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跑路後他當上總統,大國夾縫中“玩起心跳”,五年後同樣跑路

巴基耶夫,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統。1949年,他出生於蘇聯吉國一個平民家庭,俄羅斯古比雪夫工程學院畢業後,他回到吉國做了一名基層工程師。由於工作能力突出,他後來當上了廠長,不久就轉入了仕途。吉國從蘇聯解體後,他一步步升至州長,2000年出任了吉國總理。因為不滿總統阿卡耶夫的腐敗統治,兩年後他決定辭職,加入了反對派的行列。

前任跑路後他當上總統,大國夾縫中“玩起心跳”,五年後同樣跑路

作為中亞一個內陸國,吉國雖然國土面積不到20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00萬左右。但是,俄羅斯和美國兩大國在戰略上都很看重它,兩國在該國首都附近都有軍事基地。美國為了達到控制中亞,擠壓俄羅斯生存空間的目的,一直以來都把它作為推行“民主浪潮”的橋頭堡。2005年春天,在美國支持下,一場聲勢浩大的“鬱金香革命”席捲全國,親俄的阿卡耶夫總統被迫出走莫斯科,宣佈辭去總統職位。

“鬱金香革命”後,原本就是政治派別大雜燴的反對派成為當權派,各路豪傑粉墨登場,其中不少大佬覬覦總統寶座,成為巴基耶夫或明或暗的對手。總理庫洛夫就是巴基耶夫的主要挑戰者之一。在這樣情況下,巴基耶夫出人意料地建議與對手聯合起來。他說服庫洛夫一起組建“巴庫聯盟”,戰勝了各股強大反對勢力的挑戰,巴基耶夫當上了總統,庫洛夫則出任總理,吉國的亂局開始趨於穩定。

前任跑路後他當上總統,大國夾縫中“玩起心跳”,五年後同樣跑路

然而執政之後,巴基耶夫深感處處受到掣肘,反對派對自己形成了巨大牽制和威脅。在反對派身後,他清楚地看到了美國的身影。為了警告美國,他指責美國使館工作人員嚴重干涉吉國內部事務,將兩名美國外交官驅逐出境,這是吉國獨立以來第一次驅逐外交官員,而這“第一次”的對象竟然是美國。不僅如此,他還覺得不太“過癮”,以關閉美駐吉軍事基地為條件,欲換取俄羅斯的政治支持和援助貸款。

俄羅斯當然欣喜異常,在吉宣佈關閉美軍基地後,向吉方提供了20億美元國家貸款,還有1.5億美元無償援助。不過得到了俄羅斯鉅額援助後,在美國強大壓力下,他又不敢強行關閉美國駐吉軍事基地了。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磋商,以前的軍事基地改頭換面,成了美軍的物資轉運中心,但實際仍承擔著美軍原來執行的軍事任務。巴基耶夫只是改了個名字,俄美就紛紛送來數以億計的美元。

前任跑路後他當上總統,大國夾縫中“玩起心跳”,五年後同樣跑路

巴基耶夫玩得雖然漂亮,但這是在刀尖上舔血,結果兩個大國都得罪了。巴基耶夫主政五年來,國內經濟沒有任何起色,投資環境也不斷惡化。2010年春天,反對派再度發生革命,巴基耶夫由於失去來自俄羅斯支持和幫助,無奈之下只好倉皇出逃,再次上演了總統跑路的故事。最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將他收留,為他提供了政治避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