唱的“靈魂歌者”。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喂》(獲全國第六屆美展銅質獎)128x116cm 1984年創作

他筆下一系列重要的作品《喂》、《沐浴》、《炕頭》、《中國民工——石工》、《美麗草原我的家》、《翰林馬家》、《厚土》、《簸黑豆》等,通過諸如對鄉村婆婆、媳婦、孩子、莊稼漢、石工等可感形象的塑造,以寫實主義的畫風描繪了變遷中的中國陝北農村,有童年生活的溫暖記憶,有篷勃發展的鏗鏹之音,也有凋零衰敗的感嘆記錄,樸素真實、溫情動人,具有時空的穿透力和紀實風格的再現力。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封底、寒食》101x100cm 1997年創作

難得的是,無論他的人生軌跡如何變化,他的視野從來沒有離開過陝北這片厚土,心從來沒有離開過黃土高原的父老鄉親。所以他的畫總帶著感情和溫度,帶著思考和感傷,帶著人性的善與愛,如涓涓細流,清澈流淌,讓人過目不忘。他的畫深受藝術界和收藏界的認可與喜愛。其作品曾先後入選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美展並獲過銅獎。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美麗草原我的家》(入選全國第十屆美展) 177x153cm 2004年創作

就是這樣一位堅定而頗有實績,風格穩定的畫家,近年卻做了一個讓人吃驚的轉身。他放棄了自己輕車熟路的人物寫實畫風,用純粹的中國畫傳統白描手法畫了一批印度風情人物。這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是他創作衝動和內在動力的需要,這顯然是藝術的自覺行為。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根根和他們的姐姐們》168x144cm 1997年創作

印度人物雖然難免讓人有異國情調的想象,但畢竟因著農耕文化的相同基因和以當代美術大家葉淺予畫印度風所形成的審美積澱,並不讓人陌生。之所以驚訝,在於楊光利應用了一種當代國畫界很少大面積採用的白描手法,因此有了讓人頗為尷尬又讓人欣喜的戲劇效果。白描手法是中國畫傳統中人物畫最為基礎的表現方法,只不過因為近代徐悲鴻以西化改造國畫之後,取素描而棄白描,人們漸漸生疏了、忘記了,不解其妙了。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厚土》 177x137cm 1988年創作

正因如此,我們對楊光利這批作品充滿了新鮮感。它有什麼樣的表現效果?它能抵達哪裡?或者說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藝術體驗?歷史上不乏以白描傳世的佳作,如唐代李公麟的《五馬圖》,還有明代陳洪綬,清代任伯年的白描人物都具有非常獨立的審美價值。但是當代畫家基本都受過素描訓練,無論是創作還是審美都已經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寫實定式。從畫地為牢的窠臼中跳出來談何容易?而且面對已被寫實風格固化的讀者和市場,這樣的選擇能走多遠呢?顯然,楊光利選擇白描畫人物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想尋找藝術的突破點或者新鮮點,他是有自己的藝術思考和社會實踐體會的。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沐浴》(入選全國第七屆美展)90x70cm 1999年創作

其源頭來自於2007年,楊光利和王有政先生合作創作了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紡線線——延安大生產運動》。這幅歷時四年的作品,從史料的蒐集、人物的確立、現場的考察、人物造型的安排、確立主體稿到最後的完成,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尤其面對領袖、士兵眾多人物的紡織場景,用慣常的素描加水墨的手法去表現,幾易其稿依然沒找到理想的效果。幾經考慮和反覆,他們最終選擇用中國傳統的白描手法整合人物造型。將一種立體的視覺效果弱化為平面,把人轉換成白描效果的試驗;完成了一幅在別人眼裡似乎是未完成的人物畫作品。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向陽花》171x121cm 1999年創作

當作品最終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眾多濃墨重彩的大幅作品中,這幅作品遠看就像一張白紙,而近看卻密密匝匝,心象萬千。這種不以視覺衝擊力為主的作品,反而以一身素衣由弱變強的轉化效果,成為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次與白描的意外遭遇讓楊光利體味到了素的華彩和魅力,也使他對白描人物的藝術魅力有了充分的認識。當楊光利面對四次赴印度寫生的資料和上萬張圖片進行創作時,他曾用寫實手法表現印度人物,寫實唯美,但似乎與他對印度人物的感受和審視並不合拍。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娘倆》101x73cm 1997年創作

他曾細緻描述過之所以要畫印度人物的思考:“我並不認為畫印度人物是一種獵奇。與畫陝北人物的不同在於表,而不是內核的區別,我關注的是他們之間的共同點,人性的本真之美。我曾四次深入印度偏遠鄉村,那裡天氣炎熱,人們的生活條件很艱苦。但是他們臉上很少有焦慮感,即使貧窮,也安於現狀,村民們,有一種對土地和自然的敬畏感和人性的豁達。這一點與陝北家鄉的農民很相似。他們單衣薄衫,衣著飄逸華麗,表情和動作優美自然。總覺得用線描表現會更為貼切和傳神。”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朝聖者》 184x123cm 2000年創作

魯迅先生曾經講過,白描沒有祕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遵循這一法則,楊光利的印度人物,從載歌載舞和濃墨重彩中解脫出來,具有他個人風格的表現特徵。素描到白描的轉化,當然是只有藝術家才冷暖自知的過程。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綏德石獅》202x123cm 2014年創作

為了讓白描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楊光利養成了嚴格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每天早上三四點起床,在生宣紙上反覆進行用筆練線嘗試,每每一幅成熟的作品都要反覆畫五六張,有時需要更長時間的斟酌和打磨。這個過程既是技藝的控制,也是對心性的逼近。用近二年完成百餘張白描作品,對一個技法精湛的國畫家來說,可以說是匠心之作,是對自我的慰藉,也是對藝術的回饋。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中國民工-石工》(入選全國第九屆美展)219x153cm 1999年創作

這一批白描作品如同藝術體操中的綵帶舞,通過一系列跳躍、轉體、拋接、擺動等動作,讓線條成為繪畫的主體,把觀眾的眼睛牢牢吸引過去,而從線條所構成的形體和動作中去體味作品所傳達出來的意味。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翰林馬家》 215x123cm 1993年創作

它同時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沒有色彩和光影的強烈衝擊,你如同走進了一間光線很暗的房子,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地讓你的眼睛開始適應你與畫的距離。一點一點,逐漸清晰,然後在一個合適的距離,停下來,靜靜地凝視。慢慢地,那些線條就開始遊動起來,通過這些線條,人物的形象生動起來。你看得見那些熟悉的表情……他們或站或臥,或行或思,在畫面上完成著他們的故事。你只需做一個觀眾,去靜靜地看、靜靜地聽,靜靜地感受。你看到了,聽到了,你也就想到了,得到了。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簸黑豆》 180x104cm 1987年創作

比如作品《立春》,通過不同人物蹲、望、看的幾組動作,讓人物之間發生關聯,線條雖然在畫面中游走,但是又在整體的氣氛中各安其位,人物臉部的皺紋和表情,通過線條的中鋒運筆,輕重緩急,虛實疏密,頓挫剛柔、濃溼幹淡的有機結合,豐富地表現出了人物形體的質感、營造出畫面安謐、平和、柔美和諧的意境。而《憩》也是把老人和孩子的關係通過線條聯結在一起,各自獨立又形成呼應,讓平靜的常態生髮出些許感動。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親親》 138x68cm 2016年創作

審視楊光利這批印度風情人物白描作品,無論表現的是守望者、行人、市井、農夫,老人和孩子,還是他們的勞動、休息、遊戲等諸多場景,都經過了創作者精心細緻的組織和構成,經過藝術表現的提煉和剪裁,“雜取種種人”,又去除了不必要的枝節,讓一條條線的靈動和一組組線的組合譜寫出自己的律動和節奏,產生美感和動感,一下子就有了生命的呼吸和情感的寄託。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一家之主》 138×68cm 2016年

而尤可一提的是,我們在楊光利的畫中看到了他一以貫之對生命在自然狀態下的深情,對普通民眾的關注,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對大地之根的尊崇。對比他以素描手法表現的陝北鄉村人物,同樣的農耕背景,同樣在城市化下以婦女、老人、兒童為表現主體的審美表現,雖然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內涵和藝術表現力。像一個硬幣的兩面,讓我們看到了藝術自身存在的多種可能性。但是,他終究還是一枚硬幣,有著如一的品質和堅持。題材變了,楊光利並沒有變。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晨光》 138×68cm 2016年

此時,我才體味到楊光利白描人物的畫外之意。這不是創新和改變,而是迴歸和復現。如果說其是畫家的精神跋涉,走得更遠了,不如說它更像一個畫家的精神返鄉,離得更近了。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老羊倌》 138×68cm 2016年

他所復活的不僅是畫面中的人物,而是中國人觀察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以及對天地精神的理解表達。通過這些白描人物,你感受到的是中國古典藝術中所推崇的“人與物遊”的“暢神”體驗。從這個角度而言,楊光利的白描人物給了我們一次提醒,或者是安慰。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意薀春秋》 138×68cm 2016年

當我們放棄白描或忽視白描的時候,其實也是一種對自身文化的不自信。而我們重拾傳統時,也恰恰是自身足夠強大,對經典追求的一種文化自信。楊光利雖然憑藉的是個人之力,追求的是個人在藝術疆域上的外延拓展和內化迴歸,但他所進行的卻是一種時代的命題。雖然無須誇大它的意義。但至少一個人在默默地做著他自己想做的事,並不為世俗名利,而是為了自己的藝術之心,這就是稀缺而可貴的。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悠閒時光》138×68cm 2016年

說到底,白描只是一種手段,不能成為技藝本身。楊光利的白描也是他描繪世界的畫筆,而不是畫本身。所以當我們將目光放在他的白描手法上時,也切切不能忽視他藉此想要達到的藝術之境:那順著手臂指向的天空,有一輪圓月。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布巴內斯》 138×68cm 2016年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樂在其中》 138×68cm 2016年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幽香》 138×68cm 2016年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學步》 138×68cm 2016年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行者》 138×68cm 2016年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晨光》 138×68cm 2016年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暮歸》 138×68cm 2016年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幸拉姆》 138×68cm 2016年

“他從陝北來”訪人物畫家楊光利的多彩藝術人生之路

《雲水隨緣》 138×68cm 2016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